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時間是中藥最好的「催化劑」

時間是中藥最好的「催化劑」

老話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在謹遵中國古老文化的中醫中藥面前,時間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神奇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能讓我們見識到「歲月」的治癒力。


 



在中醫裡面,有個知名方子,叫「二至丸」,這裡的二至指的是冬至和夏至。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這得從它的組成說起——二至丸由女貞子與墨旱蓮組成,陶弘景老爺子在他的《本草經集注》中說,女貞子生武陵川穀,冬至采;而墨旱蓮恰恰與之相對,一般在夏至時節採收。這一冬一夏,一升一降,用《證治準繩》裡面的話說——女貞子稟天地至陰之氣,冬至采之,果實熟透,味全氣厚;旱蓮草乃草本植物之精華,夏至采之,莖葉健壯,汁黑液足。兩者配合在一起蜜製成丸。專治肝腎之虛火,口乾鼻燥,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病患,滋陰之力倍增。


 

而時間賦予中藥的魅力遠遠不止於此……


 


許多中藥在起名時會很謹慎,在好聽的同時經常把它的特點囊括進去,比如說——半夏,夏天無,夏枯草,冬蟲夏草。


 


半夏,顧名思義,在夏天過半時採收;夏天無,春季或初夏出苗後採挖,到了夏天,就沒啦;夏枯草,到了夏天它的果穗就會枯萎;冬蟲夏草,大家可能了解的比我還熟悉!


 


春有百花秋有月,秋天也有它得令的藥材翹楚——秋石。秋石這味葯估計大家都沒聽說過,其實筆者我也沒見過,但聽過其來歷後——為人中白和食鹽的加工品。古代亦有用人尿、秋露水和石膏等加工製成。就這點秋露水就把整個葯變得高大上了,什麼?你想知道人中白是啥?請自己百度O(∩_∩)O


 


夏有涼風秋有雪,冬天也不甘落後。款冬花,冬葵子,忍冬藤如約而至——名字只要沾了「冬」,總能治療些風寒之症,忍冬藤:十二月采,陰乾。今處處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人惟取煮汁以釀酒,補虛治風。款冬花——生常山山谷及上黨水傍。十一月採花,陰乾。



第一出河北,其形如宿蓴未舒者佳,其腹里有絲。次出高麗、百濟,其花乃似大菊花。次亦出蜀北部宕昌,而並不如。其冬月在冰下生,十二月、正月旦取之。冬葵子也盡然二月采。


 


以上非我杜撰,都是陶弘景老爺子《本草經集注》中的真跡。


 


除了以上這些,像桑葉霜凍以後採為佳,稱之為霜桑葉。


 


孫思邈老爺子曾說:「

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不知採集時節……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

」。李東垣先生附和:「

凡諸草木昆蟲,產之有地,根葉花實,采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性味不全。

」例如麻黃含生物鹼之量以8-9月為高,故採集宜於8-9月;番瀉葉以生長90天左右者含葸醌類活性成分最高,宜此時採集;天麻以冬季莖花未出土時採集之冬麻質重效佳,花莖出土所采之春麻次之。中藥之採集應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時採集,然目前對中藥的有效成分的消長規律尚不清楚,故可按傳統經驗,主要從影響藥材性狀和品質的因素,採收的難易,以及動、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營養物質一般消長的規律來指導各類藥材的採收。



藥材的採收,必須在不同的藥用部分及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時節進行,才能獲得高產優質。

 


時間在中藥中的體現又不僅僅於此,時間的發酵在六陳葯當中凸顯的淋漓盡致——像麻黃、狼毒、艾葉、陳皮、半夏等必須在時間這個「催化劑」下,陳放上一兩年,才能化燥成藥,救命於水火之中。


 



時間是神奇的,當我們去追尋時,它早已在我們指尖溜走。但在它與中藥的結合中,慢慢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滲透進來了,這是老一輩留給我們最偉大的財富!








<END>



本文由我刊徵稿發表,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能代表本刊觀點。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授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tcmrun,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


繼續給大家推薦《

無病到天年2:大病預防先除濕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9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濕邪的困擾,濕邪還是絕大多數慢性病的罪魁禍首!預防大病,先要除濕!


★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親自作序推薦!


★96歲國寶級老中醫、中央保健工作傑出專家、首屆國醫大師嘔心瀝血之作!毫無保留地彙集了其調脾胃祛濕邪的精華,讓所有人從此學會除濕防病之法,無病到天年。


★本書為你提供6大生活指南+33種疾病調理+54個實用小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重陽節只是老人節?NO,NO,還有這些你不知道
醫聖用方,煎服法不同,你想過為什麼嗎?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