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一條叫招財的魚》導演太想炫技,線索繁多複雜,其餘一無是處

《一條叫招財的魚》導演太想炫技,線索繁多複雜,其餘一無是處

最近有一部電影叫《一條叫招財的魚》很受歡迎,在微博上受到很多大V的熱捧。甚至不乏很多電影專業人士,但是我看完之後卻不以為然。

我們以前總是覺得國產片不行,於是找了很多理由,要嘛說審核要嘛說投資或者是工業基礎。其實就算是在這些束縛之下也有很多精品之作。並且這些年湧現出了很多不錯的新人導演,比如路陽的《綉春刀》。在第五代導演稱霸電影行業幾十年之後,是該有一些新人冒出來了。


《一條叫招財的魚》導演太想炫技,線索繁多複雜,其餘一無是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新人導演有一個大家很容易發現的毛病,那就是太著急。

其實很理解這種心態。如果今天回頭去看張藝謀或者陳凱歌的作品,你會覺得他過去幾十年,每一部作品分別表達不同主題,用了不同的技術和導演技法等等。那是因為時間夠長,作品夠多,可以清晰看到一個導演的創作歷程,以及他的觀點表達。但是對一個新人導演來說,不可能站在未來的視角看今天,所以在沒有任何作品的情況,就想要在第一部作品裡表達所有的觀點和技法。這也就是說導演想要的太多,一部很好的作品反而顯得因為繁雜而顯得拙劣,降低一部本來應該很好的作品的品質。


《一條叫招財的魚》導演太想炫技,線索繁多複雜,其餘一無是處


比如最常用於炫技的技法就是長鏡頭。似乎現在的電影如果你沒有一個長鏡頭,就顯得不夠專業。其實,彰顯一個導演技法的方法有很多,長鏡頭支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也能看懂的一種。然後大家就紛紛鼓掌,很厲害。

還有一種就是多線索並且,紛繁複雜,似乎將這種多線索玩得越溜就越好。多線索一般是四五個人就很了不起了,當年寧浩以一部《瘋狂的石頭》出道,就是玩得多線索,雖然是模仿英國大導演蓋里奇的《兩桿大煙槍》,但是卻卓有成效。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這就是國產片的未來。寧浩後來也確實也沒讓人失望。


《一條叫招財的魚》導演太想炫技,線索繁多複雜,其餘一無是處


從此以後,這就是一條不歸路,似乎只要是新人就想要玩。那麼《一條叫招財的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為了顯得比前人更厲害,這部電影將線索增加到了十個人物交叉混雜,最後形成一個閉環。

人,實在是太多了。多到很多人根本就看不清楚也捋不清楚裡面的人物關係。只覺得能把這些巧合拉在一起,就很厲害。但事實上,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太過於追求人物關係的複雜和巧合,以至於除了這些就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了。就純粹是把這些巧合的故事湊在一起給你看。一個連著一個。


《一條叫招財的魚》導演太想炫技,線索繁多複雜,其餘一無是處


而裡面有很多鏡頭的拍攝技法幾乎都是模仿前人之作,比如男主發現魚被吃了以後,那一段處理手法和《瘋狂的石頭》里郭濤那一段如出一轍,當年寧浩如此處理是開天闢地驚為天人,第二個人還這樣處理就顯得毫無新意了。


《一條叫招財的魚》導演太想炫技,線索繁多複雜,其餘一無是處


所以,這就是一部玩多線索到極致的電影,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電影應該是多維度的綜合藝術,《一條叫招財的魚》如果非要在這方面去套空間的話,大概就是結構精巧吧。而至於視聽和文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希望導演,以後能夠有更多的作品。並且人生還長,導演之路還有很遠,不疾不徐,將自己的觀點慢慢闡述出來,才能一部電影變得更有嚼勁和餘味無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論電影 的精彩文章:

毛曉彤分手1年逆襲成功,陳翔卻難擺脫「渣男」稱號,網友:活該
張丹峰的「女助理」消失了,一家三口帶男助理開心出遊,畫面和諧

TAG:一論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