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人民紀念碑最後沒有建在八寶山上面?

為什麼人民紀念碑最後沒有建在八寶山上面?

文/大鎚子,獨家發佈於騰訊平台

對於去北京旅遊的人除了在天安門瞻仰毛主席相以及參加升旗儀式之外,人民紀念碑同樣是個不可錯過的地方。而在1949年建國前夕的時候,一場關於為那些新中國付出生命的英雄烈士建立紀念碑的會議討論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中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便是紀念碑由誰來設計,最後建在什麼地方?

最的時候參加會議的人曾經考慮到這是一座用於後人銘記革命先輩功勛的石碑,所以設立在北平城城中心作為一個標誌性的建築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並得到了參加會議大多數人的認可。不過在具體位置上出現了爭議,有人提議建造東單廣場,在古代這個廣場因為「日坊」而出名,有著沐浴皇恩的意思在裡面,對於封建社會而言無疑是一種榮耀,而在民國時期也是人流量極為多的公園。

還有人建議把人民紀念碑建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上面,也就是筆者今天所要說的要點,八寶山裡面所安葬的骨灰,全是為新中國做出過特別貢獻的黨內英勇人士。而人民紀念碑的意義也在於紀念烈士,所以說如果建在八寶山上的話不論是從象徵意義而是現實意義出發都是有所優勢的。不過在以梁思成為首的幾位設計師所提出有關於從建築物與周邊陳設和諧美觀這一問題來看的話,位於西郊的八寶山並不是最好的位置,而到了最後,眾人確定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天安門廣場。

根據當時參與這項偉大工程的設計師王煒鈺回憶,建國初期的天安門廣場跟現在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當時的天安門廣場周邊是些一層樓高的小房子以及人民大會堂和博物館,而紀念碑的設計高度約為十四米左右,厚度為三米,對於設計師而言跟周邊建築物高低錯落,建築美學上也是沒問題的。就這樣這份初步擬定的想法遞交了周總理,總理看過之後也是十分讚許,曾經提到過天安門廣場從革命傳統上來看有過五四運動,從建築意義來看,以後中國外交打開之後,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來到天安門廣場,這座英雄紀念碑無疑能成為一個標誌。

但新的問題再度出現,天安門廣場面積十分大,而紀念碑是建立在古建築群裡面,還是在新建築群裡面,會議代表們出現了爭議。毛主席聽說這一事件之後,首先反對了關於建在古建築群的想法,「新」中國「新」的紀念碑放在古建築里,既有點不倫不類,同樣體現不了破舊迎新之意。到最後周總理看到僵局一時間解決不了,便與幾位數學家就天安門廣場與紀念碑遠近的比例,最後確定建在天安門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面,也就是升旗儀式的旗座南邊。1952年八月一日,在解決完所有的問題之後,開工儀式在那一天正式開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閑者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倚天被低估的高手:年輕時強佔徒弟美貌妻子身子,實力不輸張三丰
你記不記得一招從天而降的功夫?歐陽鋒也會,蒙古兵看後齊齊下跪

TAG:有閑者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