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父愛如天,這本最著名的竹譜原是老子畫給兒子的!

父愛如天,這本最著名的竹譜原是老子畫給兒子的!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在流傳的竹譜中,吳鎮的《墨竹譜》非常有名,當然,不得不提的是這本《墨竹譜》的誕生,讓人感慨萬分。據作者款識,此冊繪於元至正十年(1350)。那年,吳鎮71歲,這套畫冊就是畫給他的兒子佛奴的,可以說,這本竹譜是吳鎮畢生功力的體現。

《墨竹譜》吳鎮書蘇軾題文同畫竹記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署梅道人。浙江嘉興人。早年在村塾教書,後從柳天驥研習"天人性命之學",遂隱居,以賣卜為生。擅畫山水、梅花、竹石。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取馬遠、夏圭,乾濕筆互用,尤擅帶濕點苔。水墨蒼莽,淋漓雄厚。喜作漁父圖,有清曠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調簡率遒勁。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精書法,工詩文。存世作品有《漁父圖》、《雙松平遠圖》、《洞庭漁隱圖》、《蘆花寒雁圖》等。

元 吳鎮 漁父圖 絹本墨筆 84.7×29.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吳鎮愛畫竹,墨竹是他除了山水之外的主要作品。他的題竹詩也很多:「寂寂空山中,凜此君子志」等頌揚,也達到前人未有的程度。竹非草非木,適於氣候溫和多雨的地區,或一二株臨窗,或三五竿傍水,或萬竿碧玉成林,將竹影清韻與江南山水融為一體。而吳鎮之所以對竹情有獨鍾,顯然傾注了自己的情感,寄託了自身理想的。

《墨竹譜》有竹之地人不俗

吳鎮一生繪製過許多冊竹譜,《墨竹譜》是他專為門人作示範、供臨寫用的畫頁,是古代繪畫教育的基本形式,所以這類繪畫特彆強調畫墨竹的程式、用筆和用墨。現今存世的吳鎮《竹譜》冊還有兩套,其中一套為紙本水墨,縱40.3厘米、橫52厘米,共二十二頁,每幅均有題文和印、款繪於至正十年(1350),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另一套《竹譜》被裱成手卷,藏於上海博物館。至於一些零星的墨竹散頁仍有存世。

《墨竹譜》小坡竹石

吳鎮曾說的墨竹之法:「疏不至冷,繁不至亂,翻向正背,轉側低昂,雨打風翻,各有法度」。吳鎮的墨竹把文學意蘊融入到藝術表現手法中,開創了文人畫重意蘊之風,使中國文人畫得到了關鍵性的發展,加深了文人畫的思想內涵和潛在表現力,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之後的姚綬、文徵明、唐寅等名家均不同程度受到了他的影響。

《墨竹譜》擬與可筆意

特別是清代後期的蒲華,在繼承了吳鎮墨竹飄逸高傲之氣的同時,又在「形」、「韻」兩方面下功夫,使以竹為題材的藝術創作和審美情趣在清末達到了又一個高峰。明代文學大家陳繼儒在《梅花庵記》中寫道:「先生書仿楊凝式,畫出入荊關董巨,初雖無意於啖名,而品格既真,則身價自不能壓之使下,畫苑推元四大家必屈指先生」,充分說明了吳鎮在畫壇上的公認地位。

《墨竹譜》風雨竹

此冊畫竹諸態悉備,可謂得竹之真性情。冊首隸書「萬玉藂」三字,王一鵬所書,王一鵬為明弘治間貢生。

《墨竹譜》清風動修竹

吳鎮注意枝、竿在淡墨層次中的濃淡變化,竹葉以濃墨為之,聚散分明,往往在細枝末節處用筆繁密。畫家對竹葉分解、組合得十分自如,盡得自然生態。竹枝有的呈「S狀」,有文同墨竹造型的遺韻。坡、崖上的墨竹用墨趨於濃重,坡、崖則用粗筆淡墨,點苔用濃墨重筆,突出了墨竹的形象。畫中墨竹的布局,特別是枝竿之間的穿插關係,都展現洒脫疏放的風姿。

《墨竹譜》清風動修竹 寫竹破俗

墨二十幅圖,分別畫新篁、嫩枝、老乾、垂葉、雨竹、風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或粗竿挺拔,竹葉清勁,或細枝臨風,搖曳生姿。每幅畫的構圖都有很大的區別,以畫譜而言,稱得上變化多端,諸法悉備,成為後之學者極好的借鑒。

晴霏曉日

《墨竹譜》懸崖竹

《墨竹譜》凌空有意

《墨竹譜》 戲墨寫竹

《墨竹譜》 竹窗思閴寥

《墨竹譜》 一片江南雨

《墨竹譜》 梅花翁寄興

《墨竹譜》 簡齋詩意

《墨竹譜》 仿息齋畫竹

《墨竹譜》 逕深竹倚

《墨竹譜》 輕蔭護綠苔

《墨竹譜》 清風五百竿

《墨竹譜》 玄妙觀竹

《墨竹譜》 戲作雪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文人畫給投機取巧者留下了空間,「大紅袍」都不能說明你的水平!
黃賓虹:國畫因何高於西方畫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