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大家去博物館的時候,是不是總是會被工藝精湛、器型宏大的青銅器吸引眼球,但是看到展板上的「爵、角、罍、尊、斝……」就不知所措了呢?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館長從今天開始,給大家介紹一下青銅器的分類,

以後去博物館就不怕分不清了!

今天先講一下青銅飪食器。

飪食器,顧名思義就是烹飪和盛煮食物的器物。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學知識,也要先學和食物有關的啊!

注意:本文提到的分類方法是按照器物的用途和性質進行分類的,類型不等於定名。部分器物有銘文、有其他用途或有自定名,則按照文物定名規範定名,如博物館的「簋」根據銘文等定名為「鼎」,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

鼎是青銅禮器中的主要食器。

青銅鼎,常常作為禮器,在古代社會中,用它來「明尊卑、別上下」。

鼎不僅是宗廟重器,也是王權象徵,人們習慣以「定鼎、」遷鼎」這樣的詞語,來比喻王朝的更迭,社稷的興替。

青銅鼎有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燕享等各種用途。

有圓鼎、鬲鼎、扁足鼎、方鼎等。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人面方鼎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大克鼎

鬲(lì)

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就普遍使用陶鬲。《漢書?郊祀志》謂鬲就是空足鼎。青銅鬲出現在商代早期,大口,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腹部,如三個袋子拼合而成。主要是為了擴大受火面積,較快地煮熟食物。至商代晚期以後,鬲的袋形腹逐漸蛻化了。

饕餮紋鬲

甗(yǎn)

甗,是蒸煮器。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體用來盛米,稱為甑,下為鬲,用以煮水,中間的箅通汽以蒸食物,形同我們現在用的蒸鍋。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西周饕餮紋甗

簋(guǐ)

簋,在古代是盛食器,也是重要的禮器,特別是在西周時候,它和列鼎制度一樣,在祭祀和宴饗時以偶數組合出現,與以奇數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據記載,天子是九鼎八簋,諸侯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西周青銅簋

盨(xǔ)

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宋代也有將盨稱為簋,基本型制是體呈橢方,蓋可以盛物。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獸叔盨

今天介紹的五件青銅器大家有沒有分清吶?

你在博物館有看到什麼讓你讚歎的青銅器嗎?

和大家分享一下!

下期我們繼續!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全球博物館

一碼不掃,可以掃天下?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投稿、圖片可以發過來

館長等你來撩哦!

館長微信:15395487351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金庸館」——香港文化博物館
自古逢秋悲寂寥,換個壁紙勝春朝

TAG:全球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