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食人魚體內發現塑料!到底誰在「吃人」?

食人魚體內發現塑料!到底誰在「吃人」?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過完了,不知道大家買的開心不開心。看到今年天貓

2135

億的成交額,象妹有那麼一、、不開心,原因我想大家都能猜到:

因為這

2135

億沒有一分錢進入了象妹的口袋

 

因為這代表著又有無數塑料廢棄物的產生,而大部分塑料廢棄物都不能得到有效的回收,有的直接被簡單粗暴地填埋和焚燒,另一些可能直接失控地通過江河大川進入海洋。


 


作為一種應用廣泛的高分子材料,塑料從發明到現在也不過才

111

年,而大規模的塑料生產也是上個世紀中旬才發生的事。但就在這短短几十年里,塑料就像一個無孔不入的大魔王,除了出現在人類日常生活中,還幾乎滲透到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1972

年,研究人員首次在北大西洋海面上發現了塑料顆粒,一個月後,就有另外的研究人員在魚體內發現同樣的塑料顆粒,再之後,塑料不斷的在海洋生物體內被發現,甚至於去年「蛟龍號」從南極

4500

米帶回的深海底海洋生物體內也發現了微塑料的身影



多項研究中報告的海洋環境中的微塑料以及它們與海洋生物的關聯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出來批評象妹了:進入海洋怎麼了?在海洋生物體內發現又怎麼了?海洋那麼大,跟我有什麼關係?就算海洋全是垃圾,我不去不就完了?再說我也不喝海水啊

象妹想告訴你:騷年,你還是

too young

了!塑料大魔王終究還是對我們這種自稱處食物鏈頂端的

可憐小貓咪

並不可憐的人類下手了。就在今年十月,研究者們已經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這表明

我們隨處亂扔的塑料,最終還是進到了我們自己的身體里。



Credit to Getty Images/EyeEm

 


既然海洋里都能檢測出大量塑料,那麼淡水中就更不用說了。同樣是今年十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

亞馬遜河裡的食人魚體內也檢測出了微塑料的蹤跡,這也是第一次在亞馬遜的淡水魚體內檢測出微塑料。

看到食人魚的時候象妹突然來了精神:難道食人魚中的塑料來源是他們吃的人類?!懷著好奇的心情象妹開始閱讀全文:



食人魚本魚 ??小白兔


研究者們在亞馬遜河下游最大的一條支流收集了包括食人魚在內的肉食性,草食性,以及雜食性的

16

種鋸脂鯉亞科魚樣本共

172

條,並對它們胃中內容物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

超過四分之一的樣本魚(涵蓋

80%

的種類)腹中檢測到了

12

種塑料。三種食性的魚體內塑料種類不同但檢出頻率相差無幾。





關於這些塑料的來源,象妹猜對了一部分,它們的確來自於人類,但不是食人魚食用的人類:研究者表明其中部分塑料可能來源於人類丟棄或遺落的釣具(漁網,魚線等),而另一部分,毫無疑問來自於人們在河水流域附近傾倒的垃圾,隨著雨水沖刷進入河流,從而進入它們的腹中。

 



三種食性的魚吃到塑料的路徑(紅線:肉食性,綠線:草食性,藍線:雜食性)


雖然在淡水魚體內發現塑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三種食性的魚體內檢測出塑料的頻率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還是出乎了作者們的意料,這也就說明,這條河裡塑料污染已經無處不在,無論魚類主要食物是什麼,它們都已經完全的暴露在了塑料污染之中,並且這些塑料還可能隨著食物鏈一步步累積下去,隨著亞馬遜河流最終匯入海洋,或者再次進入人類的身體。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人類發明了塑料,希望塑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現在卻在塑料的海洋里「掙扎」。雖然研究人員還不清楚人體內的塑料顆粒到底來自哪裡,毋庸置疑的是,這些塑料會對人類,動物,海洋帶來危害。那麼為了避免更多的危害我們能做什麼呢?值得高興的是,部分國家都已經意識到了塑料帶來的危害並在採取行動:

就在今年

10

24

日,歐盟議會以

571

53

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歐盟範圍內的一次性塑料禁令提議,禁令要求歐盟從

2021

年起禁止包括一次性吸管,餐具,餐盤以及棉簽等在內的一次性塑料,並且回收

90%

的塑料瓶。



一些商家也正在做出改變:




阿迪達斯(

Adidas

與海洋環保組織

Parley for the Oceans 

合作推出環保概念產品,使用海洋回收物生產製作鞋子以及衣物。並用再生材料為皇家馬德里和拜仁慕尼黑等球隊製作了隊服。



阿迪達斯官網


戴爾

(Dell)

在海洋生態保護基金會「孤獨鯨魚」創建者之一

Adrian Grenier

的啟發下開始進行對海洋、河道以及海岸的塑料進行回收,並將其運用到其筆記本電腦的包裝系統中。他們將在對塑料進行處理和提純(以確保供應的原料乾淨)後,以

1:3

的比率將海洋塑料與回收的其他

HDPE

塑料混合起來。確保海洋塑料內的雜質不會影響塑料成品的質量或化學成分。樹脂材料完全由含可回收物質的塑料製成,其中

25 %

為海洋塑料。



戴爾官網


象妹自己非常喜歡的一個服裝品牌

Everlane

在今年

10

月也開起了「無新塑料」的計劃,

Everlane

計劃在從

2021

不產生新的塑料,具體在產品,包裝上使用再生材料代替合成纖維以及新塑料,在辦公場所以及門店禁止所有一次性的使用,界面上還會顯示進入頁面後產生的塑料瓶數量用來呼籲人們對塑料問題的重視。



Everlane 

官網



「輕易丟棄不如輕鬆穿上」 


象妹也在今年地球日發起了一周零塑料的挑戰(感興趣戳

混沌與節制 | 關於一周零塑料挑戰的反思

)。

對於個人來說,去海洋中打撈

/

過濾微塑料並不現實,個人能回收

/

拾取的塑料也並不多(但不是說這是沒用的!)

我們能做到的也最需要做到的是真正從源頭上減少塑料的產生,從現在開始在

日常生活盡量避免塑料製品的使用——






  • 準備可重複利用的購物袋



  • 帶上自己的水杯



  • 不叫/少叫外賣,好好吃飯



  • 減少不必要的網購



  • 學會垃圾分類



  • ...




這些看起來很小的行為,都是在為減塑做出努力。



 


最後推薦仍然覺得塑料問題是件小事的朋友們去看

BBC

新出的一部紀錄片

Drowning in Plastic

,也歡迎大家和象妹一起討論如何更加有效的減塑生活!希望不管是食人魚還是人類,都不要被塑料吞噬!


 



 


相關閱讀:


混沌與節制 | 關於一周零塑料挑戰的反思



一周零塑料挑戰,小象君給你打錢啦!



你不知道你的隨手一丟,會殺死什麼…





參考資料: 


do Sul, J. A. I., & Costa, M. F. (2014).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85, 352-364.


Andrade, M. C., Winemiller, K. O., Barbosa, P. S., Fortunati, A., Chelazzi, D., Cincinelli, A., & Giarrizzo, T. (2018). First account of plastic pollution impacting freshwater fishes in the Amazon: Ingestion of plastic debris by piranhas and other serrasalmids with diverse feeding habi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2018/10/news-plastics-microplastics-human-feces/


https://www.nytimes.com/2018/10/25/world/europe/european-parliament-plastic-ban.html


https://www.everlane.com/renew


https://www.adidas.com/parley


https://www.dell.com/learn/cn/zh/cncorp1/corp-comm/ocean-plastics?c=cn&l=zh&s=corp&cs=cncorp1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象君


文中未標註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 | Hess



FDU + Emory University。非臨床醫學生。愛Disney、動物和小朋友,擁有環遊世界這樣老土的夢想。希望人類和環境終有一天能實現大和諧。不知道以後會做什麼,只希望是有趣而有用的事。


 


??掃碼關注

北美小象君

??


{ 點擊導航欄

總目錄

查看以下內容 }


自然保護職業 | 100個人的動物星球專訪


動物福利&權利 | 純素生活 | 農場動物


野生動物 | 伴侶動物 | 逗比科普



-  ??  For a planet of all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小象君 的精彩文章:

解禁虎骨犀角入葯,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對動物的憐憫,是對窮人的殘忍?我們講邏輯好不?

TAG:北美小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