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是一口可白可黑的石鍋

這是一口可白可黑的石鍋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提到石鍋,大家大概都會想到石鍋拌飯的黑色石鍋:

或是這種常見的灰色石鍋:

這些石鍋,多為灰色或灰白色的碳酸鹽岩經過加工製成的。一般來說,碳酸鹽岩雖然硬度比不上花崗岩或石英岩,但也算得上比較堅固的岩石類型。

可是,今天我們節目里製成石鍋的石頭,卻「溫潤如玉、質地柔軟」。據說用鋼刀去削這種石頭,能夠呈現削石如泥的效果。

同時,這種石頭製成的鍋在火燒加熱之後,不僅由原本的白色變得黑黢黢的,而且石頭變得非常堅硬。

這是一種什麼奇特的石頭呢?

一切都要從一條美麗的天河說起。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流淌在海拔最高的高原上。

它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形成巨大的馬蹄形拐彎後,向南奔流,經巴昔卡流出中國境。

在這個神奇的拐彎處,天河締造了一段瑰麗的流程。它切出了世界第一大峽谷,將一朵美麗的蓮花藏匿在了深谷的懷抱中。

這朵隱秘的蓮花就是墨脫。

墨脫是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在過去,墨脫人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他們和外界進行物資交換,背負的物資中,總有一種特殊的岩石。據說這種岩石「溫潤如玉、質地柔軟」,在尋找它的過程中要翻山越嶺,歷經艱險。因此,當地人把它當成寶物,奉為「神石」。

為了尋找這種神奇的石頭,《地理·中國》考察隊和專家一起來到了墨脫進行科考。

由於墨脫縣的地形非常複雜,山巒起伏,河流縱橫,同時雨水豐沛,山上的岩石經雨水常年沖刷後,容易被水流衝到溝谷地帶的河流中。

因此,科考隊決定從對河道溪流的考察入手,看能否在那裡的沖積物中尋找到關於「神石」的線索。

科考隊在一條河流邊的沙灘里,發現了雲母的成分,這是岩石變質作用形成的一種物質。

由於沙灘的沙子是由上流的河水沖刷而來,因此,科考隊順流而上,發現了一條寶藍色的河流,並通過河岸邊的岩石岩性,找到了含有變質岩的三疊瀑布,推測出神石很有可能是變質岩的一種。

就在這時,偶遇的一位老鄉,展示了一口漆黑堅硬的鍋,並說這就是墨脫神石製作的,還告訴科考隊,這口鍋來自寶石河上游很遠的村莊里。

去往老鄉所說的村莊的道路十分艱險。科考隊翻山越嶺,經歷了「行人嚇破膽,野狗難過山」的「吸血陣」,領教了山螞蝗的厲害。

才剛鬆一口氣,又遇上了由山體崩塌造成的樹木東倒西歪、縱橫交錯的「亂木崗」。

緊接著,又發現了形似雅魯藏布江的小拐彎,當地人把它叫做「果果塘小拐彎」。

專家說,這個圓弧形拐彎的形成,是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過程中,受到東面太平洋板塊抵觸而形成的旋迴狀地貌。

在大旋迴中包含有小旋迴,並且形成褶皺山。經過長期的地質作用,山體出現節理裂隙。河流不斷切蝕,河水順應節理裂隙逐漸形成圓弧狀河道。

歷盡險象環生,穿越重重艱險的科考隊,終於找到了石鍋作坊。

他們發現,沒有經歷火燒之前的石鍋,色澤白潤,軟潤細膩。而經過高溫加熱或烈火焚燒之後,石鍋就變得黑色堅硬。

在當地老鄉的帶領下,科考隊找到了墨脫神石的原生礦脈。

專家發現,這片區域,屬於雅魯藏布縫合帶,也是板塊運動的最前沿地帶,因此這裡的岩石構成極為複雜。

而這種質地柔軟,能夠被塑造成各種形狀的岩石,在岩石分類學中被稱為蛇紋滑石直閃石片岩。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蛇綠岩,是由多種地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由於它是經過強變質作用形成的,因此決定了它相對柔軟、能被塑造成各種形狀的特點。而之所以在高溫加熱後會變得堅硬,也是由它自身的結構決定的。

世代生活在此的墨脫人,在生產活動中發現了山中少量的蛇紋滑石直閃石片岩的奇特之處。

他們巧妙地將這種少見的石頭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將它製成了做飯用的鍋具,解決了因為和外部世界長期隔絕的食材烹煮問題。

因此墨脫人才有了這是天地賜予的「神聖之石」的說法。

地理·中國——秘境尋蹤

《峽谷奇石》

播出時間:11月23-24日 17:42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劉軍亞 倪天穎 程乾(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小米、牛奶不養胃!這5個「養胃」誤區,你都入過!
每10個女性中至少3人患有子宮肌瘤,你能正確對待它嗎?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