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擠擠英才

世界上唯一流傳千年的文字,只有中國的漢字。數千年里,無論是國家還是地區,無論是一邑還是一族,那絕對是「英才濟濟」,或曰「濟濟英才」。問題是,當下竟然還有 「擠擠英才」。

「擠擠英才」,「濟濟」是形容詞,用以形容「英才」之眾。 「擠擠英才」,「擠擠」即「挨挨擠擠」,同樣是一個形容詞。「濟濟」、「擠擠」與「英才」之間,哪一種搭配是合理的?漢語成語有「人(英)才濟濟」,並無「人(英)才擠擠」。漢語,是講規則的。違反了規則,就是俗語中的「白字先生」。

「白字先生」式的「白字先生」狡辯:「濟濟」與「擠擠」,可以是「通假」。真的叫「通假」嗎?

這個問題,並不複雜。

古文進入教科書,小學即開始。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先攻讀讀「文字學」,引入的一個概念即是「通假」。

中國的學制很奇特,高中階段文理分科,然後進入不同性質的綜合性大學,或是專科。所以,一些高等學歷的人士,如果讀的不是大中文專業,最終對「通假」的理解,始終停留在中小學水平(階段)。

理工類「英才」,並無必要鑽進古文字學,關於漢字的「通假」的,有個常識性的了解還是不難的。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北大藏漢竹書"蒼頡篇"

一、可憐的秦朝

秦朝很威猛,秦朝也很可憐——秦朝人沒辦法認完天下的漢字。

語言學家王力認為,漢字「通假」 「就是古人寫別字」。其實,專家也有說錯的時候。

漢字「通假」,本質上是國家太大有了。先秦的漢字,根本不規範,秦國不同於趙國,趙國不同於楚國,大秦一統天下大,首先就「書同文」。

秦丞相李斯,趕緊編《蒼頡篇》。但是,「秦二世而亡」,無法將「書同文」進行到底。所以,古人作文就繼續「通假」。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說文解字

二、許慎的努力漢代

實質性推進秦始皇「書同文」大業的,是漢代的許慎。

許慎,《說文解字》的作者。漢字規範化進程中的里程碑,許慎樹立的。《說文》的目標,可以認為是消滅漢字「通假」。

國寶當中,有商代「後母戊鼎」。「後母戊鼎」,最初被稱作「司母戊鼎」。改過來,是專家弄錯了。

「後母戊鼎」銘文中的「後」,其實是「司」字。但是,殷商的「後」「司」,因字形相近,二者「通假」。「通假」字,害苦了專家。

有了《說文》,「後」與「司」就再也不「通假」。誰再亂寫,誰就是 「白字先生」,專家也不會幫你說話了。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後母戊鼎

三、鑽空子的「白字先生」

《說文》之後,漢字「通假」明顯還有。這裡,原因很多。

一是,提筆忘字。沒辦法,救急要緊,先弄一個同音字再說。但是,古人弄好之後,他事後忘記改了,後人又沒有修改權。辦法,就炮製「通假」理論,將古人的文章講明白,算是給古人一個面子。

二是,工具落後。古代的書寫 ,無論是毛筆,還是刻刀,無論是紙上,還是木片上,多一筆,少一筆,正的,歪的,全都會有。廢了,可惜,不是現在一張紙,撕就撕了。這種現象,解釋起來也是「通假」。

三是,情感因素。古人是不能亂叫人名字的,否則不禮貌,也可能「違法」。尊長、當朝帝王的名字,非寫不可,寫起來只能用他一個相關的字代替。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字彙

四、明太祖之怒

漢唐開始,官方一直試圖解決「通假」問題。漢字亂寫一氣,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用字不規範,立法、司法、行政等,都會一團糟。

明洪武八年(1375),明太祖朱元璋詔令編撰《洪武正韻》。編好之,朱元璋「親閱韻書」,非常生氣——質量有問題。接著來,洪武二十三年,便修訂《洪武正韻》重刊為《洪武通韻》。這還不算完,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又編成《字彙》。

標準有了,不符合《洪武正韻》(《洪武通韻》)、《字彙》的,自然就是是「白字」。所謂"通假",沒有法律依據了,亂寫「通假」字的官員,挨板子依據倒是有了。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康熙字典》

清代也是這規矩。康熙五十五年,編出了《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前,刊有《御制康熙字典序》:「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話很委婉,實際上是沒那麼客氣的。

民間有文化的不多,官方也鞭長莫及,地下狀態的「通假」禁絕不了。但是,如果與官方打交道,官方是不買「通假」賬的。科舉考試,不怕落第,你就寫「通假」字。吃公家飯的,不怕挨板子,不怕扣工資,你就寫「通假」字。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康熙字典》御制序

五、徹底拉倒

1954年,「國家語委」成立。漢字「國標」,即由國家語委制訂。違反漢字「國標」的,統統都是「白字」。

其實,歷史上的「通假」也不想寫就寫的。孔子、司馬遷,可以將「早」字寫成「蚤」字。但蘇軾、王安石,也這麼是不行的。關鍵,看當時有無規範。

現在,根本就不存在「通假」字。誰寫一個試試,看老師什麼眼神,看家長怎麼伺候你!

那麼,「英才」到底是「濟濟」,還是「擠擠」呢?只能看什麼語境。就業困難,一個單位招人,會去一大幫「英才」去「擠」,幽默一下,可以用「擠擠」。

如果是自媒體上自說自話,誰也管不著!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舊時學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被誤讀的《唐詩三百首》,解釋起來哪裡很尷尬?
沈萬三的發財路徑清楚了!什麼樣的人會遇上「聚寶盆」?

TAG:閑情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