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季羨林:「三不主義」與「兩個嗜好」,成就了我的一生

季羨林:「三不主義」與「兩個嗜好」,成就了我的一生

文/鄧玉霞 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 主任醫師

小編說

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他出生於1911年辛亥革命那年,2009年去世,享年98歲,是一位高壽的學者,他的養生之道是什麼呢?


季羨林:「三不主義」與「兩個嗜好」,成就了我的一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季老小的時候,國家正處於戰爭動亂年代,大多數人都吃不飽肚子,情況好的時候方能吃上高粱米,這也導致季羨林小時營養不良;6歲到濟南之後,又不幸染上了天花,差一點死掉;痊癒之後,一直體弱多病;在清華園讀書期間,經常患傷風感冒;人到中年之後,他的身體一直多病且容易過敏;91歲的時候,又患上老年性哮喘和白內障。

儘管如此,季羨林並沒有因為多病之軀而放棄學術研究,終成一代大家,最後能享有98歲的高壽,而這得益於他獨特的養生之道。


季羨林:「三不主義」與「兩個嗜好」,成就了我的一生


● 「三不主義」

晚年的季羨林先生儘管年事已高又身體抱恙,但他依舊堅持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工作。他腦子好用手也勤,一天能寫出許多文字。十里八里地的路,他也抬腿就到。著名的散文《賦得永久的悔》有四千多字,就是他一氣呵成之作。

有人問他,您精力如此充沛,有什麼養生秘訣呢?季羨林回答是「三不主義」,即「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的養生方法。

「不鍛煉」

季羨林先生所謂的「不鍛煉」,並非指真的不鍛煉,而是反對那些為了鍛煉而鍛煉的「鍛煉主義者」。他最看不慣一些人,一生好像只是為了鍛煉而來,鍛煉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鍛煉,除了鍛煉就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季老認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工作,工作需要強健的身體,進行一定時間的鍛煉是必要的,但把鍛煉弄得很刻意,弄得很正式,甚至主宰了生活的全部,就沒有意思了。


季羨林:「三不主義」與「兩個嗜好」,成就了我的一生


「不挑食」

季羨林反對吃東西挑挑撿撿。他在《養生無術是有術》一書中寫道:「有人吃東西禁忌多如牛毛,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嘗,吃一個蘋果要消三次毒,然後削皮,削皮的刀子還要消毒,這自然不在話下,而削了皮的蘋果還要消一次毒,此時的蘋果已經毫無味道了,只剩下消毒水味道了。」他還批評有人為了養生而養生,太刻意,太死板,每吃一餐飯都要用公式計算卡路里、脂肪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季羨林在平時的生活中,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什麼也不多吃;平常以素食為主,偶爾吃點肉類。若到外面出差開會,無論會議什麼伙食,他都能吃得香噴噴的。儘管這樣,他的膽固醇從來沒有明顯升高過。他說:「我一無時間,二無興趣。凡是我覺得好吃的東西我就吃,不好吃的我就不吃,或者少吃。心裡沒有負擔,胃口自然就好,吃進去的東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輔之以腿勤、手勤、腦勤,自然百病不生了。腦勤我認為尤其重要。如果非要讓我講出一個秘訣不可,那麼我的秘訣就是:千萬不要讓腦筋懶惰,腦筋要永遠不停地思考問題。」


季羨林:「三不主義」與「兩個嗜好」,成就了我的一生


「不嘀咕」

季羨林所謂「不嘀咕」,是說沒有什麼他想不開的事。人吃五穀會生百病,季羨林也會生病,但他從來不為自己的病痛浮想聯翩,愁眉苦臉。他不喜歡那些無病裝病,沒病卻幻想有病,或者有一點點小病,就不得了的人。人老了雖然沒有了年齡優勢,疾病也老愛「光顧」,但季羨林認為,人上了年紀,有點這樣那樣的病,是合乎自然規律的,用不著大驚小怪。他不做長生夢,相反更欣賞那些雖然已經壽登耄耋、年逾期頤,但仍然勤勤懇懇的人。

季老的「不嘀咕」還表現在對名利的淡泊上。他一生欣賞陶淵明的四句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他在乎的「利」是對人民、對祖國的利益。他說:「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卻不是為了吃飯。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要把工作做完,同時還要再給國家培養一些人才。人過了八十,金錢富貴等同浮雲,要多為下一代操心,少考慮個人名利,寫文章決不剽竊抄襲,欺世盜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時候,就順其自然,坦然離去,無愧於個人良心,則吾願足矣。」

● 兩個嗜好

除了堅持「三不主義」,季羨林還有兩個嗜好。一是看書,二是養貓。

季羨林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是看書。在北大教授中,他是當之無愧的「藏書狀元」,藏書多達幾萬冊。在梵文和西文書籍中,有些書堪稱海內孤本。雖然他不以藏書家自命,但坐擁如此大的書城,心裡總是滿足和愉快的。對這麼多的書,季羨林謙虛地說,他只看過極少極少的一點,但他非常欣賞魯迅所說的「隨便翻翻」,知識面越廣越好。在他看來,書能給人智慧,給人知識,給人快樂,給人希望。不管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他一坐到自己的書屋裡,什麼煩惱就都煙消雲散了。


季羨林:「三不主義」與「兩個嗜好」,成就了我的一生


他還愛養貓,他餵養過一隻叫「虎子」的強悍的貓,每天讀書寫書累了,虎子就與他逗鬧撒歡,給了他很多樂趣。後來,他又有了雪白的波絲貓,起名叫「咪咪」,與虎子一起陪他玩耍。後來咪咪老死了,他又得了新貓,起名為「咪咪二世」「咪咪三世」。在他的老伴、女兒等親人相繼過世,精神最苦悶的時候,是這些貓給了他很大的安慰。他為他的貓寫過散文,寫過詩詞,文中流露了他對這些小動物的感情和寵愛。

「養生無術是有術」就是他對自己長壽的最好總結。


來源:《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5年12月刊

如需轉載 | 須獲授權 | 並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這味「葯食兩用」的長壽葯,補益脾、肺,還滋腎陰

TAG: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