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專家:針對中國人的基因武器可能性不大 但確需加強管理遺傳資源

專家:針對中國人的基因武器可能性不大 但確需加強管理遺傳資源

【環球網軍事報道 記者 張娛】中國人的基因信息安全嗎?10月下旬,在科技部網站發布6條針對人類遺傳資源違規轉運、出境的處罰信息後,輿論中出現很多擔憂聲。《環球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數名基因領域的專家。

「中國以前沒有太強的意識,其實一些國外公司和大學很早就瞄準中國,通過合作收集大量中國人的樣本。」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陳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科技部公布的處罰案例只是違規採集、收集、買賣和出口中國遺傳資源的冰山一角。

多名專家表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基因領域研究的增加,一些竊取中國人基因樣本的事件開始上演。還有一些公司偷偷將中國人的基因樣本帶出海外,從中牟利。最著名的是1996年,哈佛大學一名華人科學家為進行一項針對哮喘病的研究,在安徽偏遠農村收集了幾千份血液樣本。

這起事件引發輿論大討論。中國基因組研究奠基人之一、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于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國務院辦公廳於1998年開始施行《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而他本人就是參與者。該暫行辦法規定,對重要遺傳家系和特定地區遺傳資源實行申報登記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或以其他形式對外提供。

但由於執行不嚴格,許多研究人員並未嚴格報批,一些科研人員甚至表示沒聽說過這個暫行辦法。直到近幾年,中國從法律上開始加強對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的力度。不過,每一次都在網路上引起一些人炒作「基因武器」概念。

「(針對中國人的基因武器)這種說法缺乏邏輯,可以忽略。」于軍說,海外有千千萬萬的華人,如果真要研發,沒必要從國內獲取。寧波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崔巍也認為「基因武器」的說法太過誇張,「照這種說法,中國人只要出境,就可能泄露生物樣本」。陳華則表示,針對中國人的基因武器從可操作性上來說,可能性不大。當然,受訪專家均同意,遺傳資源和中國人的健康隱私密切相關,確實需要加強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加強管理人類遺傳資源的做法也引發一些爭議。11月13日,《自然》雜誌刊文,擔心國際科研合作因此遭遇阻力,減緩科技和醫學進步的進程。美國彭博社則在18日發文稱,新規不利於資源共享,會讓中國科研人員和公司在國際上「被孤立」。

上海某醫院的一名醫生對《環球時報》記者提到,她曾申請將一些人類遺傳資源樣本送到香港,參加一個國際合作科研項目,卻多次失敗,最終使得她不得不因時間因素取消合作計劃。她擔心加強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會增加科研人員在申請上的時間成本。

對此,陳華認為沒必要太擔心。「中國現在才剛剛開始重視人類遺傳資源的管控,有關部門也在探索對度的把握,相信會注意科學界的反饋。畢竟,管控人類遺傳資源不是為了阻礙科學發展,而是將科研過程規範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下令槍決320人!伊斯蘭國最高領導人復出,向美國公開攤牌!
塞爾維亞接收俄援助的米格-29戰機 要用抗擊北約的英雄命名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