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冬季風濕、類風濕、關節疼痛難忍,中醫1個妙方輕鬆化解!

冬季風濕、類風濕、關節疼痛難忍,中醫1個妙方輕鬆化解!

每年冬季都是風濕疾病的高發時期,很多患者在冬季出現了嚴重的風濕癥狀。輕者關節疼痛,重者影響正常行動。所以冬季防治風濕骨病是一個良好的時機。

冬季風濕病有什麼癥狀

發熱:可有高熱、中等度發熱或低熱,常伴有多汗癥狀。

關節炎:典型的表現為遊走性關節炎,常影響膝、踝、肩、肘等大關節,局部可有紅、熱、腫、痛。紅腫消退後,不留永久病變,關節功能可完全恢復。不典型者僅有關節酸痛。

心臟炎:心臟炎包括心肌炎、心內膜炎及心包炎,癥狀輕重不一,可出現心悸、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甚至不能平卧等癥狀。檢查時可發現心臟擴大,第一心音減弱,心尖區可聽到收縮期或舒張期雜音。心包炎可有心前區疼痛,並在心前區可聽到心包摩擦音。

皮膚損害:出現環形紅斑,見於軀幹或四肢近端,呈不規則圓圈狀,周圍紅,中央淡,在1-2天內消失,可反覆出現。皮下小結見於關節附近的長骨隆起處,分布對稱,在皮下隆起,活動不粘連,數量不等。按之有痛感,常在幾星期內消失。

那麼得了風濕骨病,冬季該如何調理呢?本期請到骨科主任任德廣為我們講一講得了風濕類風濕該怎麼辦?

任德廣,師承國醫大師顏正華,有30餘年骨科臨床經驗,發表骨科疾病相關論文十餘篇,擁有多項省部級科研成果,還曾受邀參加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

【擅長】

骨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股骨頭壞死、骨質增生、骨質疏鬆、強直性脊柱炎等骨科疾病。

如何緩解風濕類風濕患者

01

什麼是撥針?

「撥針」在古代《內經》中應被稱為巨針,北宋《瓊瑤神書》針譜中亦存,清朝民間用骨製作應用,民間一直沿用,並由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主任任德廣對器械作了改良並對臨床作了總結,對其治療基礎理論進行了重新整理,並將撥針針具改良為「Z"字型,製作工藝和材料也一併作了改進,更加便於臨床操作應用。

02

中西醫結合

任德廣主任稱,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結合患者局部痛點給予微創介入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具有定位精確,直達病灶,可抑制神經興奮、鬆弛肌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加速疼痛物質的代謝及改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因此在祛風寒的調整和治療方面,撥針具有其他針具所不可替代的優勢。

03

奇方:扶正通痹法

組成:

黃芪:益氣固表的作用。

白朮:養血、祛濕的作用。

威靈仙:祛風通絡的作用。

桑寄生:補肝腎、壯筋骨、通經絡的作用。

上述五味葯的配伍,主要功效是益氣養血、補肝腎、通經絡、祛風寒。

專家提示:具體用量需要根據患者本身偏於風、還是偏於寒或偏於濕,在進行一些用藥的加減。

扶正通痹法治療的十八種病症

任主任提到關節上的很多疾病,雖然是不同得疾病,也有不同得癥狀,但它的病因都是相同的,所以,無論是頸椎病、腰椎病、還是膝關節疼痛、肩周炎、風濕骨病等,中醫認為都是與肝主筋、腎主骨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係,雖然是不同的病,卻都可以用扶正通痹法來治療。

更有像腱鞘炎、腱鞘囊腫基本上一次就可解決問題,效果很好。

曹清華牌薏辛除濕止痛膠囊採用「開阻除痹」療法,精選11味地道純中藥組方,打開人體痹阻,把體內的寒濕趕出去。

患者服藥後,藥物成分進入病灶,搜風拔痹,溫骨除濕,止痛更治痛。

扶正通痹法如何辨證治療

風痹的特點:

疼痛遊走不定,就像颳風一樣,搖擺不定。

治療方法:

祛風通絡:在組方的基礎上加上防風與白芷。

寒痹的特點:

痛有定處,身體某一處疼痛是固定的,不會遊走不定。

還會出現怕風怕涼的感覺。中醫認為寒氣比較重。

治療方法:

溫經散寒:在組方的基礎上添加附子、細辛。包括附子在一年不同季節,用量也是不同的,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濕痹的特點:

尤其下半身的關節,如踝關節、膝關節走路會特別沉重。

治療方法:

在組方的基礎上添加蒼朮、防幾具有很好的祛濕止痛的效果。

熱痹的特點:

關節紅腫、熱痛

治療方法:

在組方的基礎上添加石膏、絡石藤,具有很好的清熱祛濕的作用。

患者病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本草堂 的精彩文章:

護肝吃它,補腎吃它,抗衰老吃它,從頭補到腳,一吃一個準!
寶寶消化不良怎麼辦?這2個辦法來幫忙!建議家長收藏!

TAG:大醫本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