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海邊的曼徹斯特是有些悲傷的電影。影片的男主角李是公寓的勤雜工,替公寓的住戶們修理水管疏通馬桶。他從不微笑,和老闆頂撞,在酒吧尋釁打架,住在公司提供的半地下室里,房間里沒幾件像樣的傢具。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喪」這個字幾乎是寫在了李的臉上。李因為哥哥的突然去世,回到家鄉曼徹斯特處理後事,在醫院看著死去的哥哥面無表情。醫院、殯儀館、律師所,每一個場景的切換,他都會陷入回憶。過去的他也會笑,也曾有幸福的家庭,一起喝酒打球的老友….

然而一個冬日夜晚,本想為孩子燃起壁爐取暖的他,卻忘記掛防護網,等他從便利店購物回來之後,卻發現自己的家淹沒在火海之中。留給他的是燒成灰燼的房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妻子和三個孩子的屍體。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人在面臨巨大傷痛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反應?

有的人會哭得撕心裂肺,而有的人卻哭不出來,因為他已被巨大的悲愴徹底吞沒了。在警局錄完口供之後,警察說他是犯了錯,不會因此定罪,但是李不能允許自己「無罪」。

他拔出警察的手槍指向自己試圖自殺,雖然最終被警察制服,但此後的李把自己活成了「喪」的樣子。李獨自離開了曼徹斯特。他找了一份又苦又累的勤雜工,也不在乎報酬和他人的眼光;他拒絕接受任何女人對他的示好;他故意醉酒挑釁、打架、挨打。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離開,是為了隔離這裡的一切情感。

哥哥的去世,又把他拉回到了這個城市。在街上邂逅了前妻,聽著前妻現在的生活,看著前妻現在孕育的孩子,李什麼也說不出來,只是哽咽著不停地搖頭,「沒事的,沒關係的」。他的心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悲傷,成為了他身體的一部分。

整個影片里,大部分的情感都是隱忍而剋制的,痛苦悲傷深埋在生活的水面之下。為什麼那麼多的傷痛卻哭不出來?因為悲傷太沉重了,難以承受。前妻還可以指責抱怨,還可以哭。李除了悲傷,還有自責、內疚、嚴重的自我攻擊。所以,李故意隔離了自己的情感,把自己關在另一個世界,把自己隔在了生命體驗之外。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隔離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它把所有的情緒感受隔離,世界都被關在外面。悲傷、快樂…所有情緒都被擋在了外面。

生命里的一切努力,動因都是情感,所有感受都是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生,為了隔離這些感受,李斷開了和所有人的情感連接。電影中有一段,侄子請李去和女友的媽媽聊天,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和女友啪啪啪,女友的媽媽嘗試著和李聊了一會,就忍不住跑去敲女兒的房間門了,因為李的冷漠和隔離讓她無法忍受。

所以,李離婚,離開這個城市,去做一份不大需要和人接觸的工作,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並把跟他示好的人、想幫助他的人都推開。

在街上邂逅前妻,短短的對話,李卻無時無刻不想著逃走。

前妻的溫柔,對他卻是痛苦的提醒,因為防線被打開了,悲傷再次湧上心頭,內疚、自我攻擊再次襲來。

轉頭,他只好到酒吧尋釁打架,也許只有在身體遭受疼痛之後,才能緩解內心的煎熬。

心理學家曾奇峰講過一個例子。一群學員在討論案例報告的時候,聽到悲慘的事情,大家情緒低落,甚至有人都開始哭了,而其中一個人卻放聲大笑,讓別人都恨不得揍他一頓。而督導老師便解釋說,大笑的人是因為別人的情感沒有進入到他內心,他把這些情感隔離了。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為什麼需要把自己如此隔離?

也許是這個案例對他來說,有著相似的悲慘體驗,他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所以比別人需要更多的隔離。因為一旦隔離被打破之後,他可能是所有人中哭得最慘的那個人。

曾奇峰說:一個人的情感不出來,不能和自己的情感保持接觸的話,那些情感就會以各種各樣變異的形式出來,變異的形式多半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癥狀。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悲傷、難過、內疚、憤怒…這些情感,幾乎是每個遭遇喪失的人都會產生。面對生命的喪失,哀傷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每個人都具有自我療愈的能力,喪失是痛苦的,哀傷,便是喪失修復的渠道。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最初痛苦的情緒出來時,體驗它、接受它,讓自己充分地悲傷,大多數人都可以從這個過程中走出來。

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哀傷期的長短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大部分人的哀傷期會短於6個月。還有部分人可能會持續地在哀傷中無法走出。如果持續超過6個月,就需要重視了,必要的話可以尋求專業的哀傷輔導。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家總管 的精彩文章:

愛是一場催眠,醒來之後你被誰吸了靈
很多女人都喜歡精英,還是那種話少,冷酷,偶爾還有點軟弱的男人

TAG:私家總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