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渝州宜栽柳

散文:渝州宜栽柳

文/劉江生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散文:渝州宜栽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渝州的主城,年內新增13處濕地公園、32處風光眺望點,這是利市利民的善舉,這也讓我想到渝州宜栽柳的話題。隋煬帝挖京杭大運河,下令堤上一律栽柳,此事載入史冊;蘇軾在杭州修湖築堤植柳,蘇堤便可圈可點;左宗棠在河西走廊「新栽楊柳三千里」,就讓後人稱道「左公柳」。柳能保持水土,抵禦風沙。他們以柳抒情,功在千秋。渝州的柳文化,不也在生態語境中另有一番風采。

劉禹錫在奉節當剌史時,倡導當地多種柳,並在巫山楊柳坪寫下《竹枝詞》兩首,其中道:「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其中又道:「今朝北客思歸去,回人紇那披綠羅。」他寫楊柳,從巫山寫到長安,揚名天下,使《竹枝詞》成為中國民歌的品牌。

柳的獨特風韻令我心醉神迷過。「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柳花入硯池。」給地域多一點寬慰,這「家常便樹」的傳承和張揚,使得澄明勝似靜水安瀾了。這品味,是一種文化的享受。

在忠州做官的白居易有《種柳三詠》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不及栽楊柳,明年便有蔭。」柳枝在晨光熹微中含煙裊裊,在夕陽晚照中臨風搖曳,能給人們本真清麗的幻境。「春風為催促,副取老人心。」柳是以平和的方式,實現自己非凡的品格。

不少楊樹也是開花的。神女峰下,串錢柳的花朵為紅色,花絲很長,圍成一圈圈的長串花朵,三鮮紅的花瓣襯托綠葉,美艷極了。巫山的雲,一半是養心修道,一半是積蓄愛情。它的想像力,可以離題但不離意境。三月的花期讓它婀娜多姿,「花叢」,有著玉質的美渴望對應或者呼應。

也有古人把楊和柳混為一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其實,楊和柳在植物學中是各自立戶頭。「唯有垂楊管別離」,就是垂柳管別離。大自然把它自己的形象和她創造的人的形象,分別刻在萬物,讓萬物幾乎帶著大自然的多重無窮性。

在詩人那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柔弱、眉毛一樣的柳葉,原來是春風剪出來的。賀知章《詠柳》,擬柳狀景,寓情於柳,就有元稹《離思》的詠巫山之情,「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他倆是感情的近鄰,正如寫詩文,可以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渝州宜栽柳


渝州的版圖,讓多少文人「傍花隨柳過前川」。他們真是像柳樹一樣,紮根土地,放飛靈魂。《堅瓠廣集》中道,「亦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一如柳之隨地可活,為之祝願耳」。以柳言大義,借事明義,文化無價,人生環境無界;生命切無自卑,要學會堅守。

陶淵明經過巫山進入武陵山,寫下《桃花源》,使之成為如今酉陽的旅遊地標。他在門前種了5株柳樹,以「五柳先生」自娛,「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是社會的看點。他寫《本論》,反對佛教、發揚儒學、提倡禮義為主旨,施教化,興仁義,表達著「垂柳紫陌洛城東」的思想。它的現實意義,是讓生命成為另一種力量。

兩岸的春山綠了么?河中的映影綠了么?溫庭筠《題柳》道:「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牆兩相知。」柳樹讓祥云為巫山浸潤綠魂,釀出萬種情思:「其政易行,其民易使,風俗淳厚,而王道成矣」。

蘇軾過三峽,住過楊柳坪,感到東風逐君來,吹散眉間。一點春皺,一路到汴京,便有了《洞仙歌·詠柳》:「早梅開後,吩咐新春與垂。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官場應該減肥,百姓喜歡紫太陽。他在杭州修蘇堤,借「堤」發揮,體現了「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待朝煙」之意。

黃庭堅從酉陽曆經芙蓉江,吟詠道,「午窗欲眠視蒙蒙,喜看開包碾春風」。他知道恩師蘇軾愛柳,也在彭水栽植柳樹了。「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異鄉心境有寄託:天下有定數,邦國有定製,民有定業,官有定職。他和蘇軾不在乎像柳枝被劃向陌生的地方、無家的方向……

寒食東風御柳斜。柳永有「楚客登臨,望斷翠峰十二」的句子。巫山十二峰,與「章台柳,昭陽燕」,是希望世人是能夠好好地珍惜眼前的一切,抓住幸福不鬆手。柳永詠柳,「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熟燕,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看到見歲月飛逝。

詩友晏殊回應道:「無可奈何花落去。」滄桑變化難料,白晝有光彩的紫,黑夜能有多遠。人間真像,如夢如幻如泡影,月亮的光芒並不多麼溫柔、敏感。詩人哲學觀點往往被自己的言行所顛覆,往往在於無端參差的舊歡新怨。

「凡有井水處,必能歌柳詞。」此話讓在柳詠詞里不會絆倒的人有福了。從民間到宮廷,以柳詠人生,詠愛情,關心民間疾苦,不就是一種崇高的審美觀念。「葉含濃露如啼眼,枝裊輕風似舞腰。」千年柳樹活出了無限榮美,絲縷能為對方療疾。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溪水流」,柳能暖到我靜心流淚。剛健筆挺的白楊,蒼翠欲滴的剌槐,樸實堅韌的榆樹,秀麗挺身的銀杏,就不及婀娜多姿的柳樹具有強健生命力。看雲陽,有靚女在舞蹈歌唱:那流動的紫在空中慢慢聚斂,真像一朵開合的紫玟瑰,讓我轉身插在我黑色的髮際。

換個醫學和社會學的話題,垂柳中含有解熱鎮痛作用的成分——柳酸,其減輕病痛的藥效正與觀世音菩薩慈悲為懷、普濟眾生的形象吻合。觀世音手中瓶子的寶物——柳枝,就讓「禪」的教義,實現人性關懷。

劉天和的《植柳六法》,介紹了卧柳、低柳、編柳、深柳、復柳、高柳等的栽植方法。讓泥土舒展筋骨,地氣裊娜上升,植柳治河,「內則根株固結枝葉綢繆,雖風浪衝擊,可保無虞」。潮聲明亮季節,柳眉與「蒼龍」能對視。

張獻忠血洗渝州,為什麼見到門前插有柳枝的人家就不搶不殺?不得而知。由此,合川的楊柳街,有了人生表現形式更多的解釋。張獻忠分明看見觀世音手中寶瓶的柳枝,膽戰心驚了。只有柳,最能讓曠野接納生命;吸納聲波、情緒,還有畏懼和欣喜。

打造一彎池塘,呈植幾棵柳樹,從村口的方向,向世道奔騰而來,讓人沐浴在畫屏中。在傳統的語境中:柳葉開時任好風,月是故鄉明。對於喜歡「三九四九,河邊看柳」的百姓來說,每一棵柳樹恪守的年輪,就是季節輪迴的路線,子女在外地打工,有加持的愛。

散文:渝州宜栽柳


古今詩人以柳為題謳歌事物者,何止千萬。毛澤東有「我失驕楊君失柳」及「神女應無恙」的名句。在渝州的呼吸里,夏天多酷熱盼退涼,也多濕地。感情上的勾連,就是小家與大家的關係。

重慶談判,毛澤東和蔣介石曾在林園柳林散過步。葉劍英存詩道,「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可惜希望為失望。應該說:空中錯綜交雜的枝椏,都是要參差撐開各自的天空,交織繁茂;即使有距離的兩棵柳樹,根須也是緊緊相連的。炎黃子孫,都有思想的彼岸。

陳毅有詩「堤柳低垂晚照斜,農家夜飯話桑麻」,就想將微笑嫁接在期待的樹上。雷鋒說,「我要像柳樹一樣,到哪裡都能活,緊緊與人民連在一起,在人民中生根、長大、結果,作人民最忠實的勤務員」。大千世界,各種理念都能走向記憶深處。

柳,是耐水性很強的「運動員」。科學家海爾蒙特曾把一根柳條插花在盛土的木桶里,每天給它水「喝「,5年以後,驚人地長了30倍,而土不過瘦了2兩。化學家普里斯找到答案,那是葉綠素光合作用的結果。

植物生理學是對渝州情有獨鍾:渝州盛產炎熱,水系眾多,人文理念豐實。不諳柳韻,難入高雅境界。韻指柳的風度、品德和特性。「上善若水」,思想不同所種植的風物也不同,情可以生景,詩情在回歸。新綠的柳條,綴滿欲綻未綻的明喻。感動那份精神,可以故意主動被誘惑。

「滿街楊柳綠如煙,划出清明三月天。」走進的巫山博物館,我就感應了萬縣「三生有幸」的傳承性。神女對襄王像柳樹一樣守望了巫山,這叫忠誠。一本文學素養論,不就是由屈原、宋玉寫了序言。那叫「鹽水娘娘」、「德濟娘娘」的,心有「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條清江河」,還能讓現代舞女們,採擷一葉微亮的晨曦,插在夢的邊緣。

渝州有世界橋樑博物館之稱,心境也能四通八達。萍蹤追憶,歷史感懷,社會述評,經濟論壇,能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山水不缺陽光,意象置換情韻,正如道是正直的,但惡人會在那上面跌倒。

窗外的花兒,開也優雅,落也優雅。巫山楊柳坪藝術村的穆村長收藏有老詩人陸啟《再到楊柳村》的詩集。三峽文化「取徑尤捷」,老穆有感而發:柳林護著淺草鮮花勾勒傳統的提醒和告誡,種植文化風物,解凍詩意,能讓左邊的雀聲,使右邊的花枝更為招展。

細碎的雲騰在枝上,純凈著山川、河流和天空。長江加寬,柳堤有欣賞蟲聲的弧度,讓人身心俱爽。那些星期天的年輕人,遊憩在詠柳的詩句里,可以討論長江,討論音樂,討論詩,感情能合成為又一彎新綠。

水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我想到小時看過的電影《柳堡的故事》,那水鄉的柳樹,給了我偏愛。柳樹的種類近百種,往往都能相愛相扶到老。小橋與流水,剛與柔,有血緣,有脈絡,是萬物的。我們都能追尋夢裡的憧憬,尋找既定的目標,走向人生的歸宿……

周恩來心有抗戰大後方,他在《春日偶成》中道:「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紅岩村的柳枝,已經明顯昭彰成就了預言:渝州的文化底蘊,一類有著對文學的批判;另一類則是由回憶性的詩文組成。

先行者是值得後來人景仰的。渝州,曾是中國文人抱團落戶的地方。北與南,起點和終點,都在沉澱和豐富著地域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靚點。梁實秋在沙坪壩的《雅舍》中道,「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人性。有個性就在愛」。渝飄者,人生本來如寄。

一隻雄鷹在空中飛翔,有無限感慨:社會環保指數的升高,市民的幸福指數會日益盛大。介子推臨死所抱的柳樹,已經在清明節中復活了三千年。春三月,栽植河柳、旱柳、杞柳、金穗柳、長葉柳,就會迎來絕勝煙柳。寫真實的自然,窗外的小鳥也在呼喚你我的名字。

看!在主城,曾家岩、寸灘、高家花園……新添的10多座大橋,穿越霓虹與煙雲,讓流水總是不停,柳以特殊的意象在為時光添彩。一處處清涼而感性的柳堡,在靜萬物皆有自得之趣。而那漸行漸遠的城口縣,有99道河流,還需要柳性的晨光短笛,留下光和熱,留下壯美。

中國人喜歡用政治來框范地域文化和生態環境,渝州,尤具有歷史文化和地域特點,在重慶的不少地鐵站口,不就展示了韓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偌大的公益廣告在昭告,是「絕勝煙柳滿渝州」時期了,渝州宜栽柳,這是一種對新的生態環境的倡導,環繞心靈的,是大愛的元素以思想的力量向壯闊的山水擺渡。

散文:渝州宜栽柳


(圖片來自於網路)

【作者簡介】劉江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散文網創委會副主席、重慶市影視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在全國上百家報刊雜誌發表過文學作品,作品有30多次獲獎;有著作9本,4本獲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隨筆:好名聲、壞名聲
故事:丈夫有個情人(外一章)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