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文明養狗行動」卻遭抗議?情感題怎麼就解不成城市管理題

「文明養狗行動」卻遭抗議?情感題怎麼就解不成城市管理題

■胡珉琦

11月15日起,杭州市城管委在全市開展了文明養犬專項治理行動,卻一石激起千層浪。社交媒體相繼出現虐狗視頻,以及「暴力執法」「當街棒殺」等言論,引得網友們紛紛請辭抗議。儘管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隨即公開闢謠,但對城市如何養狗的討論還在發酵。

每一次,只要「狗傷人」「人傷狗」的新聞一曝光,勢必引發一場有關動物福利的口水仗,它的特點是,情緒對立,言辭激進。這一次也是如此,養犬治理彷彿成了一個敏感詞,被自動地與負面效應相聯繫。

長期以往,很多人習慣把對喜愛寵物與否和道德與否進行捆綁,但這並不利於和動物福利的認知達成更多的一致。

「文明養狗行動」卻遭抗議?情感題怎麼就解不成城市管理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對一座城市而言,養犬並不是一道情感題,而是一道城市治理的難題,因為它的本質是人與寵物在爭奪日益擁擠的生存空間。

無論你是否愛狗,首先要看到一個事實。我國的流浪犬已達數千萬隻,流浪犬傷人給民眾的安全帶來了一定威脅。目前,中國狂犬病死亡人數高居全球前列,這與大量流浪犬未得到妥善管理有直接的關係。

而在城市,流浪寵物的主要成因無外乎是飼主遺棄或者寵物走失。因此,現實其實是,城市對養犬的管理做得很不到位。

那麼,理性的討論應該回歸到問題的核心,如何科學地管理城市犬只,而不是談治理色變。

已有研究表明,通過捕殺控制流浪狗種群的辦法,從長期看是無效的。一方面,是因為狗的繁殖能力很強,種群恢復很快;另一方面,如果只是有限減少,外來的流浪狗也能迅速補充佔領空缺的生態位。因此,管理的底線是,拒絕粗暴捕殺。

今年7月,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公開發布了《犬只人道管理手冊》,它們的觀點是,科學的手段是完全可以有效解決流浪犬引發的困擾的。

比如,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就指出,管理犬只的關鍵是「人員管理」,尤其是犬只的獲取、飼養、遺棄等環節。每隻出售、領養的犬要註冊和進行電子晶元標識。犬只標識有助於追溯寵物主人,找回走丟的犬只,追責遺棄寵物的惡意行為;完善收容和領養制度,推廣犬只基本護理,增加犬只免疫和絕育的比例;鼓勵社區嘗試設立供犬只自由活動的封閉場所,允許犬只在特定時段內在該場所內自由活動……

城市犬只管理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只是為了讓寵物犬感受愛與自由。在發達國家,犬只科學管理涉及犬只識別和註冊、飼主責任教育、收容與領養、獸醫護理、立法等方方面面,在一些國家,政府甚至將養犬者的違規行為納入個人信用體系。

因此,希望每一次對寵物飼養的討論,能儘可能避免情感、道德的判斷,多一點對問題解決路徑的關注,讓動物福利在一系列日益提升和完善的科學管理過程中真正得以實現。

《中國科學報》 (2018-11-23 第1版 要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成績好不好,真的不怪你:實驗證明了,基因影響成績和報考
一場會議撤下1258篇論文!撤稿,還有比南大梁瑩更狠的!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