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后妃大多來自民間,朱元璋制訂的家法不但縝密,而且嚴苛

明朝的后妃大多來自民間,朱元璋制訂的家法不但縝密,而且嚴苛

古代後宮佳麗三千本是個虛數,即便真有三千,皇帝日日寵幸,也怕熬壞了身子斷了命。然而,想進入後宮做個妃子,也不是那麼簡單。

明朝宮廷的大型選美,一般是在全國各地物色出13歲至16歲的淑女幾千人,通過層層選拔,最後選中的不超過一百人。這真是幾十萬里挑一啊,宮女們肯定是人間絕頂美女。

選妃的首道「工序」,便是體檢,一般情況下每5000人只有50人能過關,百里挑一自古就有。普通的體檢之後便是裸檢,這點歷朝歷代均是如此。只是咱們的朱元璋在此基礎上對後宮制定了多套「家法」。然而朱元璋欽定的選皇后的「八級考試」更為經典。都有哪八級呢?海選、初選、複選、精選、留宮、晉嬪、選三和欽定。

明代挑選宮女,皆奉欽命而行。

洪武十四年(1381),皇帝下令從蘇、松、嘉、湖等地,及浙、贛二省,選民間13歲以上、19歲以下的女子以備後宮。

天啟元年(1621),熹宗將舉行大婚,先期選天下淑女年13至16者,有司聘以銀幣,其父母送之,以正月集京師,集者5000人。

明朝如此選後的規則讓人瞠目結舌,更讓人驚訝的是明朝後宮的腥風血雨。

明朝后妃們一經選入宮內,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簡陋,終身苦役,不能與父母相見。繁瑣的禮節,森嚴的等級,不時的凌辱,幾乎無出頭之日。

明朝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以證取葯。」宮嬪尚且如此,宮女自不待言。宮人得了病,或是年老了,要和有罪的人一樣,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續時日或者等死。如果少數人偶被皇帝看中,地位略有改變,生得子女者尚能晉封,否則也只能幽閉深宮,了此一生。

以嚴厲猜疑聞名的朱元璋同時又命令工部製造所謂的「紅牌」,上面鐫刻戒諭后妃的言辭,懸掛在宮中。雖然牌子是鐵做的,但是牌子上刻的字則飾之以金。不僅如此,出身貧賤的朱元璋又著寫令典,如果宮女未經允許私自給宮外人寫信,也是死罪。朱元璋制定這一連串內宮家法,不但縝密,而且嚴苛。

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痛批中國君主制:「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事實上,明朝後宮備有孤獨哀怨的美貌女子,只能凄涼寂寞度日,了此一生。

當然了,雖然明朝後宮的生活很凄涼,其身份地位可不低了。

明朝的後宮位號,大體上並無嚴密的等級分別,對於後宮嬪妃的等級有著很大的彈性。除以皇后為最高之外,貴妃僅次於皇后、明憲宗時又封萬貴妃加「皇」字為皇貴妃,以後漸成定製。

除去以上妃、嬪的等級分別之外,另外還有婕妤、昭儀、貴人、才人、美人、選侍、淑女、答應等位號雜置期間。特別有趣的是,自漢代開始,皇帝後宮的女人,開始有了明確的「待遇」概念了。她們的「待遇」,與封建王朝其他官員一樣,當時都是以糧食的數量為計量的。

明朝後宮中地位最低的是「少使」,職稱相當於「縣長」,「六百石」,職位相當「文官」七品。

看看,明朝女人只要有了美貌,被皇帝看中,那怕是授予最低的級別,也與當時的七品縣官相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十九次派出遣唐使,日本留學生來長安光準備就需要兩三年
二戰德國內部也有鄙視鏈!為何國防軍特別看不起黨衛軍?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