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密日軍如何評估國軍的戰鬥力?

解密日軍如何評估國軍的戰鬥力?

原標題:解密日軍如何評估國軍的戰鬥力?


常德會戰,軍官傷亡比例甚高,南嶽軍事會議上被贊「大有進步」


近日,殉國於常德會戰的國軍150師師長許國璋,被追授為抗日英烈,其後人收到了由民政部頒發的烈士證書,誠屬慰事。①1943年末的常德會戰,關係中國抗戰前途甚巨。戰事膠著之際,正是蔣介石代表中國,以「四大國」首腦身份,參加開羅會議之刻。前線成敗牽連國際視聽,故蔣「幾乎終日為常德戰況不明所困,繁慮無已」,一再致電前線將領,「務希嚴督所部,與常城共存亡」。②

因是之故,常德之役至為慘烈。戰事結束後,大公報記者「入城內各處視察,全城已成一大修羅場,街道雖尚可辨識,然竟未見一完整房屋……全城所餘者不及百分之一二」。③至於具體犧牲,日軍傷亡過萬,國軍則付出喪師6萬餘眾之代價,其中軍官犧牲比例尤高,以致蔣在稍後的南嶽軍事會議上,特別提到「高級官長和中級官長(的)傷亡比例」,讚譽其「大有進步」。其中,許國璋、彭士量、孫明謹三位師長,可謂「高級官長」殉職的代表。


至於中下級軍官,傷亡雖多,惜其名姓,多已湮沒不彰,惟查閱當日媒體報道,尚可見只鱗片爪。譬如,某師少校參謀鄭勛,在陣地動搖之際,「不顧危殆,率部逆襲」,自上午戰至傍晚,「於反覆肉搏中壯烈殉職」。某師四十四團連長尹文弟,為策應正面攻擊,「自請充任敢死隊長……(率部)沖至敵寇指揮所」,血戰殉職。該團排長楊健龍、班長彭傳德,主動率部突擊,「沖入敵陣,血戰成仁」。④……1944年2月,蔣介石親命《掃蕩報》刊文《堅守常德八勇士》,表彰其在常德失陷後仍堅守不退,繼續游擊直至城池被收復,則可謂對此役中下級軍官犧牲精神的最高肯定。⑤


略言之,常德之役國軍中下級軍官的犧牲精神,並非個案。自淞滬會戰始,因國軍士兵程度普遍不佳(客觀教育水平所致),一線戰鬥,對中下級軍官的臨陣指揮依賴程度極高,故犧牲也極大——此役,約半數參戰中下級軍官犧牲,佔10年抗戰準備所訓練軍官總數的十分之一強。另據軍委會軍政部統計,抗戰爆發時,國軍中下級軍官(上校至少尉),共13.4萬人。戰時傷亡慘烈,每年須補充中下級軍官4.5萬人。犧牲速度如此之快,以致於正規的軍校教育,已完全不能滿足戰爭需求,及至1943年,正式軍校出身的軍官,已僅剩37587人,只佔到全部中下級軍官的27%左右,余者全部來自行伍提拔及各種速成培訓班。⑥


常德全城已成瓦礫,戰鬥中的國軍部隊


日軍認為,幹部,尤其是中下級軍官,是國軍戰鬥力的核心


換言之,抗戰期間,國軍的戰鬥力,主要依賴於中下級軍官的犧牲精神。1944年8月,蔣曾在軍委會整軍會議上,引用蘇聯軍事顧問的意見,明確表達對中下級軍官的認可與對高級軍官的不滿:


「中國軍隊現在營以下的動作,大體可以說是很注意了。但團以上到軍師為止,各級司令部的業務極不健全。圖上作業與沙盤教育可以說完全沒有,指揮所與參謀業務的演習,更是完全忽略,所以中國軍隊一到作戰就莫名其妙。既沒有具體的作業計劃,也沒有完備的作戰命令……團以上司令部的人員,很多不是正式軍官,而多是主官的私人。往往很重要的職務,交給一些落伍的軍官或不習軍事的文人來擔任。」⑦


第四次南嶽軍事會議,專為總結常德會戰的經驗與教訓。期間,蔣通過談話、觀察,對參戰的中、高級將領多有評估。對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蔣的評語是「進步甚多,可喜」;對第五十八師師長張靈甫,則盛讚「此次又得將才矣!」此中的程度區別,頗堪玩味。

值得一提的是,常德之役,國軍曾繳獲相當數量的日軍文件,其中即頗多涉及到對國軍戰鬥力的評估。這些文件,對今人了解國軍戰力,極具參考價值。譬如,日軍認為,「支那軍雖多年退敗,且……國際援助路線被我遮斷,但因抗日教育之徹底,及銳意整訓之成效……其戰力亦不容輕視」。其文件還將「支那軍」區分為三大部分,分別評價如下:


「(甲)中央軍(直系軍):素質訓練裝備均優,但如敗退時,其戰力亦甚低落。(乙)地方軍(旁系軍雜軍):素質低劣,無堅強戰意,作戰時逃亡歸順之事特多。(丙)共產軍:長於游擊戰,專心注力於中國之赤化,利用民眾,潛行戰鬥,諜報謀略等工作,未可忽視。」⑧


和蔣介石的看法大略一致,日軍同樣認為,中下級軍官,乃國軍戰鬥力的核心——「支那軍……幹部多為軍官學校出身,抗日意識旺盛」,「如失幹部,戰鬥意志即消失,故特須注意阻擊其幹部。」日軍還特別提到,對由國軍中下級軍官組成的督戰隊(在戰場上監督士兵,以防逃逸,有權就地處槍決逃亡、退縮的士兵),「須首先予以壓制」,理由是「敵正面之防禦,戰鬥力甚強,或(因)背後有督戰隊,或因地形上無退路時,均必頑強抵抗。」⑨至於高級將領,戰後,岡村寧次曾對何應欽言及,「中國兵負於日軍,系由於各高級將領之研究不夠」。⑩


今人對在抗戰中犧牲的國、共高級將領,大多耳熟能詳;至於中下級軍官,則往往面目模糊,惜哉。


常德會戰中繳獲的日軍文件,第六戰區1943年12月編訂出版


注釋:


①華西都市報,《川軍名將許國璋之子收到父親烈士證書》,2015/02/02。②蔣介石日記,1943年12月3日。③大公報,《常德一片瓦礫》,1943年12月25日。④中央日報,《常德戰役英雄別錄》,1944年1月23日。中央日報,《常德戰役英雄續錄》,1944年1月25日。⑤這八名勇士,尚有姓名可考者有四:吳炳南(班長)、周善福(班長)、哲文斌(班長)、鄺尚武(上等兵)。見:掃蕩報,《堅守常德八勇士》,1943年12月31日。⑥(台)何應欽,《何上將抗戰期間軍事報告》,下冊,P562。⑦(台)蔣中正,《整軍訓詞》,收錄於《蔣總統思想言論集》第18卷,P208。⑧第六戰區參謀處/編:《第六戰區常德會戰獲敵文件彙編》,1943.12.23,P01。⑨同上,P02-05。⑩(台)何應欽:《岡村寧次將軍會談記》,收錄於《何應飲將軍講詞選輯》,P2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匯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時「巫蠱之禍」的幕後黑手竟然是他
民國時期老百姓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嗎?

TAG:歷史百家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