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們「出山入江」,打開了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閱讀方式

他們「出山入江」,打開了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閱讀方式

「出山入江」聽起來很有江湖的味道,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時光把我帶進了單田芳的某部評書中,立刻浮想聯翩的從單田芳說評書時的肢體語言和聲音情調中迅速進入到古代俠義江湖的語境轉換和穿越中去。在現代的很多展覽和語言文本中,很少有這樣一個詞能立刻抓到我的興奮點。

「出山入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觀看和思考的方式。這個詞本身聽起來就很讓人產生聯想和興趣,從字面的山和江兩個字就闡釋了一種面對宇宙萬物的包容、吸納的情懷,出和入兩個詞就更精彩和具有哲學意義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這樣一段論述:「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從這段話中,我們不僅能看出這位國學大師獨特的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蘊的人生智慧:人而為事,出能觀之,方能立於不敗之地.。人類的生活軌跡和精神思想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處於出世和入世的兩元對立狀態和模式,它們呈現出來的狀態既是現實的,又是虛擬的,它以一種混沌的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存在於人的本體與客體之間。

漳州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有著很強宗教文化信仰的地方,在漳州古城街道上走一走,我們就能夠看到中國傳統的儒釋道廟宇和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禮拜堂,既能看到三甲及第的古街道石牌坊,又能看到香港路建築上的西方文化元素的雕像,也顯示了這座城市文化信仰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對於傳統,有著很好的保存和繼承,對於當代,有著相當的接納和吸收,這是一個來了以後就不想走的自由文化之城,在這裡你都可以找尋到自己存在的某種方式,漳州就像一個萬花筒,你也可以閱看其他的風景。

從2013年的「從卡塞爾走來:漳州國際公共藝術展」到2015年陳志光先生主持的蟻巢美術館開館,從2017年漳州「新三館」落成,新成立的漳州博物館「觀世界·世界觀:漳州國際當代藝術展」到2018年的「出山入江:漳州當代繪畫邀請展」,漳州似乎突然間找到了藝術發展的「漳州模式」,當代藝術在這座城市裡開始落戶生根了。藝術圈內開始越來越多的關注這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閩南小城,尤其是當代藝術開始與這個城市的文化發生關係,通過這些重要的國際性大展覽,即引進了外來文化,又將漳州本土文化傳播出去。很多藝術家來到漳州參加展覽,甚至是駐地創作,他們也開始關注藝術的當代國際性與漳州本土文化的融合和對話,在兩個不同的文脈之間尋找切入點,置入漳州閩南文化的思考,出離自己本身的知識架構和認知,形成一個新的藝術生產方式。這也是「出山入江」概念的現實意義所在。

藝術家岳敏君在開幕式上致辭

藝術家陳志光在開幕式上致辭

策展人段少鋒、陳軒榮在展覽現場

2018年11月17日下午,由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漳州市文廣新局、市文聯共同主辦,九龍江集團有限公司、漳州蟻巢美術館承辦,漳州市美術館協辦,陳志光擔任展覽總監,段少鋒、陳軒榮策展的「出山入江:漳州當代繪畫邀請展」在漳州美術館隆重開幕。

策展人段少鋒、藝術家岳敏君、陳軒榮在講座現場

本次展覽策展人段少鋒認為,所謂「出山」更像是年輕一代藝術家的現狀,他們摸索當代藝術創作的道路剛剛開始,這次展覽或許正是他們的一次集體「出山」,「入江」則代表了成熟藝術家趨於平穩的藝術實踐。本次展覽邀請了五十五位藝術家,展覽根據主題劃分為四個單元。

「寫實力量:當代寫實繪畫」單元邀請了陳丹青、楊飛雲、李曉林、白冰洋、胡昌煢、馬蕭、仝紫雲、尤勇、徐紫迪、許載舟、金小堯十一位致力於繪畫寫實的藝術家,集中呈現近年代表性寫實畫派藝術家的創作作品。寫實繪畫對於普通大眾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他們更能夠與其建立視覺上的直接聯繫。

「中國屏風:當代中國繪畫進程」則是邀請了陳琦、方力鈞、蔣煥、盧征遠、馬東民、祁志龍、王華祥、徐冰、楊少斌、岳敏君、張哲溢、張路江、趙能智十二位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家,他們的藝術實踐與學院派有緊密聯繫,同時更多的具備社會實踐基礎,這部分的作品從創作面貌上更為多樣的體現出當代繪畫的可能性。他們是中國當代繪畫的中堅力量,已經具有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語言,他們對於繪畫藝術邊界的探索和人文精神的關照有著獨特的視角。

「熱土:從福建出發的繪畫」單元由陳鴻志、陳志光、范迪安、李曉偉、李豫閩、呂山川六位閩籍藝術家創作組成,這些藝術家都來自於福建,他們或堅守本土,或縱橫四海,這個單元集中展現「從福建出發」的藝術家面貌。福建是他們的家園,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與家鄉緊密相連。2015年,陳志光創辦的蟻巢美術館開館,「蟻巢」是陳志光的代表作螞蟻系列,既代表一種不放棄的螞蟻精神,也是回歸家園的期望。藝術家陳志光通過自己的影響力不斷為漳州引進一些國際性的高水平展覽,成為福建本土與國際當代藝術接軌的重要溝通紐帶。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藝術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慢化過程,可以引領當地觀眾從最熟悉的本地藝術家出發來激發對美育的興趣和藝術的感知力。

「出山:來自青年藝術家的繪畫」邀請了陳家業、陳軒榮、曹太平、葛以齋、郭亞冠、韓修智、侯煒國、康好賢、李皓、陸璐、李蕭禾、劉海辰、劉攀、孟思特、祁磊、石冰、孫一鈿、王波、王啟凡、王希民、王雅慧、薛若哲、許宏翔、趙延斌、朱寶元、朱小坤二十六位青年藝術家,他們的創作風格極其多元,預示著中國繪畫未來的多樣性。在這一板塊我們可以感受到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更加輕鬆,信息化的碎片時代給了他們研究中國社會和生活的更多切入點,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樣本,他們或是關注社會的痛點,或是關注傳統文化與當代表達的關係,亦或是關注大自然本身。技法和語言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如何找到作品與當下社會語境的共生性是一個重要方向和課題。

從四個單元劃分到五十五位藝術家的集中呈現,「出山入江」希望用近乎全景的方式呈現中國當代繪畫的現狀。

在繪畫藝術日漸式微、公共多媒體藝術如日中天的今天,本次展覽卻聚焦在「繪畫」這種藝術最基礎的形態上,這同樣需要一種「出山入江」的勇氣和自信,本次展覽完整梳理了中國繪畫藝術存在的現狀和真實藝術生態,繪畫是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切面,也是藝術生態中分量最重的一個板塊,雖然它面臨著創新和發展的一個瓶頸,但它的一舉一動卻最能反映整個藝術創作和藝術理論的方向,同時更多的體現了人和精神的關聯性。

藝術家岳敏君

藝術家張哲溢

藝術家岳敏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講到了關聯性的重要性,希望觀眾在看展覽欣賞作品的時候能夠產生新的解讀和思考。藝術家張哲溢從他在德國參加一次展覽,結果除了自己是傳統的繪畫外,其他都是裝置影像,而他的繪畫作品仍然被認為是很當代的事件談到了繪畫技術以及題材選擇的問題,他很少畫宏大敘事的作品,都是從最身邊的人和物選擇描繪對象,繪畫是其人生記憶的部分,也是其生活的一部分,藝術不能隨波逐流去跟隨,藝術必須具有遠離和批判精神。

一場藝術展覽並不能立即改變什麼,但它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引導力對一個城市來說更具有現實意義。這也是最近幾年中國的城市在不斷引進文化藝術項目的初衷,正如策展人段少鋒、陳軒榮所說,「近年來藝術項目在一線城市之外的探索已經成為常態,從烏鎮到平遙,從大同到連州,從蘇州到成都,從武漢到廣安,藝術越來越進入地方文化形態中。」藝術生態的構建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兩個藝術項目的實施,更多的在於它的持續性和公眾參與性。公眾能夠走進藝術,並能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感知,藝術項目又給公眾帶來哪些美育方面的引導和啟示可能會是更重要的探索方向。

中國當代藝術需要更多的打開方式,「出山入江」的漳州提供了一個樣本,越來越多的不同人群參與進來,才能給這個樣本更完善立體的內容構建,也才會在這個基礎上內生出真正的藝術力量。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有煙花哦

推薦一個好玩的公眾號

今日薦讀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寶瑞通典當行的「傳承」之名:四載重陽,以戲敬老
秋天的婺源,才是攝影師最不該錯過的人間天堂!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