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封關於「胖」的秘籍,等你查收

這封關於「胖」的秘籍,等你查收

這封關於「胖」的秘籍,等你查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昨晚夢回唐朝,自己著唐裝變成了一個「人見人愛」180斤的胖菇涼,頓時在夢中嚇得臉色蒼白,腿腳無力,伴隨著吶喊才得以驚醒過來。我擦擦冷汗,拽拽肚子上的肥肉,還好還好,還沒到夢中的程度。

這封關於「胖」的秘籍,等你查收

如今肥胖一詞,不僅讓萬千女性為之煩惱,不少男同胞也是苦惱萬分。胖只怕是個永不過時的詞!有事沒事,很多人都喜歡自己DIY測測是不是肥胖。但是,你測算的數據真的準確嗎?假如你真的想準確了解自己是不是肥胖,那你需要了解下面這些關於「胖」的冷知識。

知識點

真的存在所謂「標準體重」嗎?

前兩天一位女性朋友一見我就開始嚷嚷:「我的天,我要胖死了,現在都超過標準體重了!」我只好安慰說:「放心,天還沒有塌下來,今早還見著太陽了。」

那麼,是不是超過標準體重就是肥胖了呢?

很多人會按照「正常成年人男性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這種標準體重法,來判斷自己胖不胖。

一個還覺得不夠,還得算上肥胖指數百分比:(實際體重-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100%。指數百分比在±5%之內均為正常體重,在5%

~10%為輕度肥胖,在25%~40%為中度肥胖,40%以上為重度肥胖。

算完後嘛,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而事實上,這種演算法並不適合所有人。

首先這種演算法針對的是普通的成年人,假若青少年還按照這種演算法來計算自己是否肥胖,那便是不合適了。

其次,這種演算法忽略了人體各種成分的構成,每個人身體中肌肉、骨骼、脂肪的含量都不一樣,而同樣重量的脂肪體積是肌肉的3倍~4倍。如果是肌肉含量十分豐富的運動員按照這種方法來算,豈不也變成大胖子了?所以這種演算法不推薦。

用BMI指數來判斷肥不肥可靠嗎?

人們通常更喜歡,也較為常用國際上推崇的身高體重指數(體質指數),即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來作為胖瘦的衡量標準。BMI大於或等於24,就被歸為超重。例如身高165cm,體重66kg的人,BMI為24.2,就屬於超重。如果體重達77kg的話,那麼BMI將會超過28,被歸為肥胖。

精緻的女孩們一看見自己身高體重指數稍稍高了一點,那可是一萬個不開心,只怕各種小脾氣都來了。

但事實上,BMI是一種比較簡陋的肥胖評估方式,雖然它對於研究宏觀人口的健康來說是個不錯的工具,但對於個體而言並不很合適。因為BMI值並不考慮機體成分構成、年齡因素以及性別因素的影響,每個人都是用的一套標準,極易導致誤差。

首先它忽略了機體成分構成。肥胖的本質在於體內脂肪的過度堆積。在針對個體來測評肥胖時,由於BMI沒有考慮到身體成分構成而廣受質疑。還是拿運動員做例子,他們的BMI值大多屬於超重的,但脂肪並不超標。而對於體力活動不足的人群,比如酷愛宅在家的我,雖然BMI處於正常範圍,看起來還挺瘦,其實肚子上全是大肥肉。

其次忽略了年齡因素。一直以來,只要BMI超過24就是超重,超過28就是肥胖。但通常,無論是由於骨密度的增加還是肌肉含量的增加,一個35歲的成年人體重應該比青少年重,這屬於正常現象。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你還不許一個30多歲的人比青少年重嗎?成年人表示很委屈。而BMI卻並不考慮年齡因素,很明顯,對於不同年齡層的人群來說,光用一套BMI測評標準是不合適的。

最後,忽略了性別影響。在某些實驗中顯示,對於男性和女性關於BMI作為肥胖篩查標準的結果差異比較明顯。主要表現為特異度高,靈敏度過低,假陰性率過高。尤其是女性,靈敏度只有0.18,假陰性率高達82%。也就是說,雖然BMI值在正常範圍,卻應該是屬於肥胖類型。

總的來說,BMI對於肥胖測評來說準確度不高,但還是有優點的——算起來簡便啊,而且不需要花錢就可以知道數值。

健身的人用體脂率判斷是不是「胖民」?

自從發現身上肥五花有點多了後,我決心丟掉肚子上的游泳圈,選擇去了健身房。結果沒了BMI的騷擾,又來了個體脂率的輪番轟炸。這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可靠否?

這封關於「胖」的秘籍,等你查收

體脂率指標直接反映脂肪水平,無疑是診斷肥胖的理想指標。通常,按照WHO(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體脂率男≥25%,女≥35%;或者ASBP(美國減肥專科醫學會)標準,體脂率男≥25%,女≥30%便是肥胖。

刷網路可以發現有好多種計算公式,比如:

體脂率=(1.20×BMI)+(0.23×年齡)-(10.8×性別)-5.4。性別為男性時,性別取值為1;而為女性時,性別取值為0。但是,這種看起來直接又便宜的計算方法還是忽略了人體成分構成這一因素,肌肉發達者還是會測出體脂率偏高。

還有一些測量體脂的儀器,比如體脂稱、手握儀器(電阻測試)、靜水體重測量、「DEXA」(雙X光吸收測定)法等。

但這些儀器要麼測量干擾因素大,以致測量結果誤差大;要麼就是太昂貴,爾等平民用不起,見不見得到都是個問題。

在此給大家推薦一個相對便宜而且準確的儀器——人體成分分析儀。一般三甲醫院的體檢中心做一次200元左右,相當於一次CT檢查的一半,但可以快速、準確地測量出人體的體脂含量。然後用體脂率=(脂肪重量÷體重)×100%這一公式來計算。

有些女孩算完發現自己體脂率很低,高興得不行,但體脂率太低也不行。因為,脂肪對於機體起著緩衝、保暖、保護內髒的作用。

體脂率過低的人會感覺冬天不抗凍,想穿著美美的衣服秀身材完全是不可能。女性可能會出現月經不調等癥狀,而且沒了脂肪看起來乾巴巴的,一點美感都沒有。成年人的體脂率正常範圍分別是女性20%~25%,男性15%~18%。

體脂率和BMI值對預防有意義嗎?

這是當然!

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居民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等患病率急劇上升。這些富貴病歸根結底就是吃的太多,動得太少了。有實驗分析顯示,隨著BMI和WC(腰圍)的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患病風險均呈上升趨勢,BMI、WC每增加1個標準差,高血壓患病風險分別增加57%和58%,糖尿病增加53%和64%,血脂異常增加61%和67%。同時有研究表明,漢族女性中,BMI與子宮肌瘤發病率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隨著BMI增加,子宮肌瘤發病率逐漸增加。

研究還顯示,不同體脂率的青年人的靜息代謝率(即指在安靜空腹狀態下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能量)與體脂率呈顯著負相關,男性相關係數為-0.489,女性為-0.472。靜息代謝率(RMR)占人體一日能量消耗的比例較高,所以它的增加可能對抑制和治療肥胖有好處,反之較低的RMR則易使人體產生肥胖。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本來就胖,還比一般人更容易長肉,真是一個令人傷心的消息。

已經肥胖了怎麼解決?

想要知道肥胖否,還是推薦到醫院站上人體成分分析儀,測個體脂率,參照WHO或者ASBP標準。

假如顯示肥胖了,雖然我們都知道應該管住嘴,邁開腿,健身搞起來。但多數人表示「我知道,但就是忍不住想吃啊」。沒事兒,愛吃啥還是吃,只不過要有節制,配合運動,就OK了。我們不用刻意地魔鬼般節食,也不用像瘋了一般忘我運動,我們只需要保證機體脂肪達到一個「凈燃燒的狀態」就好。

健康是一輩子的事兒,長期合理的膳食和正確的鍛煉,才是塑造好身材的關鍵。

文:湖北省宜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張慧琦 陳婧

編輯:余運西

校對:欒兆琳

這封關於「胖」的秘籍,等你查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生娃後,你的盆底肌可以這樣修復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