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以色列這款艾滋病新葯聲稱能在4周內清除99%的HIV病毒

以色列這款艾滋病新葯聲稱能在4周內清除99%的HIV病毒

本文轉載於「醫谷」

以色列這款艾滋病新葯聲稱能在4周內清除99%的HIV病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以色列這款艾滋病新葯聲稱能在4周內清除99%的HIV病毒

據了解,Gammora是一種源於HIV整合酶的合成肽化合物,HIV整合酶負責將病毒的遺傳物質插入被感染細胞的DNA中。該藥物可刺激多個HIV DNA片段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DNA中,直至達成觸發被感染細胞自我毀滅(稱之為凋亡)的程度,Zion Medical公司方面稱,Gammora通過破壞攜帶HIV病毒基因組的所有細胞,具有治癒HIV感染者的潛力,目前市面上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即所謂的「雞尾酒」療法,只能抑制病毒的複製和傳播,但並不能治癒感染。

此前,Zion Medical公司與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合作進行了臨床試驗,試驗表明,Gammora在殺死HIV感染細胞的同時又不會損害健康細胞,從而顯著降低了病毒載量。

今年7月至8月期間,Zion Medical對Gammora進行了1/2a期人體臨床試驗。第一階段的臨床試驗在位於烏干達恩德培市的羅納德·巴塔博士紀念醫院(Dr. Ronald Bata Memorial Hospital) 進行,9名HIV患者在這四至五星期的治療周期內隨機分配接受了不同劑量的Gammora藥物治療。(分別為0.05-0.2mg/kg,0.1-0.3 mg/kg,0.2-0.4 mg/kg)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接受治療的患者在四周內體內的病毒載量下降了90%,該結果還只是該臨床試驗的第一部分。

兩周後,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開始進行,在此四至五星期的治療周期內患者接受了Gammora與另外逆轉錄病毒療法協同進行的複合型治療。患者在每天接受市售的800mg洛匹那韋和200mg利托那韋藥物治療(LPV+r) 的基礎上每兩周接受一次Gammora(0.2-0.4 mg/kg) 治療,參照組則僅接受LPV+r治療。其結果顯示,接受複合型治療的患者表現出持續的病毒抑制水平,達到HIV-1 RNA < 300 copies/mL, 並且體內病毒載量與未接受治療時對比,下降了99%。

在整個10周治療期間,兩部分研究中的患者安全性數據均證明Gammora是一種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藥物,沒有發生副作用。此外,患者CD4細胞計數從基線顯著升高達97%,CD4細胞也稱為T細胞或T輔助細胞,在機體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整體健康的一個關鍵指標。

這給了Zion Medical公司巨大鼓舞,其表示,未來的幾個月內,研究人員將開始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預計會將患者人數擴大至50人左右,希望通過更多實驗對象及更長的藥物使用期來證明Gammora的有效性。

然而,Gammora能「打敗99%的HIV病毒」這一說法卻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一位著名的艾滋病科學家直言,Gammora的臨床試驗結果並不比傳統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好,HIV-1 RNA<300 copies/mL並不是前期治療很有效果的標準,而且達到下降99%的試驗參與者也在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所以這種說法只不過是「夸夸其談」,並表示這種炒作聲稱可以治癒且沒有副作用,但是沒有發布正式的研究論文,就對公眾夸夸其談,這種行為應得到深深的懷疑和警惕。

還有專業人士也表示:「我查看了新聞報道和不成熟的公司網站,即使你相信他們的主張,他們距離試驗成功還有很多年,這種不負責的行為會給科學和科學家一個壞名聲。」

為了應對質疑,Zion Medical公司隨即調整期望,並在社交工具Twitter上表示:「我們要感謝大家對我們第一次臨床試驗的有希望的結果感興趣。像你一樣,我們希望有一天Gammora可能會提供受HIV影響的人消除感染的可行途徑,我們目前只是更進了一步,在這項任務中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包括進行額外試驗,公布結果以及使Gammora商業化所需的步驟。

該公司還承認,官方結果應該在科學期刊上進行同行評審,希望在2019年初完成。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凋落的玫瑰?Nature子刊:科學家在人類大腦中發現新的腦細胞
驚喜!二甲雙胍又「神」了,可降低因空氣污染引起的心臟病風險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