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稱帝與共和,袁世凱臨終還有一遺言,只有四個字,卻沒人知道

除了稱帝與共和,袁世凱臨終還有一遺言,只有四個字,卻沒人知道

最近許多歷史學家研究袁世凱的生平事迹之後,對他做出了全面客觀的分析,專家們給出的一致意見是:「袁世凱是舊社會的專權人士,同樣也是民族主義的倡導者,更是一個愛國人士,對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不過他有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稱帝。」

袁世凱的一生可謂「晚節不保」,袁世凱是晚清政壇上的風雲人物,堪稱是一位梟雄,稱帝這件事讓他的本性暴露無遺,過了一把皇帝癮之後,袁世凱不久便去世了,關於他稱帝的這件事,最讓人忍俊不禁的就是兒子袁克定假造《順天時報》,把自己整成了「太子」。

據說袁世凱有讀書看報的習慣,《順天時報》是他最喜歡的一份報紙,創辦者是日本人,袁世凱認為從中能得到日本人的想法,作為親兒子袁克定自然知道父親的打算,為了幫助父親圓了皇帝夢,也為了自己上位,袁克定命人假造了一份報紙,上面全都是擁護袁世凱稱帝的言論,不乏日本人支持。

為了讓袁世凱相信,袁克定下足了功夫,把這份盜版報紙送到父親手裡,就連家人也分辨不出這是盜版,袁克定封鎖消息,一心一意的坐著自己的「太子夢」,哪成想袁府中的丫鬟回家,袁世凱女兒托她帶回一些禮品,用來包裝禮品的正是原版《順天時報》。

袁世凱的女兒偶然間看到了這份報紙與府上相差很多,急忙拿來對比,最終發現除了日期相同之外,其他都不一樣,她找到袁克文商議,原來袁克文早就知道其中的貓膩,只是礙於袁克定不敢說出真相,兩人仔細商議之後決定把真實的報紙送給袁世凱。

知道真相之後的袁世凱當時沒有發作,只是皺眉仔細思考,袁世凱把兒子叫回家裡,挑明情況之後,袁世凱氣急敗壞,掄起板凳暴打袁克定,一邊打一邊罵道:「欺父誤國」,這件事之後,袁世凱每每看到兒子,都會大發雷霆,無論袁克定怎樣求饒,袁世凱都不理睬他。

後來袁世凱還是「順應民意」登上了皇位,許多追隨他多年的部下紛紛勸說他不要走復辟的道路,可是袁世凱已經被權力沖昏了頭腦,縱然他已經獨攬大權,可終究不是夢中的「皇帝」,袁世凱倒行逆施的舉措引來全國討伐,不得已只能下台。

決定下台的前一天,袁世凱告訴好友張一麐悔不該聽他的意見,對他說道:「你們追隨我多年,從不要求高官厚祿,也沒有任何過分的請求,足以見得你們都是淡泊名利的人啊,可惜我被權力蒙蔽了雙眼,那些擁戴我上位趁機撈好處的人,在心裡根本沒有天下蒼生,有的僅僅是權利和地位,他們今天能擁護我,明天就能聯手反對我,根本不會像你們一樣真心待我,我這一輩子讀書少,很多事情都憑著性子蠻幹,如今落到這種地步,只能怪自己貪得無厭。」

1916年元宵節前後,袁世凱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完飯,三個姨太太為了爭奪不存在的嬪妃名號吵了起來,袁世凱非常憤怒,大聲咆哮說道「別吵了,明天都給我滾回彰德。」說罷,摔了碗筷大步離去。

此時護國戰爭打得不可開交,袁世凱被戰事折磨得寢食難安,幾個姨太太一鬧騰,再也承受不住的袁世凱就此病倒了,在他病倒之後,各地紛紛呼籲袁世凱退位,在一片討伐聲音當中,袁世凱一病不起。

在他生命最後的一段時間。已經無法正常走路了,臨終前只留下了一句:「葬吾洹上」。

袁世凱死後,「稱帝」的鬧劇終於落下了帷幕,很多之前反對他的老部下紛紛前來參加葬禮,他們冰釋前嫌,來送他最後一程,由於參加的人不少,葬禮還算熱鬧,不過還是發生很多鬧劇,袁世凱的乾兒子段芝貴剛剛步入袁府就號啕大哭,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親兒子呢。

風光大葬之後,竟然發現超過了經費標準,政府撥的款項在一場葬禮之後所剩無幾,根本沒有多餘的錢來修建墓地,沒辦法還是那群老班底老班底段祺瑞、徐世昌等人厚著臉皮發出社會通告,號召社會各界募捐。

東拼西湊之後。終於籌到了二十多萬大洋,這樣才讓袁世凱入土為安,晚清叱吒風雲的梟雄落得這步田地,令人唏噓,很多人都不清楚為什麼袁世凱在死後會留下「葬吾洹上」這幾個字呢?原來袁世凱早就選好了自己的埋骨之地。

我們知道很多風水寶地,都藏在一個小山村裡,就是說藏在不起眼的地方,越是窮鄉僻壤,越是有值錢的寶地,安陽洹上村就是如此,這個地方是一塊「福地」,也是「龍脈」之地,袁世凱當兵的時候就看好這個地方,所以會留下「葬吾洹上」四字遺言。

相傳在他還小的時候,就了解到安陽洹上村,傳說上古商朝丞相伊尹遭人誹謗,辭官之後到洹上隱居,後來商王親自親去迎接,這個地方也是袁世凱祖先袁紹的發跡的地方,所以袁世凱認為這裡是自己的福地。

袁世凱早在小站操練新軍的時候,就花費重金買下了三百畝地,只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塊地很快就排上了用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此人祖墳冒青煙中了狀元,提筆給皇上寫「絕」字,沒多久皇帝死了
一賣國賊賣了一塊大地方,直接損失三個國家,但至今人人稱頌他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