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我國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約萬分之九 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

我國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約萬分之九 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

截至2018年9月底,我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0/萬;

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2017年報告感染者中經異性傳播佔比為69.6%,男性同性傳播為25.5%。

2017年報告經注射吸毒感染者較2012年下降44.5%,戒毒藥物維持治療在治人員艾滋病新發感染率從2012年的0.2%下降到2017年的0.03%。

接受抗病毒治療人數從2012年的17.1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61.0萬人,2017年治療覆蓋率為80.4%、治療成功率維持在90%以上。

每年有3000多例學生感染,2017年有3077例學生感染,這些感染有81.8%都是同性性傳播的。

去年大陸外籍艾滋病感染者報告2154例,其中學生100例。

11月23日的衛健委新聞發布會透露了上述數據。

艾滋病輸血傳播基本阻斷

在介紹目前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進展時,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表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已經建立,防治經費逐年增加,服務網路更加健全,科技支撐作用不斷顯現,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輸血傳播基本阻斷。全面實施臨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經輸血及使用血液製品傳播病例接近零報告。

二是經注射吸毒傳播得到有效控制。落實戒毒藥物維持治療和清潔針具交換等防控措施,2017年報告經注射吸毒感染者較2012年下降44.5%,戒毒藥物維持治療在治人員艾滋病新發感染率從2012年的0.2%下降到2017年的0.03%。

三是母嬰傳播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全覆蓋,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從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四是感染者檢測發現力度不斷加大。實施擴大檢測策略,檢測人次數從2012年的1.0億上升到2017年的2.0億。

五是抗病毒治療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接受抗病毒治療人數從2012年的17.1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61.0萬人,2017年治療覆蓋率為80.4%、治療成功率維持在90%以上。

六是抗擊艾滋病的社會環境不斷改善。建立專項基金支持社會組織深入開展防艾工作,社會團體、公眾人物、志願者和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度進一步提升,社會歧視不斷減少。

性傳播是我國艾滋病主要傳播途徑

在介紹我國艾滋病防治形勢和下一步打算時,王斌表示,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

截至2018年9月底,我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0/萬,參照國際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艾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2017年報告感染者中經異性傳播佔比為69.6%,男性同性傳播為25.5%。

當前,性傳播作為我國艾滋病主要傳播途徑,波及範圍廣泛,影響因素複雜多樣,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防治任務艱巨。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下一步,我們將緊密圍繞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目標要求,進一步強調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參與,堅持預防為主、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開拓創新原則,全面落實各項防治措施,重點開展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宣傳教育的針對性。牢固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提高宣傳信息的針對性和可接受性,增強艾滋病防治意識,反對艾滋病社會歧視。

二是提高綜合干預的時效性。突出重點地區、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和重點人群,增強艾滋病危害警示性教育,推廣使用安全套,創新互聯網+綜合干預模式,推進暴露前後預防工作,減少艾滋病傳播。

三是提高諮詢檢測的可及性。創新檢測方式,推動自我檢測,方便有意願的人群接受檢測服務,結合全國艾滋病檢測諮詢月活動,推動主動檢測,促進早檢測早診斷,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

四是提高隨訪治療的規範性。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和告知,切實提高隨訪工作質量,強化對感染者的關懷救助。實施應治盡治,推廣檢測、諮詢、診斷和治療的「一站式」服務,不斷提高抗病毒治療質量。

五是提高社會參與的廣泛性。發揮社會組織在動員檢測和綜合干預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廣泛動員企業、基金會、有關組織和志願者參與艾滋病防治活動,營造全社會抗擊艾滋病氛圍。

我國艾滋病疫情相當嚴峻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研究員吳尊友在解讀我國艾滋病疫情數據時表示,我國艾滋病疫情相當嚴峻,防治工作還有很多挑戰。

對於艾滋病疫情數據,每年或者定期相關部門都有向社會公布。有幾組數據,大家看了以後可能感覺到好像艾滋病疫情在增長。

第一組數據,我國新診斷髮現的感染者人數每年都在增加,過去五年,從2013年大概9萬人,到2014年10萬人,2015年11.5萬人,2016年12.5萬人,2017年13.5萬人。

第二組數據,每年存活人數,過去五年,從43.7萬到50萬、57.7萬、66.5萬、75.9萬,給人感覺好像這個數字也在增加。

但是僅看這些數據不能說明問題,還要進一步分析這些數據是怎麼產生的,有什麼含義,到底反映的是什麼。

這些數字增長主要是因為我們擴大了檢測,由於艾滋病感染者沒有癥狀,你不檢查、不診斷就發現不了。我國檢測人數從1億增加到了2億,所以擴大人數是發現感染者數量增加最主要原因。

第二,是我們擴大了治療,更多感染者獲得治療以後,病人死亡在下降,存活在延長,使得我們感染人數在增加。

第三,是每年有一定數量新感染者存在。每年我們發現感染者還有30%左右沒有被發現,這些沒有被發現的感染者還在社會上繼續傳播。我們對雲南做了一些研究,從感染到發現平均要六年時間,在這六年當中有一部分人又在繼續傳播著。

「擴大檢測了,發現了更多感染者,治療病人了,病人活得更長。」吳尊友說。

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不會因為看到這個數據增長就不再擴大檢測了,還要更多的去發現感染者、治療感染者,保持艾滋病低流行。

關於中國艾滋病疫情怎麼來研判當前形勢,剛才是一個縱向比較,除了縱向比較,我們也做了一些橫向比較。

首先,與美國相比,美國不僅經濟發達,而且也是艾滋病流行最早的國家,他們的艾滋病流行率是萬分之四十。

其次,我們和金磚五國比,南非就不用說了,是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我國和俄羅斯、巴西、印度比,俄羅斯是萬分之七十,巴西是萬分之六十,印度是萬分之十六。

與亞太地區比,泰國是萬分之一百一十,人口比較多的印度尼西亞是萬分之四十。

可以看出,我們的感染率還很低,但是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雖然感染率低,按照人口基數一乘,這個絕對數仍然是很大的,所以要有緊迫感、危機感,要加大力度,全面落實「十三五」行動計劃各項措施,使艾滋病保持低流行狀態。

青年學生艾滋防護意識差

在談到青年學生艾滋病感染問題時,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員韓孟傑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家衛健委和教育部已經建立和完善了校園艾滋病感染疫情通報制度,還聯合開展了高校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作試點,同時還聯合開發了針對於高校學生網路的遠程共享課程,這個課程叫艾滋病、性與健康。

同時,中國疾控中心還與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一起走進校園,舉辦美好青春我做主等活動,與防艾大使一起開展活動,鼓勵各個學校針對學生開展這樣的活動。

中國疾控中心也參與到了高校試點工作中去,提出了關於高校包括針對宣傳知識方面以及針對學生高危行為開展促進檢測活動,同時也集中總結學校目前已經開展的經驗。

我們還開發製作了一個知識要點,一本防艾手冊,還有一個視頻。這本防艾手冊主要是把學生當中感染的事例總結一下,讓學生要知道艾滋病並不遙遠,還是要注意,現在我們了解到,他們的學習知曉率挺高,但是他們對艾滋病的防護意識很差。調查發現,有過性經歷的學生安全套使用率還不到40%,另外由於處於性活躍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容易發生不安全性行為,所以青年學生感染風險還是存在的。

現在每年有3000多例學生感染,2017年有3077例學生感染,這些感染有81.8%都是同性性傳播的。

下一步,我們還是要進一步加大在學校的防控力度,以便於更好地讓防艾知識滲透到每個學生心裡,讓他們不僅了解到知識,還要讓他們真正地保護自己。

另外,還要加強性健康教育,從小做起,關口前移,以便於在他們進大學之前就讓他們有正確的性觀念、性道德、性意識。

此外,針對青年學生,我們在學校周邊有一些志願者檢測門診,個別學校也開設了志願者檢測門診,給學生提供服務。

但是有一些學生還是不願意麵對面接受檢測,所以我們也推進了校園自助檢測服務,就是尿液傳遞檢測,現在全國大概有11個省,52所高校設立了自動售賣機,裡面可以自行購買診斷試劑,他們買了以後,採取尿液以後,可以把尿液送到尿液回收器里,有專業機構進行檢測,他可以通過網路和手機獲得自己的檢測結果。現在有設備的大概有80多家,一些學校也在陸續地開展這項工作。應該說,這樣一種方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方便、可及的檢測。

老年人艾滋病感染報告數增加明顯

在談到老年人艾滋病感染問題時,韓孟傑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通過病例報告發現,老年人特別是60歲以上男性人群感染病例報告數增加很明顯,從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7年的19815例。

「我們對老年人病例做了一些隨訪和流行病調查,了解到他們的感染原因。一方面我們了解到這些老年人對艾滋病防治知識還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艾滋病威脅,也不知道艾滋病傳播的影響因素。」韓孟傑說,「另外有一些老年人了解,他覺得艾滋病潛伏期很長,8-10年,現在潛伏期也有不同,他就覺得無所謂,甚至有一些老年人覺得還有葯可以維持,所以可能對於我們的干預接受度不是很高,這也是一種影響因素。」

「老年人的問題要多部門一起來共同推進,同時還是要利用基層網路,接觸到老年人,要結合老年人文化建設以及老年人健康促進活動,整體推進老年人健康服務,同時也可以利用當地鄉規民約,來促進良好的老年人業餘生活,減少老年人艾滋病傳播風險。」韓孟傑表示。

去年大陸外籍艾滋病感染者報告2154例

針對取消艾滋病入境限制導致了我國艾滋病感染人數增加的傳言,韓孟傑在發布會上回應稱,允許感染者入境這是國際通行做法,目前全球約有143個國家不限制感染者入境。隨著我國對外交往不斷深入,入境人數不斷增加,報告感染者數量隨之增加。

韓孟傑介紹,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分析,從2010年到2017年八年時間,中國外籍感染者呈現增長趨勢。2010年,當時報告病例為660例,2011年是1146例,到了2012年是1262例,隨後2013年到2016年,分別是1489例、1522例、1823例、1986例,到了2017年是2154例。

其中,外籍學生感染數從2010年13例、2011年26例、2012年31例、隨後每年依次為46例、74例、96例、86例,2017年為100例。

「2017年報告的2154例感染者中,大多數都是雲南和廣西邊境地區一些跨境婚姻中的外籍配偶或者是吸毒人員,2017年報告的100例外籍學生占當年發現外籍感染者數的4.6%。」韓孟傑說。

「隨著我國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大,入境人數還會增多,外籍感染者也會增多,外籍感染者防控問題是一個多部門工作,應該多部門聯防聯控,進一步做好來華外國人防控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對外關於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促進主動檢測,如果感染,要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同時也能夠及時進行隨訪服務。」韓孟傑表示。

哪些人需要艾滋病檢測?

今年12月1日是第31個世界艾滋病日,本次宣傳主題是「主動檢測,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發布了「艾滋病檢測核心信息」,包括為什麼需要檢測、哪些人需要檢測、什麼時候檢測等內容。

通過檢測可以儘早發現檢測者是否感染艾滋病,早發現才可以早治療,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早檢測早發現,才可以更好採取措施,如使用安全套和開展抗病毒治療,保護檢測者免受病毒的進一步侵害,避免艾滋病進一步傳播。

在高危行為後4周檢測抗體,大多數感染者可以檢測到抗體。如果4周結果陰性可以等到8周或12周再檢測。一般情況下,如果12周之內沒有再發生高危行為,也沒有檢測到抗體,就可以排除艾滋病感染。

專家呼籲,如果有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要主動檢測,每個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據悉,在各地疾控中心自願諮詢檢測門診可以獲得免費諮詢和檢測服務。各地縣級以上醫院均可以提供檢測服務。

此外,各地婦幼保健機構和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也可以提供檢測服務。開展艾滋病預防的社會組織小組可提供檢測諮詢和轉介服務。一些高校設立自助尿液檢測包售賣機,可以自行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客女性諮詢 的精彩文章:

老葯新用:這款150年歷史藥物或可用於癌症放療
重磅!2017年中國醫院排行榜出爐

TAG:健客女性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