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顏氏家訓》:巧偽不如拙誠

《顏氏家訓》:巧偽不如拙誠

導讀

我們身邊辦事能力強、會說話的人都特別討人喜歡。好像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喜歡聽奉承的誇讚的話,總是對誇讚我們的人有極大的好感。

是不是我們誤解了高情商的定義呢,整日里想著法地說假話討別人開心是高情商的表現嗎?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過:「巧偽不如拙誠」,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春秋時期,鄭國有個叫伯石的人,他非常能幹,被委任管理國家的自產也很看重他。但是伯石這個人自私又虛偽,所以大家都不喜歡他。

後來他立了功,鄭王賜了他一座城池。等到鄭國的公卿去世了,鄭王想讓伯石繼任,就讓太史去傳旨,但是伯石擔心其他大臣不服,就說自己無才無能假意推辭,太史只好離開。

沒想到伯石又去請太史重新發布命令,他又假意推辭。如此往複三次,最終才接受了命令。

朝臣,尤其是子產,很是反感這種虛偽,所以在他當政時雖然重用伯石,但始終沒有讓他高過自己。

伯石正是顏之推所說的「竊名者,厚貌深奸,於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伯石偷取名聲,謀求浮華的虛名,外強中乾,不能夠真正得到名聲。

像電視劇裡面的人物,如果靠著裝出來的品德或者能幹來博取了周圍人所有人的讚賞,但其實心理極其不情願,總是在私下裡抱怨工作任務量大,哪怕有一次堅持不下去,之前贏得的好名聲會功虧一簣。

像某些明星從出道就樹立的良好的形象,受眾多粉絲追捧,也有眾多廣告商找他們做廣告,用虛偽建立起來的名聲看似很好,但時過境遷,該被人知道的都會公佈於世。

這時,在人們眼中的他們,更加地不堪,還不如開始就不掩飾

而孔子一生信奉君子信條,崇尚道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果是符合道義的,雖然是給別人拿鞭子趕路的,那孔子也要做。

雖然孔子一生都沒有實行他的仁、義,他也從未屈服,而是著書立說,給後世留下了典範。

范仲淹一生遵循節儉、憂國憂民,從始至終都是這樣做的,以至於朱元璋時有一個要被砍頭的人,因為他是范仲淹的後代,朱元璋就免了他的死罪,而且還是免了五次,可見范仲淹的德行,天地可鑒。

人與人交往,時間短可能看不出真心,但時間久了,虛偽即便再巧妙,我們也都會看清是真心還是假意的。

真誠看似不如巧妙的虛偽看起來華麗,日久見人心,發自內心的真誠和真實的善良也是能夠感動人的

有時可能分辨不出真實與虛偽,可能是因為一段時間內太忙碌於工作和生活,無暇去思考,一旦靜下心,一切都一目了然了。

一旦觀察得細緻,那種巧妙的虛偽還不如守拙誠實,印象跌破了後,羞辱和鄙視會更多、更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夢李白》: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 我們是否有失職?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