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我住在馬路對面,卻不知父母離世很多天」

「我住在馬路對面,卻不知父母離世很多天」


作者:娜姐


來源:閑時花開(ID:xsha369)

初生者人如螻蟻,垂老者逝如草芥。



01


父母年邁,但都健在。


他們相依為命,互相照顧。


他們和你在一座城市,相距不過一碗飯的距離。


他們在馬路這邊的小區,你在馬路那邊的高樓……


這樣,你就放心了?


你錯了。


8月18日,蕪湖鷹都花苑小區內,一對老夫妻死亡多日後,才被聞到異味的鄰居發現。


這對老夫妻養育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有著體面而有尊嚴的職業。


老爺子是重點中學的老師,患有老年痴呆症。


老太太是小學教師,身體也不太好。


平日里,老兩口相互照顧。


而他們的長子,就住在馬路對面的小區里。


老兩口走後,警方勘測的結果指向

——


數日前,老太太突發疾病倒在客廳身亡。


而老先生因痴呆無人照料,不幸離世。


……


即便,他們生前桃李滿天下,膝下有三個孩子。

但面對衰老和死亡,過往的輝煌和尊嚴,都變得不值一提。


原來,這世上最遠的距離,是僅隔一條馬路父母也難見到子女。


而這世上還有一種悲劇,是馬路這邊的父母雙雙死亡多日,馬路那邊的子女還不知道。


02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養兒防老,膝下承歡,兒孫滿堂……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這樣的天倫之樂,已經是現代社會的奢侈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社會變革帶來的家庭結構之調整,生存壓力倒逼的中年危機之焦灼,正讓老齡化中國哀傷不斷,悲劇不止。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還記得那句遺言嗎:「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這是2017年12月,南京一小區內81歲獨居老人去世兩個多月後被發現時,留在家中遺書上的一句話。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這位生前育有兒女的老太太,7年前獨自一人搬到離世的小區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垂老暮年,疾病纏身,預感到將離開的她,在中秋節當晚寫下這封遺書。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她預想,死亡的第二天就會有人到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然而,可悲的是,老太太死亡兩個多月後才被發現。



而發現者,不是她生養的子女,而是離她最近的鄰居。


兒女數個,生前無人問及;遺書落塵,死後無人閱及。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涼,不過是,生兒育女,勤勞責己,不添麻煩。


最終,活成一座被人遺忘的孤島。



03


這人間最妥帖的尊嚴,體現在生命的起點與終點。


我們大哭一聲來到世上,被珍愛,被接納,被安放。


此後餘生,哪怕動蕩不安,最初的愛也會猶如苗之芽、樹之根,讓我們在慈悲中變得堅韌。


我們蹣跚一路來到晚年,被看見,被善待,被照顧。


過往經年,哪怕委屈受累,最後的情也猶如春之花、秋之葉,讓我們在凄苦中釋懷離去。


當下諸多悲哀,歸根結蒂不過是,初生者人如螻蟻,垂老者逝如草芥。


作家戈舟在《我在這世上太孤獨

—— 

空巢老人調查》寫了一個故事。


有對老夫婦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員,家境優渥良好。


老夫婦的兩個兒子也很優秀:一個畢業於北大,一個畢業於人大。


兩個兒子定居北京後,努力打拚,成家生子,都買了150平米的房子。


功德圓滿的老夫婦,身體好時也曾結伴出行,週遊世界。


但當疾病突然來訪,老頭兒住進醫院治療,老太太累倒後被鄰居發現才撿回一條命。此後,衰老和病患終日相伴,臉面和尊嚴蕩然不存。


兒子們除了請假回來照顧幾天,很快就迫於工作和生計壓力,殺回北京。


病床上的老兩口,只能相互打氣,彼此攙扶。


出院後,兒子們誰也不主動提出「到我家來住」。


而老夫婦,也不願過度打擾孩子們的正常生活和私人空間。


他們花錢僱傭保姆,接二連三僱傭了好幾個,發現職業精神匱乏的服務行業,很多保姆根本配不上那動輒大幾千的工資。


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最終讓他們選擇了養老院,並最後一次立下夫妻之約:如果一個人先走,另一個人一定想盡辦法緊隨其後。


這是相濡以沫的老夫妻,能給彼此留下的最後一點尊嚴。


當血脈關係淡薄,僱傭狀況堪憂,人際交往狹窄,被拽進生活邊緣和衰老深淵的老人,只能用這種悲愴而蒼涼的方式,挽留住最後的體面。


有知識有文化有子女者,尚且如此。無學問無身份無子女者,只會更難。



04


在網上輸入關鍵詞「獨居老人」「去世多天」,會發現有成百上千條鏈接。


僅僅7月和8月,獨居老人去世多日被發現的新聞,就有十餘條。


《2017年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



身患疾病的老人,佔全國老人總數的1/3,高達5600萬人


90%的空巢老人,最害怕的問題是:孤獨


50%的老人感覺家庭關係尚且融洽,僅有9.2%的老人對子女感到滿意


……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這不是一種詩意的口號,而是一種落地的行動。


它並非「孝順」兩字能輕易囊括,更需能力、認知和誠意的共同抵達。




  • 父母雖生數個孩子,但你依然是他們的唯一。


越來越多的悲劇證明,並非孩子越多父母越有保障。


而有一種悲劇恰恰源自「我不去看爸媽,不還有你們嗎」的僥倖心理。


當父母老去,不管兄弟姊妹幾個人,都該有「我要負責」的意識。


有時候,你一個及時的電話或探訪,就能避免老人的一場意外。




  • 父母不會拿「孝順」怪你,但你不能心安理得地放任自己。


「不是孩子不孝順,主要是太忙了,我也不想給他們添麻煩。」這大概是天下父母的口頭禪。


父母年邁的人,多是人到中年累成狗,面臨事業上、身體上、精神上和人際關係上的種種無力感。


再苦再累,不能弄丟了父母,那是你人生的來路。




  • 父母養你十八年,只盼能換回你十八個月。


不管是富有還是貧賤,父母養我們長大成人,即便無法給我們提供捷徑和資源,也盡最大努力給了我們他們所能給的最好的。


在他們最需要時,請給予足夠的耐心和陪伴。


畢竟轉眼之間,他們可能就不會再給你盡孝的機會。




  • 你記事簿第一條的位置,應該留給父母。


多少人的手機記事簿里,寫著工作的要事、孩子的願望、家庭的開支、領導的指示,但鮮有人記著父母的需求。


從今天起,在你手機記事簿里,寫下每一天或兩天給父母打電話的提醒,寫下每一個月或兩個月回去看父母的行程,寫下父母最需要的物品和藥品……


你的舉手之勞,就是他們的晚年依靠。



人生實苦。


你苦苦跋涉,抵達遠方,終將懂得,普天之下,唯有父母情長。


歲月易逝。


你人到中年,疲憊不堪,不該忘了,孤獨之畔,惟願親人造訪。


共勉。


心存感念
生活從來不會刻意虧欠誰,它給了你一塊陰影,會在不遠的地方撒下陽光

TAG:治癒繫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