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國名是怎麼來的?最開始叫倭國,到了唐朝才正式改了名字!
日本這個國家,從古到今都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古代的日本更是把中國視為了天朝上國,在漢朝的時候就有日本使者前來進獻貢品,到了唐朝,日本為了學習我國的文化,更是派出了許多的日本留學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日本文化中能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
一直以來我都十分好奇一個問題,日本的國名究竟是從什麼時候才有的呢?其實古時候這裡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國。在公元57年的時候,在日本這座小島上,出現了一百多個國家,他們都是獨立政權,誰也不服誰,所以當時的日本非常混亂。
而當時中國正處於東漢時期,期間日本島上的一個小國,派來了使者覲見,並且獻上了許多的貢品。來的這位使者身高矮小,而且十分地瘦弱。古代的中國人本來就有天朝上國的思想,再加上日本使者又長成這副模樣兒,所以劉秀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裡。
聽說這個國家還沒有名字的時候,劉秀直接給他們取名為倭國,國王就叫倭王。在中國倭是一個貶義詞,劉秀還特意給倭王頒發了印綬。倭國也正式成為了中國的藩屬國。一直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都仍然稱日本為倭國。
後來這一百多個國家互相爭鬥,日本也開始逐漸地統一,天下最終落到了神武天皇的手中,並且他還成立了大和國,建立了大和朝廷,這是日本上的第一個政權,神武也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這時候日本對於自己的稱呼,就變更成了大和國。
這個時候對於日本的稱呼已經有所改變了,不過真正讓日本改了國名的,是在唐朝的時候。當時日本為了學習先進的文化,把許多留學生送到了唐朝,想要找機會學習我國的制度。除了留學生之外,日本還多次派出遣唐使,每一次的人數都達到了上百人以上。
後來這些人把學到的中國知識和文化帶回了日本,他們發現倭這個詞是貶義詞,一直被這樣稱呼,有損國家的顏面,於是遣唐使向天皇提出更改國名。,當時科技不發達,日本不知道東邊兒還有其他的地方。
在他們看來,日本就是最東邊的地方,所以他們才更名為日本,意思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在唐朝中後期的時候,日本才正式改名。不過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不論改成什麼名字,倭國都還是倭國,畢竟唐朝強大的實力,不是日本能比較的。


※才子出一上聯:王不點頭難做主,下聯的意境十足,堪稱絕對!
※蘇聯不顧部隊的傷亡,強烈要求佔領柏林,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TAG:歷了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