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號稱「麵包籃子」的烏克蘭,為何1932年發生大饑荒?來看看

號稱「麵包籃子」的烏克蘭,為何1932年發生大饑荒?來看看

上世紀三十年代,烏克蘭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大饑荒,300-350萬烏克蘭人被餓死。可是,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的糧倉」,沃土千里,河流縱橫,一向是農業生產大國,按理說是最不應該發饑荒的地方,號稱「麵包籃子」的烏克蘭,為何1932年發生大饑荒?來看看。

從1929年開始,蘇聯政府使用武力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農民的住宅、牲畜、農具、農田等等,通通收為國有,為了在限定時間內徵集到所需的糧食,蘇聯派了征糧隊下去,用低價收購糧食,農民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更要命的是,中央在饑荒面前沒有做任何補救措施,斯大林甚至根本不信烏克蘭發生了饑荒。

從1930年起烏克蘭糧食產量開始逐年下降,1930年烏克蘭產量2290萬噸,1931年烏克蘭糧食總產量就下降到了1760萬噸,可是烏克蘭糧食總產量大幅下降的同時,烏克蘭上交給前蘇聯中央的糧食總量卻並未有大幅減少,1931年僅比1930年少80萬噸,扔要上交700萬噸糧食,占烏克蘭1931年糧食總產量的39.7%,為此烏克蘭不得不動用農民的儲備糧。而面對烏克蘭人的反對,從前蘇聯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派人武力征糧,甚至不允許提出任何異議,有異議者都是「反布希維克」,面對前蘇聯中央政府的壓力,烏克蘭人只能把餘糧全上交,結果就有了1932-1933年的烏克蘭大饑荒。

而1932年的烏克蘭大饑荒,就有非常大的原因是前蘇聯中央政府想借刀殺人,清洗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而這筆賬在前蘇聯解體後,就烏克蘭人被記在了俄羅斯的頭上(儘管斯大林是喬治亞人),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納粹德國的軍隊打到前蘇聯的某些地區的時候,前蘇聯的人民甚至拿著雞蛋,拿著水歡迎納粹德國進入,時至今日,烏克蘭跟俄羅斯之間的關係鬧得如此之僵,也有這個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用心拍攝影片 的精彩文章:

夫妻為何叫「兩口子」?這一稱號可不是隨便起的
岳飛的師傅教的另外2個徒弟是誰?最後一位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TAG:用心拍攝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