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名醫名方」升降制動湯

「名醫名方」升降制動湯

「名醫名方」升降制動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鄭啟仲,男,1944年生。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第三、四、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第四、五屆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委。臨證擅用經方、名方及經驗方治療小兒時行疾病、心肝病證、腎病及疑難雜症。

組成:炒僵蠶6克,蟬蛻6克,廣薑黃6克,制白附子3克,全蠍3克,生白芍12克,穿山龍9克,蓮子心3克,生大黃3克,甘草6克。以上為5~7歲小兒用量,臨證可隨年齡、視病情增減。

功效:升清降濁,化痰熄風。

主治:兒童多發性抽動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飯後1小時服。或用中藥配方顆粒,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溫開水化服。

方解:該方為鄭啟仲治療兒童抽動症的經驗方。鄭啟仲認為,抽動症的病位在肝脾,病因為痰邪,病機為升降失常,肝風內動。其依據有三: ①症多怪異,當責之痰:發病無明確病因,發作無明顯誘因,抽動無一定規律;臨床所見癥狀如眨眼、舉眉、聳肩、努嘴、撞頭、抖肩、怪聲、穢語、咒罵、以及不自禁自殘行為等,怪症百出,為痰作祟。②脾常不足,多痰之源:小兒「脾常不足」,易為飲食所傷,尤其在城市「洋餐」日多,膏粱厚味,常致積滯,聚濕生痰;小兒「陽常有餘」,患病易從熱化,而用藥多寒涼,損傷脾胃,痰濁內生。③升降失常,抽動乃作:小兒「肝常有餘」,家長望子成才,學習壓力持續,日久則肝氣鬱滯,克脾礙胃,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痰引肝風,抽動乃作。鄭啟仲把抽動症的病機概括為「痰邪內擾,氣機失調,升降失常,肝風內動」。治療當以「升清降濁,平肝熄風,化痰止痙」為要。在此觀點指導下創擬了「升清降濁制動湯」,簡稱「升降制動湯」。升降制動湯由升降散、牽正散、芍藥甘草湯化裁而成。升降散中僵蠶清熱解郁,化痰息風,為治風痰之聖葯;蟬蛻甘寒無毒,祛風止痙;薑黃辛苦性溫,破瘀血而行氣,理肝脾而散郁;大黃蕩滌瘀濁,四葯合用,僵蠶、蟬蛻昇陽中之清陽,薑黃、大黃降陰中之濁陰,一升一降,肝疏脾運,氣機調暢,痰化濁清,風自息焉。正如楊栗山在描述升降散的所治證候中說「如肉瞤筋惕者……苦笑無常,目不能閉者;如手舞足蹈,見神見鬼,似瘋癲狂祟者……但服此散,無不取效。」抽動症首發癥狀多起於面,牽正散中白附子祛風化痰,善治頭面遊走之風;全蠍搜風通絡,與僵蠶、蟬蛻、白附子相伍,化痰通絡,祛風止痙之力益彰。芍藥甘草湯平肝緩急而止痙。穿山龍化痰通絡。蓮子心清心安神,交通心腎。全方配伍,共奏升清降濁,化痰通絡,平肝熄風,清心醒腦之效。正切「痰邪內擾,氣機失調,升降失常,肝風內動」之病機。配伍得當,療效肯定。

臨證加減:①按《實用中醫兒科學》(上海科技出版社)辨證分類加減運用:辨證屬脾虛肝亢者,去大黃、蓮子心,加炒白朮、清半夏、天麻;辨證屬痰火內擾者,加黃連、梔子、膽南星;辨證屬肝鬱化火者加龍膽草、鉤藤、代赭石;辨證屬水不涵木者加生地黃、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等。②按抽動部位加減:眼部癥狀突出者,加谷精草;鼻部癥狀突出者,加辛夷;口唇癥狀突出者,加厚朴花;喉發怪聲者,加蘇葉、厚朴、半夏;有穢語者,加石菖蒲、珍珠粉、人工牛黃。若心肝火旺,痰火壅盛,風氣二池(目上下胞)色青,全身癥狀較重者,加羚羊角,或配服安宮牛黃丸。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啟仲名醫工作室鄭宏 鄭攀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任氏針灸埋線減肥
從《傷寒論》看張仲景原創臨床思維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