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在南京大學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在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給了程千帆20年的學術生命,而程先生在南大無日無夜地工作,也帶領南大古代文學專業進入了全國高校的前列。

1978年夏天,時任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葉子銘受匡亞明校長委託,到武漢大學接洽程千帆先生的調動事宜。到武漢後,他花了兩個多小時,才在一個小漁村邊的一間破屋裡找到了程先生。當時程先生65歲,已辦完退休手續,成了一名街道居民。葉子銘向程先生轉達了匡校長的意見,並問他有什麼條件。程先生激動地說:「我要工作,我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什麼條件?這就是條件。」隨即,程先生於當年8月底來到南大,從那時起,他的人生和南大古代文學專業都翻開了新的一頁。

形成以文獻學為基礎、提倡博通的學科特色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羅根澤、胡小石、汪辟疆、陳中凡等名師相繼去世,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正缺一個學術帶頭人。程千帆調來以後,1979年至1981年培養了三名碩士生;1981年建立了古代文學博士點,這是南大中文系第一個博士點,也是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以後,全國首批博士點之一。為了有利於研究生轉益多師,也為了提高教師水平,程千帆隨即邀請四位副教授組成了學術梯隊。1984年,程先生培養出了新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第一個博士。同年,通過程先生的介紹,當時已年逾花甲的卞孝萱被調入南大中文系。由於卞先生的加入,南大古代文學專業的實力更強了,1987年被國家教委評為第一批全國重點學科,當時該專業享此殊榮的只有北大、南大兩家。

在程先生的帶領下,南大古代文學專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色之一是以文獻學為基礎。為了克服學術研究空疏的弊病,程先生為研究生開了校讎學課程。程先生還和筆者花了十多年時間合著了140萬字的《校讎廣義》,該書被譽為「校讎學重建的奠基之作」,曾獲得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至今仍被不少學校用作研究生教材。

特色之二是提倡博通。這是因為程先生考慮到古代文學專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追求『專』,而忽視『通』」。因此他專門為博士生設計了專書研讀課程,要求博士生攻讀先秦兩漢六種經典著作,外加《文心雕龍》和《文選》,每一部書都由一位導師具體指導。這對培養本專業博通的學風確實大有幫助。

王瑤稱讚「程千帆很會帶學生」

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曾說:「王瑤先生在世時,曾多次提及『程千帆很會帶學生』,要我們關注南大這一迅速崛起的學術群體。」程先生曾在武漢大學中文系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知名的有陸耀東、吳志達、吳代芳、周勃以及詩人韋其麟、曉雪等。來南京大學以後,又培養了九名碩士生、十名博士生。程先生在遺囑的最後還專門提到:「千帆晚年講學南大,甚慰平生。雖略有著述,微不足道,但所精心培養學生數人,極為優秀,乃國家之寶貴財富。望在我身後,仍能恪守敬業、樂群、勤奮、謙虛之教,不墜宗風。」

現在高校教師迫於評職稱、評獎、評估、申報科研項目等壓力,普遍將自己的科研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將教學工作放在第二位。但是程先生卻一再強調:「把自己的研究工作放在第二位,而把培養學生放在第一位。」

記得1979年9月18日,我們三位研究生第一次叩開了程先生的家門。初次見面,先生就強調:「你們的思想、學習、生活我都管。」談話結束時,他還送給我們八字箴言:「敬業、樂群、勤奮、謙虛。」我想這八個字正是程先生治學與為人的經驗總結。程先生對我們的思想品格一直都很關注,如碩士研究生畢業時,程先生送給張三夕一幅華君武的漫畫。張三夕說:「這幅漫畫是從報紙上剪下來的,先生把它工工整整地貼在一個硬紙板上。畫上是一隻貓神氣活現地把尾巴翹得高高的,畫的標題是:『小貓的屁股也摸不得。』臨行前,先生送這幅漫畫可以說是意味深長。他用這種委婉而藝術的方式教誨我,要謙虛不要驕傲。」

程先生指導學生非常注意傳授治學方法,他曾說過:「在專業課程方面,培養方案規定要設置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兩種。我們的體會是,專業基礎課更偏重於方法論的傳授和訓練;就研究生的長遠利益來說,這方面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培養研究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程先生除校讎學外,還開設了中文工具書使用法課程。入學第三天,他送給我們每人一摞卡片,專門同我們談了治學方法的問題。為了讓我們少走彎路,他還為我們列了一個「專業文獻選讀書目」。他要求我們寫讀書筆記,並為我們精批細改。進入論文寫作階段,他還給我們一份《習作論文簡例》,以及一份《校對符號及其用法》。程先生在傳授治學方法方面可謂不遺餘力。

再者,程先生會對研究生進行嚴格的基本訓練。程先生曾說過:「不準寫錯別字,凡是發現一個錯別字,我就用紅筆打一個大『×』,有一寸長,小了怕他們看不見;當然,語法不通我也要給他們改。」「凡是引書,一定要註明卷數、版本,這也是基本訓練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如果學生引出個什麼材料,來歷不明,我就給他勾出來,打一個大『?』,問他從那裡引來的。在這樣的要求之下,他們就會慢慢地覺得做學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程先生還不斷地對學生施加友善的「壓力」。如他的研究生吳志達1957年被發配到鄉下勞動,20年沒寫東西,改革開放後,想開「唐人傳奇」的課,程先生寫信鼓勵他道:「唐人小說,過去研究者不多,大有開拓餘地,努力為之,必有成果。」並把關於唐人傳奇的資料都寄給了他。吳志達在此基礎上寫了一個講稿,程先生將其推薦給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81年出版。1982年10月,程先生又對吳志達說:「你再花幾年工夫,寫一部《中國文言小說史》吧,在學術界樹起自己的形象。」該書1994年由齊魯書社出版,顯然也是程先生推薦的。而就在1994年春天,吳志達剛校完該書清樣,程先生就寫信讓他擔任《中華大典·文學典·明清文學分典》的主編。該書於2000年出版後產生了巨大反響。王瑤稱讚「程千帆很會帶學生」,可謂名不虛傳。

通過實踐總結學術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程先生在學術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通過自己的學術研究實踐總結出了一些學術研究的原則與方法。一是「兩點論」。他於1996年10月在學術報告中提出:「我們工作的目的、研究的最高希望,就是文藝學和文獻學兩者的精密結合。」這方面的代表作為《論唐人邊塞詩中地名的方位、距離及其類似問題》。二是「兩條腿走路」,即「一是研究『古代的文學理論』,二是研究『古代文學的理論』」。程先生特彆強調了作品的重要性,如他在《從迷霧中走出來》一文中說:「作品是從事研究的根本材料,沒有作品做基礎,史與論都無從說起。可是我們卻長期忽視這個問題,讀得少,論得多。因此養成一種不踏實的學風。」所以他主張直接從作品中總結出文藝理論來。其代表作為《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中的一與多》。三是「某一詩人或某篇作品的獨特個性與他或它在某一時代或某一流派的總體中的位置,及其與其他詩人或作品的關係並重」。其代表作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

同時,程先生對治學方法作了全面而自覺的探索。這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考據,其代表作為《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他經常使用的還有比較研究方法,如《相同的題材與不同的主題、形象、風格——四篇桃源詩的比較研究》。實際上,程先生在詩學研究中是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與方法的,他在《答人問治詩》中說:「我曾經利用校勘學、訓詁學、語法學乃至物理學等方面的知識,解決詩歌研究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其《韓詩〈李花贈張十一暑〉篇發微》就是運用物理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例子。

程先生1989年12月12日在寫給校領導的退休申請中說:「我首先要感謝你們給了我一個為社會主義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沒有南京大學的聘請,我也許就老死空山。」南京大學給了程千帆20年的學術生命,而程先生在南大無日無夜地工作,也帶領南大古代文學專業進入了全國高校的前列。

(感謝本文作者提供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范文瀾的學術與人生
侯外廬先生治學經驗:「試驗著講我自己的語言」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