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好奇的孩子想知道:城市裡可以有豹子嗎?

好奇的孩子想知道:城市裡可以有豹子嗎?

10月20日~21日,果殼舉辦的線下年度盛會「有意思博物館」物種日曆演講專場上,七位物種日曆人氣作者,為大家分享了超有意思的生物故事。

為了讓沒能趕到現場的小夥伴也能「聽」上演講,我們特意用圖文形式為大家整理了演講實錄。今天吸貓專業戶@巧巧老師將告訴大家,貓盟是如何「吸貓」的。

貓盟,就是一起吸貓的聯盟嗎?

演講嘉賓:巧巧

大家好,我是巧巧,來自一起「吸貓」的聯盟。我們貓盟總共有五位正式員工,其中有三位是物種日曆的作者。我們也養貓,但更主要是在中國吸原生的12種野生貓科動物

森林變多了,動物呢?

首先認識一下跟貓一起生活在北京的野生動物,這是貉[hé],一丘之貉的「貉」。這是我們作為自然愛好者,利用十年時間斷斷續續做的調查,影像數據由志願者團隊在2016年收集。

這是果子狸,拍到它的時候我們特別興奮,因為已經很久沒有拍到過了。

這是西伯利亞狍[páo],拍到它也令我們像中了大獎一樣興奮。看到它,我們就有了看到豹子的希望——豹子的「菜單」上就有它。

在這些影像記錄里,我們發現了什麼呢?實際上,北京周邊的荒野特別有魅力,因為它有很高的物種多樣性。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大傢伙們去哪裡了?

如果大家查閱古籍就會知道,華北平原以前有狼也有熊,現在它們都沒有了,為什麼?是因為森林變少了嗎?

為此,貓盟的科學顧問大牛查閱了很多資料,並告訴我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目前北京的森林覆蓋率正是史上最高值。他給我的數據顯示,1949年北京森林覆蓋率為3.2%;1973年京津冀三地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5%;到2017年,這個數字接近45%。

雖然森林變多了,小型動物也還在,然而它們的數量並不夠多,很難支撐起這樣原生、完整的生態系統,大傢伙們也就漸漸變少了。

可能很多非圈內人或非自然愛好者很難有切身的體會。我用會身邊的一些例子,一進步向大家說明。

刺蝟和長耳鴞告訴我們的

這是我們救助的刺蝟「燈燈」。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跟刺蝟打交道的經歷,微博上也常有人問:「我撿了一隻刺蝟,該怎麼辦?」當時我們也遇到了相似的情況。這隻刺蝟生病了,而且很小。撿回來第一天,陳老濕就說,我們一定要往「把它放歸野外」這條路上走。在救治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減少它與人類的接觸。我跟它在辦公室相處了三個月,除了它特別丑臭的味道,其實很難感受到它的存在。

當我們放歸它時,出現了一個問題——它健康了,但這麼大的北京似乎沒有什麼地方適合它落腳。我們不希望它到垃圾筒里找吃的,也不希望它在小區里跟貓咪搶貓糧,而是希望它像原生的刺蝟一樣,活在荒野里。

挑選放歸地點時,第一站我們選擇了通州運河森林公園。去到那裡我們發現,林下的地光禿禿的,沒有草也沒有果子,刺蝟活不了。

第二站是北京東六環外的潮白河邊。以前那裡有很多荒地,然而這次我們發現,那裡建起了許多房子,刺蝟很有可能被路殺,也可能找不到伴侶,於是作罷。

我們在北京做了十年的自然愛好者,想到北五環到六環之間還有一片觀鳥自留地。我們覺得只能放歸到那裡,生境就是如下圖這個樣子,該有的都有,燈燈肯定能活得不錯。

再舉一個例子。就在我們放歸燈燈的地方,當時有一片油松林,一個越冬的長耳鴞種群正在那裡休息。

長耳鴞曾是北京特別常見的貓頭鷹,有多常見呢?大家能看出下圖中有多少只長耳鴞嗎?

答案是四隻。

曾經,國子監、天壇的大樹上都有很多長耳鴞,鼎盛時一棵樹上能有9~11隻。很遺憾,這張照片拍攝於2009年11月。去年有一個朋友找陳老濕,陳老濕特別顯擺自己小時候看鳥的地方,結果一打聽,去年長耳鴞沒有來。這是為什麼?

實際上,刺蝟、小型鳥類甚至還有猛禽,它們在北京家其實正在退化

我們想「帶豹回家」

很多人都知道,貓盟於2017年發起了大計劃「修復荒野、帶豹回家」。首先,這個家要有一個「家的樣子」,最起碼,是有吃的地方

下圖左邊這隻貓是貓盟當家人叫小臭,右邊這只是老虎。

養過貓或對貓科動物感興趣的人都知道,不管大貓、小貓、家貓、野貓,相比魚,它們更愛吃肉。對於貓科動物來說,必須要有吃的東西,也就是有足夠的肉,它們才能活下去,比如野雞、野兔等都是豹貓,這種野生貓科動物的食物。

這兩張照片是2018年10月由觀鳥愛好者拍到的,第一張由@通州大好攝於密雲水庫,第二張由@方春攝於野鴨湖。其實北京有著非常不錯的豹貓種群,小動物們能支撐起它們的存在。

我們作為「吸貓」聯盟,在中國關注著這麼多貓科動物,其中在華北山地主要關注豹和豹貓。

我們常說,豹貓就是豹的小兄弟,它們在生境的選擇上非常類似,而且適應性都非常強,只要有點吃的就能活下來。但兩者在體型上有特別明顯的區別,對應「菜單」的大小也有不同。如果一隻豹貓需要松鼠、野兔,那豹子就需要狍子、野豬這樣較大型的獵物,才能滿足生活需求。

為什麼要「帶豹回家?」

我們為什麼要做「帶豹回家」?實際上,我們希望藉此使整個生態鏈變得完整,讓這個「家」重新成為適合人也適合豹的家園。

華北豹是豹的一個亞種,目前在太行山以南有比較穩定的種群,而在太行山中部以北,現狀並不是特別樂觀。我們想做的不僅僅是在北京「空投」一些豹子,而是希望它們的種群或者零星的個體能夠「點燃」太行山北部,讓這條生態廊道重新煥發出生機。這就是「帶豹回家」的意義。

很多人聽到這個大計劃,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件事危不危險?這算不算『引狼入室』?我的孩子還能獨自上街嗎?」這其實是多慮了。豹子看不上五環以內的地方,也不會和大家搶佔高速公路,它有自己的地盤

來看一個例子。這是印度的國際大都市孟買,人口密度和北京差不多。其實是這張照片給了我最早的觸動,使我想要啟動這個大計劃。事實上就在二三十年前,北京的豹就曾在香山,如圖中那樣俯瞰我們的夜間燈火。這說明人與大型猛獸是有共存基礎的。對於華北豹來說,它的模式產地,就在北京,是實打實的「北京戶口」。

圖片:National Geographic

另一個例子。這是好萊塢,圖中的美洲獅叫「P22」,是當地的網紅,如果你去旅遊,一定能看到關於它的周邊產品。這張照片告訴我們,一個國際大都市有人、有錢真的不算什麼,如果能支撐起大型猛獸種群存在,才真正說明做得很棒,才能保證上千萬人的生態福祉

圖片:National Geographic

再說一個貓盟身邊的例子。我們在山西和順做了大約十年的華北豹保護工作。當地年紀40歲以上的村民可能或多或少都目擊過華北豹,而當地從來沒有一例豹吃人的例子。當地人都說,豹其實是君子,人不去傷害它,它也不會來傷害人

所以換個角度來看,或許豹反而會想,「人類,到底危不危險」。

成功的關鍵,在於你我

最後一個問題,「帶豹回家」,能成功嗎?

首先來了解一下,它的阻礙是什麼。我們看下圖這片人工林,它不在北京,但目前北京接近45%的森林覆蓋率里,有很多林子都屬於這樣的人工純林。純林會有什麼問題?其實華北平原的生境主要是針闊混交林,動物有足夠的食物,而大大小小的動物都有吃的,豹子才有東西吃。然而人工純林很難留下什麼動物,甚至連鳥都很少。這是主要的阻礙。

圖片:Lombroso / wikimedia

這是一張十年前的老照片。圖中有一個獵套,曾經還套住過大貓老師的腳,如果被套住的是豹子,肯定就沒法掙脫了。雖然照片拍自十年前,但今天如果戶外愛好者走到山裡,還是能發現電網或盜獵的跡象。這說明什麼?除了山西局部地區,華北平原吃野味和打獵的傳統其實「源遠流長」,直接限制了大型食草動物和猛獸的發展。

如果這兩個問題得到解決,我們覺得,豹就能回家。因為這裡就是它們原來的家,憑它們的本性,就能在擴散路上不斷往這裡靠近。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2年11月河北小五台山,是地理上距離北京最近的一次豹的記錄。同期我們在北京做了調查,並沒有發現這隻豹的身影,因此認為這是一隻零星的豹個體,當地還沒有比較好的豹種群。

最後這張照片攝於2011年,大貓在找豹途中,在百花山眺望豹回家的路。這就是北京,有著上萬平方公里的山地面積,而鏡頭記錄的,也是豹回家的路。

我們特別希望經過自己的努力,包括在座各位的關注、觀察,以及拒絕野味等等行動,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豹子延著回家的路,重新回到沒有霧霾的北京。謝謝大家!

本文系「有意思博物館」物種日曆專場演講實錄,圖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巧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童學館 的精彩文章:

給孩子用橄欖油護膚品?你可想好了
初秋降溫小心孩子感冒!著涼了,一定會感冒嗎?

TAG:果殼童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