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冀中黨政軍首腦機關巧遇日軍「掃蕩」:一次對包圍圈的漂亮跳躍

冀中黨政軍首腦機關巧遇日軍「掃蕩」:一次對包圍圈的漂亮跳躍

文|白孟宸

1942年,是抗日戰爭中敵後根據地最難熬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日軍為了加強對強佔中國土地的控制,完成以戰養戰的目標,先後對浙贛地區、華北、山東、湖南等地發動大規模攻勢。

與正面戰場的浙贛戰役和第三次長沙會戰相比,由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1942年執行的反「掃蕩」作戰,因敵我力量懸殊,顯得尤為慘烈。其中日軍在1942年5月1日開始對冀中進行的「五一大掃蕩」給冀中敵後抗日根據地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破壞,對隨後幾年冀中的抗日形勢以及我軍的戰略戰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突出重圍

1939年時的晉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

1942年5月1日,駐定縣、新樂的日軍26師團坂本支隊與博野、安國的白瀧旅團開始攻擊冀中第七與第九分區,另一路從津浦線石德路撲來的日軍與八分區部隊開始激戰。但同時冀中核心區的饒陽、深縣等地卻風平浪靜。5月3日,日軍獨立第7混成旅團小川大隊進抵饒陽、獻縣,開始在滏陽河小范鎮附近築壩攔河,試圖藉此封鎖滏陽河,而日軍騎兵也控制了滏陽河中段。同時日軍也控制了滹沱河各渡口。

就在日軍緊鑼密鼓地試圖封鎖滹沱河、滏陽河和石德路構成的三角地帶的同時,冀中軍區機關也在進行著欺敵佯動。5月1日晚上呂正操等人專門出席駐地舉行的勞動節紀念大會,軍區文工團演出曹禺先生的《日軍》,整夜駐地都燈火通明。誰也想不到的是,當晚會結束後,冀中黨政軍機關幾乎立即開始準備按計劃突圍,黃敬和呂正操在5月2日下午5點,率領機關兩千餘人在17團掩護下離開饒陽張寶村,至鄒村輕裝後整夜急行軍南下,偷越敵人尚未合攏的滄石路封鎖線,一天一夜近130華里急行軍,直至深縣、武邑和武強三地交界的朱家莊才算鬆了一口氣。這樣一來日軍將冀中軍區總部壓迫在三角地帶予以殲滅的計劃完全失敗。

覺察到呂正操突出重圍的岡村寧次於5月4日親臨前線,在石家莊設立臨時司令部,指揮第41師團參與「掃蕩」。此時日軍內部出現意見分歧,岡村寧次判斷八路軍主力仍在深縣、饒陽和安平三角地帶之中,堅持「軍區主力仍然在三角地帶內,作戰之方針無變更之必要」。而有日軍將領認為八路軍已跳到任丘、河間一線。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岡村寧次一面命令外圍的第110師團、第27師團、獨立混成第15旅團等對平漢路、津浦線和北寧線進行封鎖,一面要求第27師團增援獨立第7混成旅團小川大隊堅守滹沱河以及小范鎮以北滏陽河各渡口,以騎兵封鎖小范鎮至衡水的滏陽河沿線,41師團從石家莊轉邯鄲,在深縣展開,於10日夜藉助石德路將部隊快速送至束鹿、衡水一線。參戰各部統一由41師團的清水師團長指揮。5月11日拂曉,岡村寧次乘飛機飛抵戰場上空,指揮各路日軍以「張網捕魚」戰術向冀中六七八分區壓來。

1939年時的晉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


我軍主力迎面撞上日軍「掃蕩」

就在日軍大肆調動的同時,呂正操等人指揮冀中黨政軍首腦機關隱蔽在根據地中心區附近不斷遊走。6日夜我軍抵達武邑西南,7月得知日軍在深縣城北合圍八分區部隊,又發覺滏陽河水位上漲,判斷日軍將小范鎮附近水壩的水閘放下,令該鎮上游滏陽河水位暴漲形成障礙,於是呂正操又指揮部隊趕至武邑城北。8日傍晚我軍快速北進,從敵人小范據點以南七八里的豆村徒涉場冒險通過滏陽河,一夜行軍六十餘里,再次跳出敵人包圍圈。

應該說,冀中軍區領導機關的跳出包圍圈的機動十分漂亮。7日恰恰是日軍封鎖滏陽河的關鍵節點。此前日軍已經完成對滹沱河和石德路的封鎖,但滏陽河一線兵力空虛,通過漲水攔河的計劃也並沒有立刻奏效,只能臨時從束鹿調兵,而從束鹿至小范鎮距離超過100千米,日軍從8日晨開始行動,到冀中軍區8日夜間渡河時,日軍援兵尚未在滏陽河一線建立防線。

事實上,冀中軍區對日軍來襲方向事先有所了解,也有針對性地指示各軍分區進行準備。冀中軍區甚至準確判斷敵軍第二階段「掃蕩」重點是深縣、武強、饒陽、安平等冀中第六、八分區轄區。

為了保存抗日火種,各軍分區主力大多在日軍合圍前跳到外線,第六軍分區僅留司令王長江親率主力團一個營留在深南根據地。王司令作為冀中民軍出身的抗日驍將,堅持「我們不戰而離開人民,失掉了根據地,責任至關重大」,而八分區則留下基幹第30團與地方武裝一起堅守核心區。

雖然冀中各部對日軍「掃蕩」計劃有所認識,但11日岡村寧次開始「張網捕魚」時,我軍大部分仍處於麻痹大意中。日軍第41師團的佯動相當成功,留在石德路以北的冀中內線部隊並沒有發現異常。例如時任抗大二分校教員王俊傑回憶,「分區周圍大小據點沒有發現任何變化」。12日凌晨,日軍從深安路以東、滏陽河以西,滄石路以北,滹沱河以南東西長不過二三十千米,南北僅一二十千米的封鎖區進行全面「掃蕩」。據我軍指戰員回憶,連莊稼地里的野兔都被日軍趕得東跑西竄。12日僅我軍留在內線的騎兵團就有近400人犧牲。

5月15日,冀中軍區向各軍分區下達反「清剿」作戰指令,指出反「清剿」關鍵在於保存幹部,保存地方下層組織、保存青壯年以及加強農村團結,並提醒各部隊日軍因其合圍撲空,有移兵一部回到外線重組合圍的可能。但是此時冀中軍區內部已經有部分指戰員根據以往經驗,認為日軍「掃蕩」已近尾聲。部分縣委已經在開反「掃蕩」總結會。

呂正操等冀中領導在後陳庄分析收集到的情報,懷疑日軍已經從根據地撤出了六七千人。部分部隊反映日軍將大部隊撤回縣城,僅在根據地和游擊區留下了上百偽軍和幾十個日軍。不過八路軍總部卻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日軍還有「後招」,遂於18日電告晉察冀軍區要「為了長期堅持集中,堅持華北」「改變某些鬥爭方式,以求減輕這次損失」「部分根據地改變性質也是極難避免的」,要求冀中將部分主力轉往山區。

1942 年,反「掃蕩」中的晉察冀民兵在花塔山利用地形狙擊小股敵人

也許是當局者迷,5月20日冀中軍區已經電令第六軍分區:「敵掃蕩部隊已暫時回撤,應迅速整頓部隊進行恢復根據地工作。」5月21日,冀中軍區發出《關於反敵「清剿」恢復根據地》,指示各分區主力部隊回到中心區去,以連為單位分散活動。

結果,回到中心區的我軍主力迎面碰上日軍第三期「掃蕩」,5月23日六分區部隊在深南遭到日軍合擊,日軍戰史一方面承認八路軍行動敏捷,抵抗頑強,但也明確記述「24日的掃蕩戰更獲得相當大的戰果」。5月26日日軍發動第三期第二階段作戰,並設立「真渤特別行政區」,管轄冀中22個縣。

由於對日軍長期「掃蕩」準備不足,我軍面對日軍突如其來的第三期「掃蕩」顯得措手不及。基層組織和基層部隊遭到嚴重打擊。更重要的是,在前一階段的反「掃蕩」作戰中,冀中軍區的後勤序列遭到毀滅性打擊,一時間「傷病員無處收容,無處療養」,「修械所、造彈廠和被服廠被敵人摧毀後,我軍的彈藥來源被斷絕了」。部分主力部隊步槍子彈平均每人僅30發,機槍子彈在400發左右,六分區在5月23日李家角保衛戰中只能以磚頭砸向日軍。

由於日軍將冀中軍區從1938年開始構築的道溝大部平毀,以至於歷來具有機動優勢的八路軍在面對日軍封鎖線和摩托化部隊或者大量採用自行車和騎兵武裝起來的快速分隊時處於明顯的機動劣勢。而基層組織的破壞又使得八路軍依賴的情報體系全面癱瘓,例如牛臻在《抗日戰爭時期冀中軍區第七分區情報工作回憶》中承認,「五月上旬滹沱河北各情報站處於癱瘓狀態。滹沱河南中心站……到了五月下旬,工作也基本停頓下來。」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廷的土炮比進口洋炮差很遠?制勝之道,在人還是在器?
蔣介石下野開啟「預定計劃」,臨走手下失聲痛哭,不讓任何人送行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