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鮮卑族是怎麼發展與滅亡的

鮮卑族是怎麼發展與滅亡的

中國人民大學魏堅教授的鮮卑突厥契丹起源概述,教授是個考古學家,長期在蒙古高原一帶進行古墓保護性挖掘,並結合出土文物,骨骸以及史書分析,還是比較有依據的。

史書說鮮卑為匈奴冒頓單于所擊敗的東胡分支,同源為烏桓人,實際古墓發掘證實鮮卑一脈拓跋鮮卑起源於嘎仙洞,出土文物為原始氏族社會末期,頭骨復原顯示高顱骨方臉,與匈奴人同為蒙古人種之北亞分支,不過一個是游牧文明,一個是漁獵文明。

史書說拓跋部先遷至大澤(今呼倫貝爾湖)後入匈奴故地,於牛川大會達成軍事聯盟,十餘萬落匈奴遺民鮮卑化,實考古墓出土,人種仍為北亞分支,墓葬棺槨為頭寬尾窄的典型鮮卑人形式,用具則既有匈奴人特色陶器,也有明顯的鮮卑人標誌的樺樹皮器底,隨葬飾品為鹿形。

後續相關考古發現,鮮卑人種構成和生活習俗與史書多有切合。人種先是純北亞人種,後是北亞與東亞(既現代蒙古人種,黃種人)混合,頭顱長度也趨於矮低化。生活上由漁獵轉為兩者混合,再轉為半牧農耕,最後建國徹底形成農耕文化。

鮮卑人所以自取滅亡,就是北魏鮮卑掌權者執行徹底漢化政策,這個民族從強盛到衰亡,不足500年,現在雖有一些自認是鮮卑後裔,但劃分民族的時候並沒承認是一個民族,所以鮮卑大多數後代被登記為漢族。

鮮卑可以說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一個少數民族了,其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建立過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北魏、吐谷渾等政權。

鮮卑可以說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一個少數民族了,因為其深度參與中原政治,因此事實上它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恐怕還要超過匈奴和蒙古等名氣更大的少數民族。

鮮卑族在東晉後期,南北朝時代活躍,在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的五胡十六國時代,北朝的五個朝代基本上都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北魏、東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鮮卑族建立,北齊則由鮮卑化漢人所建。北魏有拓跋氏鮮卑族建立,後來到魏孝文帝時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促進了鮮卑族積極漢化,從而形成了少數民族與漢族大融合,一些少數民族尤其當時鮮卑族的彪悍粗獷的先進文化也促進了漢文化的發展,這時的鮮卑人不少也就成了新的漢人。尤其最後是北朝鮮卑族建立的政權消滅了兩晉以來的原來的漢文化政權,這樣實際上是原先的中原漢文化完全融入了鮮卑族的文化,這就形成了新的漢族。所以南北朝後很多鮮卑人完全就是後來的漢人的一部分。

再往老底上追究的話,鮮卑族據研究史料載:

起源於東胡族,分布在中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

當然也有別的如說鮮卑族起源東夷族,也有說起源山戎族,甚至還有說起源是秦時修築萬里長城逃跑的漢人等這麼幾種說法。鮮卑族隨著民族的融合,而今是已經消失了的民族。暫不論這些。

其實,應該說,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在秦漢時北方少數游牧民族多是被稱為匈奴、胡人,秦一統後修築萬里長城就是抵禦北方游牧民族之用,是排斥抵禦的。而在南北朝民族對峙時歷經民族混成後形成了新漢族,已經不是秦漢朝以來的漢族了,其實嚴格說純粹的劉邦建立的大漢朝的漢族經過南北朝以後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再嚴格應該可以說,漢族實是華夏族的主體部分,在秦漢以前華夏族就是中原主體,後來往往認為漢族應是有漢朝而來形成的,這個應該不是很嚴密的說法,應該是漢文化為主體的民族文化即形成了漢民族,尤指自古華夏以來的中原不斷融合碰撞醞釀發展的整體文化即是中原文化,此文化下的民族就是漢族。

當然,前面的就不好追究了。往後說吧,比如,再個,尤其是鮮卑族建立的北周被楊堅繼承建國號隋後,繼而收服了南朝陳國,一統天下,這時的鮮卑族建立的國家也就成了漢人國家,後不久即開創隋唐盛世,尤其是大唐一朝,本身就是鮮卑族與漢族混血兒的李世民開創,他自己親口就說,「自古皆貴中原而賤夷狄,朕獨都視之如一。」繼而此後民族大融合就更徹底了,漢文化為主題的文化不斷壯大,漢化,漢人因此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族群,中原文化也因此在世界史留下不朽的偉業。

鮮卑也是漢化最徹底的少數民族之一。在南北朝的北魏時代,多數鮮卑人移居中原,並改漢姓,因此這部分鮮卑人在唐朝時基本完全漢化,融入漢族之中。但當時慕容鮮卑中有一支遷到中國西北地區,後來建立了吐谷渾政權。這支鮮卑漢化程度很低,後來吐谷渾滅國之後,其族人中有一小部分可能成為了今天青海地區土族的祖先。

拓跋鮮卑也是漢化最徹底的少數民族之一,史書記載鮮卑為匈奴冒頓單于所擊敗的東胡分支,同源為烏桓人,實際古墓發掘證實鮮卑一脈拓跋鮮卑起源於嘎仙洞,出土文物為原始氏族社會末期,頭骨復原顯示高顱骨方臉,與匈奴人同為蒙古人種之北亞分支,不過一個是游牧文明,一個是漁獵文明。在北魏孝文帝時代,實行漢化,並改漢姓,逐漸融入漢族之中。

鮮卑是繼匈奴之後,在北方崛起的一個游牧民族,鮮卑語屬阿爾泰語系,文獻記載,鮮卑人是「黃頭白虜」,即黃頭髮白皮膚,和漢人不是一條路的。但是鮮卑和其他四胡不一樣,他們奉南渡的晉政權為正朔,仰慕漢文化,他們統一其他四胡後,先把四胡鮮卑化,然後統一推行漢化。

今天東北和新疆的錫伯族也被認為是一部分沒有遷入中原的鮮卑族後裔,而錫伯族的族名和鮮卑都有可能是同一個詞。而且不僅如此,現在的西伯利亞,有些歷史學家也認為得名於鮮卑的族名,也就是說西伯利亞其實可能可以翻譯成鮮卑利亞。所以鮮卑在現在基本上是漢族的一部分,另外土族和錫伯族應該也可以算鮮卑的後裔。

現在漢人的血液里大部人都殘有當初包括鮮卑在內其它融入中原漢化的少數民族的DNA,從最初的戎,狄等,到後來五胡亂華的凶奴,鮮卑等,以及後來的契丹,凡進中原者,都已是現代漢人的祖先的一部分,未進中原者興許還殘存他們本族的純性,如四川大山深處的羌,或改名的其它少數民族!現代的漢人與有漢之前漢人是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再說烏拉》(二)「白花點將台」(3)
晚清滿洲女裝中的蝴蝶紋樣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