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所以,現在到底適不適合買房?

所以,現在到底適不適合買房?

來源:金角大王Plus(ID:J-Plus)

清風亂翻書,談點實用的。

現在到底適不適合買房?

房價在跌是毋庸置疑的,除非你天天沉浸在房產中介們的雞血朋友圈裡,並且信了。

當然,也沒什麼暴跌的狀況,那些開口就說腰斬的,細究起來,大多站不住腳。

房價還在扛著,但成交量寥寥無幾。買賣雙方都還在對峙階段。不少新盤價格依然高企,生怕降價的口子一開,行情由此坍塌;二手市場賣家喪失了主動權,等著買家揮刀砍個五萬十萬也是常有的事。

目前數據上的漲跌,大多在合理範圍內,這些都不是關鍵。房地產市場如若該漲不漲,出現的是報復性上漲;該跌不跌,不小心就出現踩踏性出逃。決定是否會出現這些狀況的,是對市場的心理預期。

經過這幾個月的政策調整、行業變化、輿論滲透,市場上的買家形成了一個共識:房價不可能會像以前那樣瘋漲了,可能會崩盤,可能會陰跌,可能會橫盤,即使會漲,也只會稍微上漲。

毋庸置疑,房價是有泡沫的,或者說房價是不合理的。房價的構成包括了地方政府、開發商、中介、炒房客,以及中央政府的調控政策。

地方政府的角色,金角大王在《地方債再度狂奔》(回復關鍵詞地方債)里有詳細說過,開發商的處境,半年前金角大王在《萬億地產債開啟違約狂潮》(回復關鍵詞地產債)也說過。這些,都是老生常談。

地方政府溢價賣地-開發商負債快速建成房子-中介及炒房客把房價再度炒高賣出。房子的產銷過程不過如此。在這個過程中,中央政府看到房價太高,會出台幾條政策喊話,地方政府配合一下出點限購政策,導致房價反倒飆升;看到房子賣不出去,也會幫著想法子——比如三四線城市一堆房子滯銷,中央政府再搞去庫存運動,以棚改加資金配套幫著脫銷。

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房地產企業的去槓桿,都是基於人們沒辦法再為這些槓桿產生的高價格買單了。地方政府搞基建大開發槓桿過高,拿賣地來償還;土地價格高,需要高房價支撐;高房價直接買單者,不過在於我等普羅大眾。

所以,要推行去槓桿,是因為我國人類真的沒錢再買單了。

房價很難再瘋漲起來,跟去槓桿的原因是一樣的。普通人懂不了那麼多經濟理論和趨勢分析,但沒錢了就真的是沒錢了。維持當前的房價,已經掏空四個老人的全部積蓄,並透支兩個年輕人這輩子能賺到的所有的錢。

買房的人群劃分出來就三種,大資本、炒房客、剛需。

大資本其實也屬於炒房客的一種,只是資本規模龐大以及運作模式公司化。由於房產是流通性較差,但資金投入量較大的資產。尤其是資本化規模化運作時,槓桿利用率是比較低的。因此,如果不是擁有驚人的利潤收益,大資本不會輕易涉足。即使只是小漲的話,還不如找其他途徑進行投資。

在當前環境下,大資本能跑的基本都跑了。沒跑掉的,也不會再繼續買了。

炒房客在很多人眼裡,都是帶著原罪的人。不過這些評價都很閑的,沒什麼意義。關鍵是這波人比誰都靈活。

比如2017年初廣州地區房價報復性上漲,炒房客就在廣州地毯式掃房。到9月,不少房屋漲幅達60%以上,炒房客陸續開始拋售。要知道,限購問題,他們有很熟練的配套解決方案。比如跟剛當地剛畢業的學生們簽協議,給一定費用讓這些戶口在廣州的畢業生代持;比如先跟上任業主辦理公證書,獲得房屋的出售處理權,找到下家後將房屋過戶。

他們很靈敏地嗅到了廣州房價的軌跡,一波洗劫之後,快速脫離。正如今年5月份,房產稅的風輕輕一吹,中山一帶的樓盤陸續拋售,炒房客對政策的研究比誰都精準。即使把他們認定為賭徒,他們一點都不固執。當然,有大部分跟風投資的人,則另當別論。這部分人的心理,跟股民心理是有相通的。

在十八線小縣城的人都明確房價不會再度飛漲的情況下,炒房客不會有任何的輕舉妄動。並且,現在不少炒房客早已轉移到東南亞砍瓜切菜了。炒房永遠是為別人解套,炒的價格越高,接盤得人越少,後接盤的,必然會是剛需。他們不會等剛需接不起盤的時候再拋掉

這十多年來,驅動房地產不斷走高的,可以說是來自於剛需們的焦慮——「再不上車的話,又要翻倍漲了。」「再不上車的話,這輩子都買不起房了」。這些焦慮的情緒,來自於不斷瘋狂走高的房價,讓多少家庭傾盡所有,透支未來。

不過,到了現在他們明確意識到,房價不可能再像以往那般瘋漲以後,拖幾個月,冷眼觀望,成為他們當前的最優策略——現在慢慢跌,沒準真的崩了呢?比如來一次腰斬也是很開心的。即便這些都失算了,漲,也只能是小漲怡情,300萬和310萬有什麼區別嗎?反正現在除了中介,人們都在唱空房地產。就這麼拖著,看誰能耗得過誰。

沒幾個人會再去幻想著房地產再來一輪暴漲。實業衰退,內需不振,股市低迷,人口紅利不斷消失。靠什麼漲?剛需們負債纍纍,六個錢包一出,連買紙尿褲都勒緊褲腰帶了。這種環境還能指望兩位數增長帶動房價,指望工資暴漲增加購買力,有點夢想做得太大了。

市場是殘酷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雖然說中國並不是那麼市場經濟,政策隨便來一發都可以帶來騷動。比如之前棚改來一波,三四線城市飛到天上去了。比如要北京來一個「一年之內,買房送北京戶口」,估計北京的房價半年就可以超越香港,都按平方寸作度量衡了。

但是,凡事都有極致的。就像是棚改運動,再來一輪就飲鴆止渴了。總不至於像美國當年信用大放水,月薪2000能隨便貸個幾百萬出來,最後炒一波房價然後自爆吧。

所以,急什麼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據局 的精彩文章:

普華永道:跨境利潤水平監控
動脈網:2018Q3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報告

TAG:數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