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巨頭的中國雄心:曾是家電第一品牌,今目標在中國年入2萬億

日本巨頭的中國雄心:曾是家電第一品牌,今目標在中國年入2萬億

過去的30年,日本企業在資源短缺的現實條件下,憑藉高度細分的產業體系,幾乎統治了整個電子產品領域。它們像團結的群狼一樣一致對外,贏得了世界市場,並向全球輸出管理文化。但近些年來,隨著中韓電子產業的崛起,保守的日本企業由於沉迷純製造,創新能力退化,它們在智能化浪潮興起時也未能跟上步伐,逐漸被邊緣化,甚至不少百年老店都簽了「賣身契」。索尼將自己位於東京的總部大樓賣給美國,夏普賣身鴻海,東芝將最核心的晶元業務賣給美國貝恩財團等等。不過,也不是所有日企都一蹶不振,松下這個曾經最為國人熟知的日本家電第一品牌就慢慢地走出了低谷。如今,它更是將目光聚焦到了中國市場。

11月23日,松下在雄安新區設立了事務所,將在此開發使用人工智慧的自動駕駛和住宅相關技術。松下並不是一個短視的企業,它把目標訂在了12年後的2030年,力爭在中國的銷售收入達到2萬億日元。就在前一天,松下社長津賀一宏在北京的記者招待會上公布了這一消息,津賀一宏表示:「松下的最大發展空間在中國,它將與中國的創新型企業合作,在中國進行技術革命。」

與當今在中國大行其道的蘋果,三星相比,松下與中國可以說源遠流長。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松下公司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1978年10月28日,一個細雨紛飛的日子,政界、商界兩位巨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一位是鄧小平,另一位則是松下幸之助。他們一起拉開了中日合作的友好篇章。第二年6月,85歲高齡的松下幸之助訪問中國,並簽訂了《技術協作第一號》協議,向上海燈泡廠提供黑白顯像管成套設備。

1979年松下幸之助在訪問中國後曾這樣說:「不要把中國看成是世界中的一個國家,它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繁榮息息相關。我們必須與相當於「一個世界」的中國共同前進。松下還表示:「我下決心一定要支持中國電子工業的現代化。」於是,在改革的春風下,中國引進了松下先進的生產工藝,1987年成立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隨後松下品牌的錄像機、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陸續在中國本土生產。松下電器公司先後對中國企業提供的技術合作項目有160多個,也為中國電子工業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從那以後中國的現代電子工業開始崛起。

而那個曾經教會中國製造電子產品的松下卻慢慢落伍了,松下衰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研發跟不上時代。我們常常推崇日本的「工匠精神」,但在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只有富於創新和變革的「工匠精神」才能適應時代,否則就成了抱殘守缺。松下曾巨資投資等離子彩電,結果血本無歸。而我國的長虹和TCL也都遇到過同樣的挫折,長虹董事長趙勇,從2007年起一意孤行,拆資80億投資等離子而項目巨虧;TCL的李東生花了3.149億歐元收購了湯姆遜,結果就在TCL收購湯姆遜的第二年,歐洲市場就開始轉向生產液晶平板,2006年年報出來以後,李東生把自己圈在家整整3個月,日夜反思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出錯,3個月暴瘦20斤。

所以,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戰略決策才是至關重要的。就拿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來說,他在許多事情上,都會放權聽憑分管人員說了算。可是在技術戰略這個根本的事情上,任正非從不願意違心。曾經,他因力排眾議沒有上馬小靈通,而是投資研發2.5G和3G技術。任正非當時的決策,曾把華為拖向了深淵。因為彼時國家只給小靈通發牌照,而 不給2.5G發牌照,華為投巨資卻沒有市場,同城的中興等公司卻在小靈通這個領域一擁而上,幾年賺了100多億。任正非怎麼也想不通,一個快要被歐美淘汰的技術為何能在中國大行其道。直到這些年,人們終於看到了華為堅守的價值。

同樣的,2012年6月,當55歲的津賀一宏接手鬆下的時候,這個龐大的帝國似乎正在走進深秋。津賀一宏是自松下幸之助以外該集團最年輕的一位掌門人,曾經長期奮鬥在一線基層技術崗位,被認為是一位工程師式的管理者,他上任伊始即表示:「哪怕粉身碎骨,我也一定會讓松下在新世紀生存下來。」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津賀一宏迅速為松下尋找新的戰略支點。那就是以能源革命、數字革命為契機,引領松下從B2C向B2B全面轉型,津賀一宏找到的這個戰略支點正是我們當下最熱門的一詞——產業互聯網。過去,松下橫跨電器、能源、健康、照明等多個領域,現在,津賀一宏在家電、住宅、自動駕駛和B2B領域分設四大事業公司,同時將事業部進行整合,並要求事業部承擔起研發、製造、銷售的一體化經營。

少有人知道,現在松下7.3萬億日元營收中,家電業務佔比只有2成多。松下在逐步遠離微利的消費電子市場,轉向利潤相對較高的商用市場。更少人知道,這家公司已經是全球冷鏈領域最大的玩家、全球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連特斯拉都是它的親密戰友。2013年,松下斬獲特斯拉近20億塊電池的供應合同;2016年,特斯拉CEO馬斯克證實,松下將是其熱銷車型Model3的唯一電池供應商。就在上個月,特斯拉剛剛成功摘得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一塊約1297畝的土地,臨港區的土地將用於建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據了解,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將規劃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車型包括Model 3和Model Y。

儘管津賀一宏謙虛地表示,「與特斯拉的合作我們是輔,在產品中不體現松下的品牌,我們是在支持馬斯克先生的夢想」,但在2014年,剛剛恢復元氣的松下,就已經在自動駕駛、住宅等板塊,高速推進設備投資和併購,今天松下在雄安新區的布局也是看準了這一點。

松下的復興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想企業基業長青就需要積極適應環境變化,找對戰略方向,不斷二次創業。雖然中國家電業近二三十年來取得了一定成就,具備勞動力及市場規模等優勢,在技術上也有所突破,但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今天,未來仍應著眼於創新型技術和產業的整體發展才能屹立不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青雲說 的精彩文章:

全球最值錢的公司誕生:市值超過5個阿里,每天賺走12億
5個嫁富豪的女星,趙薇毛阿敏最成功,最後一個或要分擔4億債務

TAG:環球青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