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法戰爭系列之八:大清軍機處集體下崗,戰火直逼中國境內!

中法戰爭系列之八:大清軍機處集體下崗,戰火直逼中國境內!

01

再說李鴻章。

近些年來,李大人的思想負擔小了很多,因為李大人的歷史地位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認為李鴻章是賣國賊,相反,不少人甚至認為李鴻章是近代以來中國少有的精明強幹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以中法戰爭為例,我們來看看李大人的水平和能力。

中法戰爭之前,朝廷主張對法強硬,清流們更是像打了雞血一樣,整天叫囂對法開戰。

李鴻章通過對以往挨揍教訓的總結,以及通過對敵我力量對比的分析,指出:不能戰,戰必輸。建議放棄越南,集中力量搞建設。

結果,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結果。李鴻章的話根本沒人聽。

李鴻章不是位高權重嗎?怎麼不能一言九鼎?

笑話,除了多爾袞,大清國就沒出過權臣。至於鰲拜,頂多作威作福,專橫跋扈了一點,遠遠沒達到能威脅皇帝的水平。至於年羹堯、和珅等,就更不夠格了。

李大人一生謹小慎微,夾著尾巴做官,屬於誰見誰罵的人,要不是大清國需要一個背黑鍋和擦屁股的人,李大人早就被漫天的口水淹死了。

在強硬派鼓動下,大清國和法國開戰了。山西之戰,大清國慘敗,被寄予厚望的黑旗軍也被證明不是法國人的對手。消息傳到北京,先前高呼主戰的愛國者們不約而同的沉默了。

沉默的外表下,愛國者們有著怎樣的內心戲呢?

法帝似乎比我們想像的強大的多啊!

大清軍隊好像並不是天下第一啊!

犯中華者,雖遠必誅!

等等,遠的就先放放吧,反正我們也過不去,先把近的誅了,越南這事咋整?

嗯······徹底放棄越南,把大清軍隊撤回國內,向法國人釋放友好信號,爭取和談解決。

可是,派誰去和談呢?

當然是老李啊,都是他把法國人惹毛的,當年要是李寶協定簽了該多好啊!

和談?李鴻章只能苦笑:作為一個專業的外交家,我鄭重告訴你們: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我們被法國人打的像狗一樣,根本沒有談判的籌碼,如果此時回去跪舔法國人,法國人肯定會嘚瑟,漫天要價,大清國非得大出血不可!

現在必須打下去。北寧還有兩萬多軍隊,物資多多,彈藥充足,防禦堅固。前線主將黃桂蘭乃淮軍老將,很有作戰經驗。最重要的是北圻(越北)即將入冬,河道的水位會下降,法國內河艦隊的機動力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沒有艦隊的配合,法國人很難啃下堅固的北寧。

等到戰爭進入僵局,我們就有了和法國人談判的籌碼。

所以,我再次聲明:堅決不能撤退!

當然,李鴻章不是一個盲目樂觀的人,他看到了北寧前線的有利方面,自然也看到了不利方面。

不利方面有哪些呢?

一是統帥不行,作為廣西、北寧的最高負責人,廣西巡撫倪文蔚、布政使徐延旭不知兵,不知洋務大局,他們的話不可靠。

二是中法實力差距的客觀事實擺在眼前,且大清廣大指戰員沒有打近代化戰爭的經驗。

三是法國人的內河艦隊比較猛,雖然不久就是枯水期了,但是上天不一定靠譜。所以必須進行塞河工程,阻止法國艦隊機動。

老李雖然是文官,但他卻是靠打仗起家的,當年滅長毛,剿捻軍,戰功赫赫,被稱為大清國軍事權威。這一次,老李的軍事戰略眼光依然老辣,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北寧前線的癥結,並給出了對策。

朝廷給出的答覆是:繼續打!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對於老李提出的問題和對策,清廷直接無視了。從這裡,我們依稀能看到北寧之戰前途不妙。

02

山西之戰一結束,孤拔就被調走了,負責封鎖大清海面。接替孤拔的是米樂中將。

米樂不是一個人來越南的,他還帶了兩個副手:波里耶少將和尼格里少將。

法國議會還通過了2000萬法郎的軍事預算,並將駐越法軍增加至18000人。

米樂將軍隊編成了兩個步兵旅,由波里耶統帥第一旅,尼格里統帥第二旅,莫列波約上校統帥東京分隊。

作為清軍東線的核心據點,北寧拱衛著鎮南關門戶。如此重要的地方,清軍自然高度重視。

於是,朝廷派來了「大清首席越南通」徐延旭主持北寧防務。雖然徐延旭的頭銜只是廣西布政使,但老徐有通天的的特權(專摺奏事),實際上是欽差大臣,連巡撫倪文蔚都得配合他工作。

徐延旭之所以這麼拽,是因為他背後有強大的支持團——清流派。

在幫老徐抬轎子的人中,有李鴻藻、張佩綸、張之洞、陳寶琛、周德潤、廖壽恆、洪均等清流健將,這些人掌握朝廷輿論大權,隨便幫老徐包裝推廣一下,老徐想不火都不行。

為了便於老徐開展工作,清流們決定幫助老徐搞掉廣西的地頭蛇,即廣西巡撫倪文蔚和廣西提督馮子材

馮子材曾經和老徐共事過,還參過老徐一本,聽說老徐要來,馮子材連忙請辭,主動走人。其職位由北寧守將黃桂蘭接任。

倪文蔚政治嗅覺不敏銳,還樂呵呵的干著巡撫。清流們見倪文蔚沒眼色,索性發力直接趕人。於是,倪文蔚被平調為廣東巡撫,徐延旭正式接任廣西巡撫,全面負責廣西、北寧一線的軍事。

徐延旭想要插手軍隊,自然要用自己人,所以徐延旭將自己的親信趙沃安插到了軍隊,與黃桂蘭分享軍事指揮權。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趙沃是個純文官,壓根不懂打仗,他的任務就是幫徐延旭抓軍權。文官本來就鄙視武將,更何況是對頭,所以,在徐延旭的默許和縱容下,趙沃經常和黃桂蘭撕逼。

對於趙沃的挑釁,黃桂蘭予以針鋒相對的反擊:書獃子趙沃,大清國沒人了嗎,派你這個菜鳥來當攪屎棍!

黃桂蘭之所以敢對著干,是因為他自己也有來頭。黃桂蘭的親家兼老領導是淮軍二號人物張樹聲,張樹聲此時是兩廣總督。理論上,徐延旭比張樹聲還低半級呢!

沒個強大的後台,誰敢玩政治?

當然,根據上面的事迹,我們並不能斷定徐延旭是一個垃圾官員。事實上,徐延旭上任後,一直都在採取積極措施,盡心盡職開展工作。

徐延旭將自己的大本營設在諒山,遙控指揮北寧前線,他發揮了自己超強的組織才能,將大量的作戰物質源源不斷的送往北寧前線,保證了大軍的後勤供應。

當然,徐大人也明白,山西淪陷之後,北寧三面受敵,面對強大的敵人,北寧岌岌可危,要保住北寧,必須保住北寧周邊的幾個戰略要地。

於是,一萬多清軍被分布在北寧周圍,層層設防。整個防線漫無邊際,雜亂無章,遍地散布,缺乏重點。

劉永福和唐景崧奉雲貴總督岑毓英之命,率領黑旗軍前來支援北寧。剛到北寧附近,劉永福和唐景崧就發現北寧布防漏洞百出。

劉永福:黃桂蘭各營所扎地點,甚不合意,不能居高扼要,甚是靠不住的。

唐景崧:備多力分,紮營太散,呼應不靈,不能戰也!

呵呵······敗軍之將,何以言勇。就你倆會打仗?你倆會打仗,山西三天就丟了。閉上你們的鳥嘴,我的地盤我做主。

就在清軍還在撕逼的時候,法軍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

此前,法軍通過混在清軍中的越南天主教民,完整的掌握了北寧的軍事情報,包括兵力部署、火力配置、軍械後勤、指揮官姓名、背景、履歷、派系等等。

相反,清軍對法軍的情況一無所知,部分沒有和法軍交過手的桂軍顯得極度自信,以為法國人沒什麼了不起的。

大清軍隊是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威武之師,戰鬥力豈是劉永福的雜牌部隊所能比擬的?

廢話少說,是不是威武之師拉出來練練就知道了!

1884年3月3日,法軍第二旅先頭部隊從海陽出發,沿太平江北上,6日,法軍線頭部隊與清軍接觸,佔領清軍一處據點。緊接著,第二旅大部隊開始溯江而上,一路火花帶閃電,清軍大批要塞淪陷,外圍防線逐漸瓦解。

7日,第一旅從河內出發了。11日下午,兩路法軍在天德江左岸集結完畢。

12日上午九點半,法軍發動全面進攻,清軍顧此失彼,下午,涌球制高點陷落。法軍將大炮拉上制高點,居高臨下轟擊北寧城。

「彈三落,城市嘩奔。」

不知道是打了三炮還是三輪彈幕射擊,北寧城內的軍民開始爭先恐後的逃跑。正在城外督戰的黃桂蘭和趙沃見大勢已去,扔下攤子就溜了。

兵敗如山倒,清軍大部潰散,不知所蹤,僅少量部隊撤往涼山、鎮南關一線,黑旗軍則撤往太原,後退往興化。

此役,法軍陣亡5人,清軍(包括黑旗軍)傷亡無數,物資損失無數,徐延旭運來的堆積如山的物資,全成了法軍的戰利品。當然,法軍看不看得上還不一定。

勝利來得太突然了!

15日,米勒下令分路追擊清軍,法軍一路勢如破竹,桂軍、滇軍、黑旗軍毫無鬥志,一路狂奔,諒江、郎甲、太原相繼失守。19日,法軍逼近諒山。

4月初,法軍開始集中兵力向西線進攻,興化、臨洮、宣光紛紛陷落,滇軍和黑旗軍頭也不回的撤到了老巢保勝、河口。

東西兩線的戰火都燒到了中國邊境,北圻全局崩壞,大清舉國嘩然。

03

本來嘛,仗打敗了,處置一下前線軍事主官就得了,接下來該咋辦就咋辦。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風來自哪裡呢?這就得講一段陳年舊事了。

1882年,李鴻章喪母歸葬,淮軍老二張樹聲暫時頂替老李,署理直隸總督

恰好,這一年朝鮮發生了壬午兵變,照常理,朝鮮只要發生大事,都會遭至外國的干涉,這一次也不例外。此時,正在資本主義康庄大道上闊步向前的日本決定渾水摸魚。

日本駐朝公使花房義質率軍侵朝,朝鮮照例向大清國發送了SOS.

能不能鎮住日本,保住朝鮮,宣揚國威,就看署理直隸總督張樹聲了!

張樹聲不愧是淮軍老二,他當即立斷,命令丁汝昌、馬建忠帶領三艘軍艦,東渡朝鮮調查情況。

很快,丁汝昌帶回了最新的情報,並建議:乘迅雷之勢,直取王京,掩執逆首。搶在日本之前平定叛亂,維護大清在朝鮮的地位。

張樹聲採納了建議,命令吳長慶和丁汝昌率軍入朝平叛。清軍很快控制了漢城,逮捕了叛亂的禍首大院君,逼退了侵朝日軍,穩定局勢。

壬午兵變,23歲的青年將領袁世凱嶄露頭角,顯示出了傑出政治軍事外交的才能,平叛之後,袁世凱以幫辦朝鮮軍務的身份留在了朝鮮,由此,也開啟了袁世凱十二年的朝鮮「太上皇」生涯。

當然,張樹聲作為此次平叛的總指揮,乾脆利落的處理這樣一樁國際事件,也贏得了朝野的普遍讚譽。

面對來自各方的讚許,張樹聲不禁飄飄然了:看來,老李能幹得事,咱老張也能幹,甚至比老李乾的還有好。可見,大清離開老李也是可以轉動。

一個人的時候,張樹聲就會瞅瞅自己的位置,署理直隸總督,什麼時候能把署理二字拿掉?

張樹聲明白,要取代老李,必須贏得清流們的支持,有清流們鼓舌造勢,事半功倍。於是,張樹聲就授意兒子張華奎在京城活動,專門搞公關,拉攏清流。而清流健將張佩綸是公關的重點對象,因為這小子最狂,說出的話最狠,一句頂一萬句,堪稱大清國最頂尖的噴子。

張佩綸果斷拒絕了。張佩綸一生噴人無數,但是從沒噴過李鴻章,雖然他和老李並不對路。

原因很簡單,張佩綸的爹和李鴻章有過命的交情,李鴻章是張佩綸慈祥的師伯。不僅如此,李鴻章還是張佩綸岳父,張佩綸還有個著名的孫女張愛玲,只不過那時後來才有的事兒。

張佩綸的不配合最終狙擊了張樹聲的轉正之路,梁子就此結下。

中法戰爭,張佩綸的主戰聲叫的最響,推舉徐延旭為前線統帥,張佩綸也很積極。現在北寧慘敗,朝廷需要找替罪羊。張華奎意識到,報當年一箭之仇的機會來了。

04

1884年4月3日,清流言官盛昱上了一封奏摺——《疆事敗壞請將軍機大臣交部嚴議》,這份奏摺名義上是沖軍機處去的,但是也捎帶上了張佩綸等人。

盛昱拉上軍機處,是為了打掩護。軍機處大清中樞,不是一般人能撼動的,所以,朝廷肯定會動張佩綸。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盛昱不僅是個言官,他還有另一個身份:純滿人,肅親王豪格的七世孫。

沒想到,這封很一般的奏摺,卻在晚清的政壇上掀起了驚濤駭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晚清的政治走向。堪稱蝴蝶效應的典範。

收到盛昱的奏摺後,4月8日,北京風雨突變,慈禧發飆了。

軍機處集體下崗!

聖意如下:

恭親王,地位越來越高,卻越來越不思進取(爵祿日崇,因循日甚)。

開除一切公職,留籍察看,回家養病。

其他人等,不作為,混日子(委蛇保榮)。

寶鋆按原級別退休;

李鴻藻、景廉降兩級;

翁同龢革職留用,退出軍機處。

新的軍機班子成員有:禮親王世鐸、戶部尚書額勒和布、閻敬銘、刑部尚書張之萬、工部侍郎孫毓汶。

慈禧還交代世鐸:你辦事,我放心,有問題,找奕譞。「軍機處遇有緊要事件,著會同醇親王奕譞商辦」,奕譞,就是光緒皇帝的爸爸,慈禧的妹夫兼小叔子。

多年以來,一直是恭親王帶領著大清這艘破船緩慢前進,雖然走得慢,但是並無重大的險情發生。然而,隨著形勢的變化,恭親王的處境也日益艱難,特殊的地位迫使他只能成為一個平衡者,而不能成為一個開拓進取,大刀闊斧搞改革的領路人。

功高震主,主就會不時敲打你。所以,意氣風發的鬼子六沒春風得意幾年,就被慈禧狠狠敲打了幾次,搞得灰頭土臉。之後的日子裡,奕?只能在「抓革命,促生產」口號下,小心翼翼的推動大清的改革開放。

一邊要搞建設,做實事,一邊要忍受上面的摻沙子,使絆子,時間長了。難免心灰意冷。因為有些人是從來不做實事的,鬥爭就是他們的唯一工作。而有追求的人和這樣的耗不起。

奕?的低調,成就了鎂光燈下的李鴻章等人。

然而,慈禧終究是不放心,決定找個機會,徹底終結叔嫂之間曾經的革命友誼,獨掌乾坤。

於是,慈禧甩了這一記組合拳,不僅將奕?的軍機處徹底打倒,還順帶處理了那幫討厭的清流。

作為清流界的北喬峰,南慕容,李鴻藻和翁同龢這南北兩大領袖被處理,使光緒以來,日漸壯大的清流勢力受到了嚴重打擊,朝廷上也清凈了很多。

自此,慈禧完全掌握了大清最高權力。

然而,與以前敢幹事、能幹事的軍機處相比,新軍機處唯一拿得出手的東西就是政治可靠了:堅決擁護慈禧太后!

是為甲申易樞

國內撕逼完了,國外的問題總得解決。

北寧大敗,法軍幾乎拿下了整個北圻。下一步,法軍會衝過中越邊界進犯西南嗎?大清又會如何應對?

下講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