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從文字開始,漫遊世界

從文字開始,漫遊世界

在一檔文化節目中,梁文道先生提到:1917年及隨後的五年間,中國文字歷史被分成了兩段。這個時間節點往前,文人官員都用文言文寫作寫公文,往後,白話文就成了中國文字的核心。

你可能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慮:古人說話也用文言文嗎?

其實不然,文言文僅僅是一種書面語。但這書面語卻比各地方言更好用。那麼多唐詩、宋詞、元曲,文法基本相同。所以有趣的一幕就發生了,一個福建人見到一個廣州人,如果真的用方言溝通,可能會被吃掉。但是如果用文言文寫字聊天,就能對答如流,這就叫做「筆談」。

在中國古代,方言是交流的最大阻礙。而在如今,世界成了地球村,不同的語系反倒阻礙各國交流。無法筆談的情況,起到作用就是「翻譯」。

早在唐朝,佛經入中土,就依靠著翻譯。在清朝年間,科學大博主徐壽也為國人翻譯外國科學讀物137部,約290萬字。譯者從以前就起到化解文化差異的作用。

清朝就發過《Nature》的徐壽

而各國的文化溝通越頻繁,翻譯就越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它將文字與文字之間的鴻溝消除。圖書、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是這類文字工作的成果。

許多有趣而又富有內涵的科普讀物也因此得以引入中國。美國科普界一代宗師喬治·伽莫夫的《從一到無窮大》,在上個世紀就被引入中國。今天大多數的人們都不熟悉這本書,但只要讀過這本書的老讀者,都不會忘記這本書帶來的震撼。

喬治·伽莫夫

國內的作品也因此有機會被國外的人們所知曉。

眾人皆知,劉慈欣的《三體》獲得了雨果獎,但可能不多人知道這本書的獲獎之路上,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的翻譯增色不少,他的翻譯成功讓《三體》更加符合國外的閱讀習慣和方式,可謂是接美國地氣。

美版《三體》

翻譯的存在,知識的來往因此變得更加柔和。翻譯甚至不局限於文字、圖像、音頻的轉換。也可能是對知識的「翻譯」,將生硬的知識轉變成清晰易懂的內容,將冰冷的科學翻譯成有趣的知識點。

當然也有反例,這裡就想調侃一下電影片名在香港的翻譯。

比如將《肖申克的救贖》翻譯成《刺激1995》,又或是將《摔跤吧,爸爸》翻譯成《打死不離3父女》,還有最近的熱片《神奇動物在哪裡》也曾經被翻譯成《怪獸與他們的產地》……

不過無論翻譯是成功還是逗趣,它都打破了文字間的隔板。

曾經因為文字的局限,我們看不到其他國家的人眼中的世界,現在我們能夠透過翻譯作品,走進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平行時空」,去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一直都有人在後台留言詢問

SME哪找來這麼多有意思的故事?為什麼SME會知道這麼多?有什麼寫文章的好技巧嗎?……

有空的話,我都會回復他們同一句話:多看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

這可不是敷衍,是打心底里希望大家這麼做的,世界變化萬千,千萬不要只把公眾號當作每天獲取知識和資訊的途徑,畢竟真正有營養的文章太少見了,這也是抽出時間為你們介紹好看紀錄片的初衷。

現在呢,發現越來越難滿足你們胃口了,一天一篇的原創文章你們直呼看不夠,加了紀錄片也說看不夠。

就這樣,我從自己的書單里,篩出來一些符合大家胃口的,匯聚在這個SME漫遊書店,我想一本書,那麼多文字,那麼多知識,那麼多有意思的內容,總能滿足你了吧。

每本書,都有我的一篇閱讀指南,也算是送給你們的一個小小彩蛋,就算是不看書,也能在我的指南里略知一二。

戳這個小程序,就可以進去漫遊啦,書店每周更新。

新開店,準備了一大批優惠券,自己進去領吧,記得點【添加進我的小程序】。

以上,祝大家周末愉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未解之謎,羅布泊接連發生靈異事件,到底是什麼原因?
中藥藥理研究第一人的偉大成果,卻成了毒販犯罪的捷徑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