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未來,雷達在哪裡?

未來,雷達在哪裡?

原標題:未來,雷達在哪裡?


作為人類觀風雲、知天象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雷達在現代信息化與未來智能化戰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面向未來,雷達何去何從?「在完成從地面到空中的發展後,雷達的下一個重要目標是從空到天。」日前,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雷達行業協會主辦的首屆「雷達在哪裡」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雷達和系統工程專家王小謨給出上述答案。


王小謨說,如今雷達硬體小型化和標準化,研製雷達的門檻越來越低,也更加大眾化。未來,綜合利用Wifi信號無源雷達,長時間探測地面、海洋、艦船等是可行的。而由於電子技術的發展,除光學外,雷達載入衛星平台也是發展趨勢。

雷達是現代化軍事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戰、電子戰的核心。自1956年第一部國產米波遠程警戒雷達研製成功開始,我國雷達裝備開始進入自主設計製造階段。在追趕中成長壯大,中國在雷達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產品類型齊全,形成了覆蓋各軍兵種的陸海空天系列化產品;產品性能優異,部分產品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比如反隱身雷達、三面陣廣角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等;市場快速拓展,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國防建設的需要,而且正逐步走向全球市場,裝備國產雷達的系列無人機、預警機熱銷國際市場。」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羅文如是列舉。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當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今後中國雷達該「劍指何方」?羅文說,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雷達逐漸從軍事裝備走向民用,具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前景,除了傳統的氣象、導航、遙感、測繪等領域,雷達正逐漸走到普通消費者身邊。未來,雷達在哪裡,答案是今後處處有雷達。


王小謨認為,中國未來的雷達發展,一要繼續發展經典雷達優勢,適應新軍事變革要求,為軍事強國提供優良裝備;二要注意充分利用空間主、被動的各類能量提取信息,不斷豐富雷達技術;三要利用雷達技術優勢,積極開拓新領域,為人類文明作更大貢獻。

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看來,當前我們正處在世界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的歷史交匯期,協同探測、一體化、量子、微波光子、太赫茲、微系統、精細化處理等新興技術已成為國內外雷達界的研究熱點。


前不久首次公開亮相的多款新型雷達中,便有一款是中國電科研製的單光子檢測量子雷達。該雷達突破了同類雷達的探測極限,首次實現遠程探測。利用量子態所具有的特性,有望解決傳統雷達在低可見目標檢測、電子戰條件下的生存、平台載荷限制等諸多瓶頸問題,從而全方面提升雷達的各項性能指標。


不過,究竟哪些技術能夠成為下一代雷達的顛覆性技術,哪些技術是迷霧與陷阱,吳曼青認為,這還需要我們的院士、科學家和行業精英深入思考。


(經濟日報 記者:沈慧 責編:李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速轉爸媽!守好養老錢,安樂度晚年!
十年前我們抖腿,現在我們抖音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