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印度日本不再無條件給川普捧場?「印太戰略」只符合美國最大利益

印度日本不再無條件給川普捧場?「印太戰略」只符合美國最大利益

原標題:印度日本不再無條件給川普捧場?「印太戰略」只符合美國最大利益


差不多是在一年前,特朗普公布了美版「印太戰略」。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印太戰略」的推行似乎呈現高開低走、虎頭蛇尾的趨勢。很多國家在開始階段(主要是上半年)之所以支持美方,是因為有安全需求,而美方也抓住了這一點:


2018年5月底,美國防長馬蒂斯在珍珠港宣布,將「太平洋司令部」的名稱改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通過改名這一舉動,美方想向盟友展示一種決心。而在此之前的5月23日,美方公然把東亞大國排除在「環太平洋-2018軍演」之外,向該地區的國家發出清晰的信號。


2018年6月,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4個國家在新加坡舉行第2次安全對話。美方取得了一些進展,不僅恭維東盟是「印太戰略」的核心,還獲得越南與印尼這2個國家的明確支持。而早在3月份,越南就允許美軍航母「卡爾-文森號」訪問峴港,早早地站到了美國一邊。印尼作為東盟最大的國家,其影響力顯而易見,表態支持美方無疑讓「印太戰略」的前景變得很樂觀。


一直表現得與世無爭的紐西蘭積極呼應「印太戰略」中的「島鏈戰略」,砸下16億美元購買4架美製反潛巡邏機,並將所謂的「威脅論」列入國防報告里。


最積極的恐怕要數日本。自衛隊不斷提升軍力,並向海外投送和輻射。6月份,日本出動新銳的「伊勢」號直升機航母(排水量近20000噸)、1艘護衛艦和1艘「蒼龍」級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排水量近3300噸),和美印一起在關島舉行「馬拉巴爾」軍演。這次軍演也被認為是「印太戰略」在軍事方面的重大進展。7月初,自衛隊宣布擁有了第一個具備作戰能力的F-35A戰機中隊。8月初,傳出日本派出蛙人抵近窺伺亞丁灣護航軍艦的危險行為。8月底,日本「加賀號」直升機航母及2艘驅逐艦尾隨美國「里根號」航母戰鬥群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10月,「加賀號」與印度海軍舉行軍演……安倍一心修改「和平憲法」,白宮的「印太戰略」無疑是一個助推器。

而為了對沖「帶路倡議」的影響力,美日澳等在經濟和投資方面也有所動作。美方在7月底宣布向印太地區投入1.13億美元,以促進基礎設施建設,這筆「首付」毫無意外地受到了嘲笑。不過隨後澳大利亞牽頭,美日澳3個國家宣布正在擬定「合作框架」,顯示這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有一個長遠規劃。11月,美方宣布提供600億美元信貸擔保,用於印太地區的基礎設施融資,日本也跟進投入100億美元。澳大利亞則砸下重金重點鞏固南太平洋島嶼國家……探客分析,通過利用現成的盟友體系,美方快速地栽下「印太戰略」,並讓其開始生根。


不過迄今為止,「印太戰略」並未形成獲得普遍認同的內核,因為它只符合美國一家的最大利益。即使是美日印澳之間也存在分歧。這就導致「印太戰略」不可能替代「帶路倡議」。美國和澳大利亞其實都是印太地區的邊緣國家,而印度和日本才是「正主兒」與核心。頂在前方的也是印度和日本。如今,正是印度和日本開始有點意興闌珊,甚至在某些方面開始拆台。



美日之間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經貿方面。安倍作為「印太戰略」的最初提出者,本意是想以美日為核心建立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精英群」,排斥作為競爭對手的東亞大國。沒成想特朗普直接退出了TPP。不僅如此,白宮還逼迫日本在農產品和汽車方面做出突破原則的讓步,無論誰當日本首相都不能接受這種喪權辱國的條件,儘管日本已經習慣於只向美方叩拜。如今為了牽制美國,安倍甚至要通過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手,來抗拒美方的壓力。這就導致美日的互信不再像以往那樣牢固。


印度與美國的分歧不僅有經貿方面的原因(美國不會允許任何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挑戰其霸權,包括組織過不結盟運動的印度),更有安全方面的因素。發生在2017年的對峙事件險些演變成「列印」,對印方來說依然心有餘悸。美日澳盡可以在一邊搖旗吶喊,真打起來也可以作壁上觀,真正倒霉的是印度。印方已經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西方國家都是捧高踩低之輩,如果印度被按在地上摩擦,恐怕不會有誰出手相助。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莫迪接受了提議,緩和了與北部強鄰的關係,最近開始恢復了邊界問題談判。印度媒體聲稱「不希望因為邊境動蕩影響2019年的選情。」沒有了年初的緊張與敵意,到了年底,世界上人口最多的2個國家反而開始進入新的平衡狀態。美方一直希望印度能夠在大國的腹背造成威脅,現在看來也落了空。


更何況,特朗普接連缺席臨近年底的2場重要峰會,又動搖了很多國家對「印太戰略」的信心。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紛紛表示對美方的不滿。無論美方如何「督戰」,實際上都無法改變多數國家圓滑的態度,兩面下注和不輕易站隊是它們心照不宣的做法。


歸根結底,「印太戰略」的戾氣太重,充滿了敵我色彩,散發出一種濃濃的冷戰氣息,並不討喜。在如今全球化、包容化、理性化的大環境下顯得格格不入,從根本上並不符合多數國家的最大利益,只對美國有利。


從長遠來看,「印太戰略」或許只是印度和日本的工具,有需要時會利用一下,但不會為了「印太戰略」而與龐大的鄰國刻意為敵,更不會無條件地給特朗普捧場。這與美澳的立場就存在本質差別。畢竟,首先看利弊、其次再看對錯才是國際社會通行的準則。而需要一直注意的是,雖然多數國家並不願意為了「印太戰略」而涉險,但只要這個病灶沒有根除,就依然會製造麻煩。另一方面,國無外患者,恆亡。「印太戰略」也可以說是一種策勵,需要正確看待和應對。(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美國拉來2個重量級盟友共同對華施壓?日本和歐盟只想坐收漁利
日本1個月內進行8次軍事部署?高喊友好的安倍可沒忘遏制大國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