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種「大智若愚」的處世之道,路會越走越遠!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種「大智若愚」的處世之道,路會越走越遠!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到中年,熟讀這四句箴言,學會「狡兔三窟」的處世之道!

人生由各種階段組成,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曾國藩則說:「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人生每個階段是互相關聯的,總體來說就是:先苦後甜、年輕時候的奮鬥決定了中老年的幸福。其中,尤以中年時期作為重要,因為中年時期的充實與否,成功與否,直接奠定了人一生的幸福!中年人應該為人處世更加成熟、睿智、穩重,而少了年輕人的那種驕傲、高調和浮躁。

俗語說「狡兔三窟」,意思就是說:狡猾的兔子也會為自己多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而中年人就應該學習這種「狡兔三窟」處世之道。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所以中年人應該多學學大智若愚的處世之道!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奇珍寶訓,它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人到中年,多讀讀《菜根譚》中這四句箴言,學會這四種「大智若愚」的處世之道,路會越走越遠!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藏巧於拙,【釋義】:要懂得隱藏精巧,而表現得笨拙。——《菜根譚》

年輕人喜歡張揚,做人做事容易鋒芒畢露,但這也是不成熟穩重的表現。萬事萬物都有其度量,超過一定的度,該收斂時候沒有收斂,就會有不祥之兆。《菜根譚》中所說的「藏巧於拙」,就是告誡我們:人到中年,要懂得韜光養晦,而不使人知道自己的才華。與人相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學所能若都被他人知曉,好似透明人一樣,必然容易被人控制或被人抓住把柄。再者,有才華的人更容易招致他人妒忌,小人難防,還不如藏巧於拙,大智若愚,繼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2、用晦而明,【釋義】:即使自己非常清楚明白的事情也不宜過於表現出來。——《菜根譚》

曾國藩說:「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由此可見,驕傲是成功的大忌。同理,做人表現得過於聰明,也容易招致他人妒忌,繼而遭受上天的懲罰。人心隔肚皮,有時候你越是表現得很有能力,而且一心想幫助他人,他人卻對你起了歹心。所以真正大智若愚的人不會過於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是用一種「難得糊塗」的處世之道來與人相處。這樣既不會引起他人妒忌,也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人到中年,學會這種「大智若愚」、「狡兔三窟」的處世之道,路會越走越遠!

3、寓清於濁,【釋義】:將自己高尚的品德藏於渾濁、魚龍混雜的社會中。——《菜根譚》

人是社交動物,宜群居,而不宜一味獨處、孤芳自賞,正所謂「人至察則無徒」!人可以像荷花學習:「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大智若愚的人,做人做事外圓內方,與人相處時,以和為貴,內心又能堅持原則,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中年人更應該學習這種「寓清於濁」的大智慧,不要醜惡心太明,不要是非心太清。人到中年,學會這種「狡兔三窟」的處世之道,學著大智若愚,路會越走越遠!

4、以屈為伸,【釋義】:用屈服來當做伸展,以退為進。——《菜根譚》

《易·繫辭下》說:「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意思就是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傑都是以屈為伸,以退為進,繼而成就了一番霸業。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卧薪嘗膽,最後終於滅掉吳國;劉邦在鴻門宴上向項羽屈服,逃過一劫,繼而有了後面的楚漢之爭和西漢王朝;戰神韓信年輕時遭受「胯下之辱」,以退為進,日後做成了大將軍,永垂青史。

歷史上這樣以屈為伸、以退為進的例子舉不勝舉,這也證明了「屈」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人到中年,學會這種「狡兔三窟」、「以屈為伸」的處世之道,學著大智若愚,路會越走越遠!

以上就是《菜根譚》中的四句為人處世箴言,以及琢磨君的分析!人到中年,熟讀這四句箴言,學會「狡兔三窟」的處世之道!我們學會了這四種「大智若愚」的處世之道後,路也會越走越遠!

朋友們,看完本文,您是做何感想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謀略(菜根譚、鬼谷子、曾國藩、左宗棠等),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人物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富貴多炎涼,骨肉多妒忌,老祖宗的這兩句箴言很現實,但句句在理
曾國藩「修身十二款」,言簡意賅,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TAG:小人物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