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杜月笙最小兒子,捐給國家價值18億古幣,只為傳承祖國文化

杜月笙最小兒子,捐給國家價值18億古幣,只為傳承祖國文化

曹操曾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句古詩一直被後世的文人騷客視為經典,傳承至今。但對於古錢幣收藏專家杜維善先生來說,能夠讓他解憂的恐怕就只有那些蘊含豐富歷史文化的歷朝古錢幣了。杜維善先生是何許人也呢?請聽筆者慢慢道來。

杜維善先生1933年出生於上海,是當時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最小的兒子,在家中排行老七,生母是四太姚玉蘭。1951年杜月笙在上海逝世後,四太姚玉蘭帶著兒女和丈夫的靈柩坐船移居到台灣。杜維善在台灣完成中等教育後,就赴澳大利亞學習地質學。學成後返回台灣,成為了石油公司的一名地質師。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一個偶然的機緣,讓一向熱愛於古代歷史文化的杜維善先生開始了收藏我國古代錢幣的生涯。

也許是得益於對古代文化的熱愛,也更也許是得益於昔日父親杜月笙對於文化教育極為重視的耳濡目染,杜維善先生在古錢幣收藏和學術研究上極為認真。他還創作了許多極有學術深度的錢幣研究著作,例如:《絲綢之路古國錢幣》、《開元通寶系年匯考》、《半兩考》、《五銖圖考》等等。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五銖圖考》兩冊書出版之後,杜維善先生在翻看時,猛然發現書中的部分拓本在排版出現了紕漏,導致書面有混淆甚至錯漏。

為不誤導世人,杜維善先生於當日徹夜重新補拓,並標註上詳細的補充說明。由此我們可知杜維善先生對於古錢幣研究的熱愛和治學的嚴謹。1991年,杜維善先生將自己收藏的367枚古波斯薩珊王朝與絲綢之路西域二十餘國金銀幣,無償捐獻給了上海博物館,彌補了國家對於絲綢之路古錢幣收藏的這一歷史空白。波斯薩珊王朝存在於公元236—651年,當時我國正是魏晉南北朝至初唐時期。薩珊王朝為大食國滅亡後,王朝內的諸王公貴族沿著絲綢之路逃亡到我國,其中有些人還在我國入朝為官。

因此由於王朝的動亂,波斯薩珊古金銀幣存世極為稀少,為古泉界大珍。話說其中收藏於六十年代的金幣,是杜先生花了240萬人民幣才買到手的。由此我們可知杜維善先生所捐獻的這367枚古金銀幣的總價值至少不低於4個億。先生在捐獻完這批金銀幣後,又先後7次向上博捐獻了歷代珍稀古錢幣共計2128枚,其總價值高達18億元人民幣。對於兩次義舉先生這樣解釋道:父親一生都敬佩博學之人,也熱愛傳統文化。因此我做此事並不是想博名聲,只是繼承父親的志向,讓祖國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

如今國家「一帶一路」的「新絲綢之路」經濟戰略在持續穩步的進行中,而杜維善先生所捐贈的367枚古絲綢之路金銀幣,也穿過歷史的風煙,為21世紀的「新絲綢之路」提供堅實的文化力量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海網 的精彩文章:

這是你絕對想不到的青海!
D&G 不好意思!西方人慣用的刀叉最早誕生在中國青海!

TAG:青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