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國產艦載機為何選殲15而不選殲10,並非只因多了一台發動機

國產艦載機為何選殲15而不選殲10,並非只因多了一台發動機

原標題:國產艦載機為何選殲15而不選殲10,並非只因多了一台發動機


作為中國海軍第一代艦載戰鬥機,6年前的2012年11月23日,殲-15「飛鯊」戰鬥機首次在遼寧艦上完成起降,如今已隨航母編隊形成了戰鬥力,與此同時,它也將成為首艘國產航母,已完成多次試航的山東艦的標配。


那麼問題來了,14年前,中國決定續建瓦良格號航母平台時,為何選擇了殲-15而不是殲-10作為國產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圖片:殲-15


大家都知道,瓦良格號原先是中國一家企業買來作為海上賭場用途的,2002年被拖回了大連港。到了2004年8月,對於中國航母工程來說,一錘定音的一天到了,中央拍板決定續建瓦良格號,與之配套的艦載機、驅護艦、補給艦等工程也開始上馬。


圖片:遼寧艦


雖然有了航母平台,對國內航空工業業界來說,與之配套的艦載戰鬥機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在當時,國內已有最現代化的殲擊機是殲-10和殲-11,其中殲-11是根據蘇霍伊的許可證生產的蘇-27SK型,殲-11B首飛要到2006年,殲-10剛剛開始在中國空軍「領先試用」,這兩種機型顯然是當時艦載機選型的考察重點。



圖片:殲-10A

如果續建瓦良格號,殲-11與航母之間的匹配度顯然更勝一籌,畢竟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原配的艦載機就是蘇-27基礎上改進的蘇-33,但蘇-33對比蘇-27的改進幅度也是比較大的,為在航母上起降和部署,改用了雙開縫增升襟翼,以及全套的機翼摺疊機構,如果用殲-11改,勢必也需要不少功夫。



圖片:航母工程啟動時,我們只有殲-11A


殲-10採用了80、90年代西方三代機標準的雷達、航電和機載武器,從現代化程度上來說,要比殲-11更適合改成艦載戰鬥機,當然它的弱點也很明顯,單發構型,一旦空中停車就不堪設想,而且滑躍起飛需要較大的起飛推重比,這一點殲-10也不如殲-11,再加上作戰半徑、武器攜帶能力方面,也不如殲-11。


圖片:蘇-33在庫艦上


因此有說法指出,中航一集團當時力推殲-10改,而海軍作為用戶則傾向於用殲-11改。


這時候,中國和烏克蘭之間良好的軍工合作關係送來了一個「天降禮物」,一架完整的T-10K-3原型機,沈飛立刻進行了摸透研究和測繪仿製,至少雙開縫增升襟翼、機翼摺疊機構的研發,大大加快了。


圖片:孫聰陪同顧誦芬視察T-10K-3


殲-15在2009年首飛,比起雷達、航電已落後的蘇-33進步也是比較明顯的。


它基本上採用了2006年首飛的殲-11B型戰鬥機上較先進的脈衝多普勒機載火控雷達和數字化、玻璃化座艙,能夠使用霹靂-12主動雷達末制導空空導彈,而且其PD雷達比起殲-11B的有較大改進,對海對地工作模式強化,可掛載鷹擊83K空對艦和鷹擊91反輻射導彈。



圖片:殲-15的雷達、機載武器,已是當時最拿得出手的了


可以這樣說,如果當初沒有這個「天降禮物」的到來,國產第一種艦載機的選型上,殲-10的勝算恐怕還會大一些。


雖然說單發比起雙發有一定的劣勢,但要知道上世紀90年代國產「891」航母工程時,瀋陽所拿出的殲-13改,同樣是單發中型戰鬥機方案,鴨式布局的艦載戰鬥機,陣風M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對象。



圖片:殲-13改艦載機


但艦載戰鬥機工程軍令如山,節點要求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殲-10和殲-11都需要進行深入改進,與遼寧艦的匹配度也不是最好的,幸好這個「天降禮物」到來了,讓殲-15在航母工程啟動後第5年就首飛成功,2012年的今天在遼寧艦上完成起降,從這個角度來說,「修改原始設計慎之又慎」,也是一條多快好省的捷徑。


『侃軍情,觀天下,想跟烏龍漲姿勢,就關注我吧!任何未經授權轉載,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龍防務評論 的精彩文章:

這個鄰國不簡單,首次展示先進反坦克導彈,僅少數國家能掌握
美海軍最新科幻戰艦服役,造價接近052D,火力卻沒比056強

TAG:烏龍防務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