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關鍵的一群人

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關鍵的一群人

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關鍵的一群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從春秋時代開始,秦國就不斷起用外國的才幹之士,來協助治理國家改革政治。這種外國人進入秦朝做官,甚至做到卿相,就是所謂「客卿」。

進入戰國,秦孝公起用衛鞅,可以說是奠定了秦朝基礎的關鍵。衛鞅是衛國的公子,也是秦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客卿。孝公以後歷任秦國的君主,都喜用客卿來幫忙治理國家,與東向攻打諸侯。

庄襄王,是秦孝公以後第四任君主,由於得到陽翟大賈呂不韋的幫忙,才能夠得到君權,所以繼位之後,就重用呂不韋做相國,呂不韋也是歷史上的重要客卿之一。

庄襄王在位僅僅三年就死了,他的兒子政繼任為國君,這時才十三歲,於是國家大事都由呂不韋掌握。這時呂不韋被封為文信侯,而秦王政就稱他為「仲父」。

儘管秦君短命,新君年幼,但秦國的客卿和大臣並沒有違背秦國的既定政策,沒有放棄傳統的國家目標。司馬光對秦王政的即位與呂不韋的輔助,並沒有著墨很多。

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母親私通,他害怕秦王政長大以後知道這件事情,於是另外推薦人來作為太后的情夫。這種事情秦王政似乎不是不知道,他好像一直忍住不發而已。

於是司馬光就在秦王政即位第九年開始注意這件事情,在這一年的夏四月,他在己酉這一天記載說:「王冠,帶劍。」這一天也就是秦王政達到成年,開始親自處理政事的時候。就在這一年的秋九月,秦王政終於為太后的事情採取了劇烈的行動。

秦王政把太后的情夫和她的兩個私生子給殺了,牽連了很多人,太后幾乎也遭到軟禁。至於呂不韋,秦王政因為他曾經事奉先王的功勞很大,不忍誅殺,於是在第二年的十月,就把他的宰相免掉了,要他回到自己的封邑去。

秦朝的曆法跟現在不同,是以十月當作一年開始的第一月,所以第二年的十月,就現在的曆法來說,仍然就是秦王政九年的十月。

就在呂不韋被驅逐的時候,秦王政召開了宗室大臣會議。宗室大臣們建議說:「各國的人來到我國做官,都是為他們的國君做遊說和間諜的工作罷了,請大王把他們全部驅逐出境。」於是秦王政下達逐客令。

客卿之中有一個楚國人叫李斯,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之中。李斯離開秦國之前,上書給秦王政說:

「從前穆公下達求士之令,得到很多的賢能之士來幫忙,於是吞併二十個國家,稱霸於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使得列國親服,直到現在國勢仍然強大。惠王用張儀之計,破壞六國的合縱,讓他們奉侍秦國。昭王得到范雎(jū),強化了國君的權力,杜絕了私人的勢力。這四位君主,都是因為客卿的功勞而成就大事業的。

由此觀之,客卿有何負於秦國的呢?大王取人,不問可否,不問曲直,只要不是秦國人就驅逐出去,只要是客卿就驅逐走,這是不智的行為。

臣聽說王者不拒絕眾庶,故能明其德,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於天下的原因。如今大王捨棄人民以充實敵國,拒絕賓客而使敵國力量大增,這就是所謂送糧食給強盜啊。」

於是秦王政召見李斯,恢復他的官爵,取消了逐客之令。

秦王最後終於採用李斯的計謀,秘密派遣辯士帶著金錢去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以用財富來厚結的,就以財富收買他們;不肯接受賄賂的,就用利劍行刺他們。這些外交人員離間敵國的君臣在前,然後派遣良將統兵攻戰在後,於是數年之間,終於兼并天下。

也就是說,秦國的強大與統一大業,外國客卿貢獻的力量最大。至於李斯的收買和暗殺政策,只是加速了統一大業的進程而已。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秦王政聞知韓國的公子韓非很有學問,於是想見他一面。韓國逼於情勢,派遣韓非為使節出使於秦,韓非的言論,使得秦王政非常歡悅,但是也招來了李斯的嫉妒,於是韓非終於被害死。

對於韓非之死,司馬光也有評論。他首先引用漢朝揚雄《法言》這本書的說法,說韓非遊說秦王,不由其道,所以活該被殺。

司馬光跟著透過「臣光曰」提出了他的評論,司馬光的大意是贊同揚雄的觀點。司馬光評論說:「臣聞君子親其親以及人之親,感其國以及人之國,所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如今韓非為秦國策劃,而首先就想亡他自己的國家,真是罪不容於死啊,何足憐憫?」

司馬光這段評論,就後世國家民族觀念來看,是非常適當的。但如果就春秋戰國時的觀念來看,這似乎有商榷的餘地。

當時所謂「天下」的觀念,通常指中原華夏文化覆蓋的地方而言。只要服膺華夏文化的國家,當時的人並不過分加以歧視或排斥。因此孔子有周遊列國,孟子也周遊列國,以遊說諸侯。

秦國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在這種觀念之下,使得很多才智之士,在他們國家不能獲得重用,卻能施展抱負於秦。由此觀之,韓非之遊說秦王,並不能夠以後代的觀念去加以評鑒。

韓非與孔、孟不同的地方,是孔、孟遊說諸侯,是遊說他們以仁義而達到王天下的目的,而的國勢就不可預料了,當然中國統一的命運,也就很難決定了。

韓非只是遊說秦國,以武力作為手段,達到王天下的目的而已。

無論如何,揚雄與司馬光都不反對遊說諸侯,這是秦國成功的原因。

中國有這麼一個成語,「楚材晉用」。總括來說,假如有楚材晉用這回事,那麼晉材就為秦所用。因為三晉的人才,常常是秦國最重要的客卿。

秦國因為有客卿,所以能強大與統一中國,那麼秦王政的逐客令,與李斯的抗議書,就成為中國統一史上一項重要的問題與文獻。如果秦王政把國內的客卿全部驅逐了,秦國的國勢就不可預料了,當然中國統一的命運,也就很難決定了。


-end-

《資治通鑒:帝王的鏡子》作者:雷家驥,九州出版社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鑒》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所著,其宗旨是:「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息」,「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它猶如一面歷史的鏡子,成為歷代帝王治國的秘籍,明清兩朝的皇帝,將此書作為皇子的教本。

經過時間之浪的淘洗,《資治通鑒》成為人人可以鑒往知來的大明鏡,教給人們「嘉善矜惡,取是舍非」。

這部改寫本選擇原著所述的內容,依照原書周、秦、漢、魏、晉、隋、唐諸紀的次序,做扼要的介述和討論,是對原著精華的呈現和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底片 的精彩文章:

陶淵明:飲酒寫詩,生活在本色當中
蕭公權:19世紀清政府對中國的鄉村為什麼逐漸失去了控制?

TAG: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