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為什麼要藏書

我們為什麼要藏書

我們為什麼要藏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我們為什麼要藏書

元代書畫家趙孟頫還是位大藏書家,所藏的皆為稀見本。趙子昂得到珍貴的北宋刻本《漢書》後極為珍視,用小楷恭題跋文,其跋曰:「聚書藏書,良非易事。善觀書者,澄神端慮,凈幾焚香。勿卷腦,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夾策,隨開隨掩,隨損隨修。後之得吾書者,並奉贈此法。」趙子昂的這段跋寫得頗為深情。而這部北宋刻本的《漢書》,經王世貞、錢謙益等人遞藏後入清宮,不幸的是焚毀於乾隆年間那場大火。

藏書究竟為了什麼?最後的歸宿又將如何安排?似乎沒有個統一的答案。

現代藏書家唐弢主要收集新文學的版本,最終全部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

我因工作的緣故,常年與書籍周旋,每到一處都喜歡去舊書攤逛逛,倒不是企圖妄想用善價淘到「孤本」,舊書攤上的故事太生動。某次在一舊書市,一位老者拿起一本印刷還算精良的畫冊向攤主詢價,攤主答「五塊一本」,老者的臉一沉怒斥道「這麼便宜」,便揚長而去。攤主大為不解,喃喃自語「這麼便宜怎麼還不買?」旁人輕聲說,那老者是這本畫冊的作者。

因緣際會斗轉星移,過去很多作者的名字只能在書本上以失落的方式相見。

如現代作家秦牧,最先他的散文是選入教材里,不料有天竟能在風塵中偶遇他的簽名手跡。約是10年前,在廣州的舊書攤上得到秦牧的簽名本兩冊。一為小說《憤怒的海》,上款人為作家沈仁康。沈仁康早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後調到廣東作協,猜想秦沈二人才開始有了工作的接觸。從背面定價看,送沈仁康的還是簡易精裝本,大多老一輩的作家風度是在著作出版後自留一部分較好的分贈好友。秦牧簽名時間為1982年6月,即書出版的兩個月後。

另一簽本《秦牧散文集》,上款人是作家端木蕻良與其第二任妻子鍾耀群。秦牧與端木蕻良早在抗戰期間就合夥辦過報紙,彼時簽贈書是寄託友情的重要方式之一。秦牧手跡秀麗乾淨,簽字的位置安排得大方得體,這些都可看出作者的講究和細膩,而「同志」則說明他們間的關係。「同志」的稱呼是當時比較流行的,無大小之分,折射出秦牧對待朋友的態度。從我收藏的秦牧其他簽本看,都寫某某「惠正」。「惠正」與「教正」意思看似略同,事實上是有差異的。「教正」是一種客氣,「惠正」卻透露出更多的誠意。

其實類似的簽本在書攤很常見。究竟為何這種慨贈散落出去,原因很複雜。

隱約記得著名作家黃裳有次在舊書攤見到自己簽贈出去的書,在這種地方見到自己贈予朋友的書自然心情不快,黃裳畢竟是大文人,很有風度地花高價將書購回。或是正是因此,晚年的黃裳贈書非常謹慎,凡遇有人求籤不明真相及用意時,黃裳在書寫時隱示,此時是他人求籤而非我黃裳所贈,他日若流入冷攤,明白人見字如面,自能領會其中深意。

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寫的都是前人的舊事,白駒過隙而已。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清代江南考據大師徐文靖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的鑒定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