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基本概況

北京大名府又稱大名府故城、舊大名府城,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城東北1-8公里處,現是北宋時期北京大名府遺址。以大街、魚營(即原御營)、雙台三個村為中心,東門口、南門口、鐵川口(即原鐵窗口)、北門口四個村為大名府故城的主要城門。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為了抵禦遼國南侵而由宋仁宗欽定大名府為北京,升大名府為北宋陪都——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故城與今天大名縣城的位置


故城始建於十六國時的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因洪水毀於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共經歷九個朝代,歷時1042年,曾兩次做為國都,七次成為陪都。一直是州、郡、府治所。宋代欽定「北京大名府」,其聲譽聞名古今中外。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1993年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第一階段的考古工作已探明勘測城址的範圍、形制和平面布局。故城遺址的四十八里京城城牆基址的已勘探定位,準確標界了外城城周基址、各城門位置、兩水關的位置及遺存情況。經探測故城呈不規則形狀,周長22.2公里,南北長6.8公里,東西寬5.7公里,面積約26.1平方公里,宮城居中,呈長方形。由於該城系一次性水毀,區內留存有豐富的文化層。見下圖下表。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大名府故城遺址圖

「大名」二字是興旺強大的意思。據《左傳》、《史記.晉世家》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興兵滅掉了它們國境西南方的魏國等三個小國。勝利後,獻公把魏國賜予畢萬。對此,占卜師卜偃作了占卜,結語曰:「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此是始賞開天之矣…」。意思是說,萬是盈數,魏有大名,這樣賞賜,是開天其福,畢萬之後必然要興旺起來。從此「大名」二字就成為一個興旺強大起來的吉詞。

大名府故城的歷史演進

故城春秋時屬衛,與齊、魯接壤,為齊桓公所築五城之一,時稱五鹿城。後五鹿城崩,沙鹿城隨之崛起。戰國時代三家分晉後,屬魏地,魏武侯以為別都,其子公子元食邑於此。築城廓建館舍,稱之為元城。這是故城歷史上首次作為陪都而出現,開啟了其輝煌陪都歷史的先端。

西漢前期,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置魏郡,建元城縣,魏縣,縣境屬魏郡。後期,這裡是王莽得故鄉。故城因王莽家族「家凡九侯五大司馬,因以貴鄉稱之」。

十六國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把元城縣內的的貴鄉(一個鄉),從元城縣分離出來,另建貴鄉縣,縣治設在孔思集寺(今大街一帶),這是大名府故城的創建開始,同時建貴鄉郡,郡治也在這座城。

南北朝時期,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分館陶西部復置貴鄉縣,縣治在古趙城。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因古趙城庳濕,移貴鄉縣治於貴鄉廢治的孔思集寺。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在這裡建起了魏州,州治、縣治同廓,從此這座名城得以復生。

隋朝時,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把魏州改為武陽郡,郡治仍在這座名城裡,當時管轄14個縣。大運河的開通為這座城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使此座城得以快速發展。首先是政治中心地位的提高,其次是經濟的繁榮。

唐朝是大名府的興盛時期,唐初,這裡已是河北道的治所。經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裡取代了邯鄲和鄴城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成為黃河以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唐朝後期中央權力削弱,形成地方藩鎮割據的局面。唐肅宗時,在魏州設立節度使,設置大都督府,與成德、盧龍、淄青並稱「河朔四鎮」,魏博居四鎮之首。最盛時轄七州,成為北方之雄鎮。唐僖宗光啟四年(888年)時任魏博節度使的樂彥禎,將這座城擴大到城周80里。共分三層,從外到內分別是大城、羅城和牙城。大城周長80里,羅城周長40里,牙城規模較小,整座城的總面積約為100平方公里。這麼大規模的都城在我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大城和羅城均為土城。唐朝時大城有8個門。大城之內是羅城,大致呈圓形,有5個門。羅城之內是牙城,牙城共有東西南北4個門。

五代時期,魏博鎮的地位更高,無論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堪稱華北地區首屈一指的城市。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後唐李存勖在此登上皇帝位,初把魏州當做國都(後改洛陽),這是第一次當做國都。改魏州城為東京興唐府,並把三層城的17個門的名字全改了。如圖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而後在政治上,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時期都考慮到魏州的戰略地位而置陪都,當時形成了得魏州者的天下的局面。在五代53年(907年一960年)短暫的政權混戰、經濟衰退的舞台上,魏州城曾一度成為當權者的北方陪都約40餘年。

宋代是大名府的鼎盛時期,為了抵禦北方契丹南侵,升大名府為東京汴梁的陪都-北京大名府。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欽定為北京。當時在宰相呂夷簡主持下,對故城改修外城,增建宮城,置百官,使宮殿規模宏大猶如都城,成為保衛京都汴梁的北部天然屏障。這時將外城收縮與羅城合併,改建成羅城周長48里206步,皇城周長3里198步。皇城布局仿照正都東京汴梁。羅城共9個門,2水關。皇城共6門。


如圖下圖。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宋時期大名府作為陪都共70餘年,為鞏固北宋統治,抵禦契丹南侵,起到了巨大作用,成為其陪都史上最長、最輝煌、最光彩的一幕。北京大名府規模宏大,十分壯觀。從城池建築上可見當年的雄偉氣派。此時期河北路、河北東路治所及安撫使均駐此城,曾管轄三府、十一州、五個軍,共57個縣。

金代時期,金朝的藩國——大齊的國都設於此城,這是第二次當做國都,同時大名府路的治所也在此城。

元代時期,大名路總管府設在此城,管轄3州5個縣。

明初時期,大名府治所仍在此城。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漳、衛兩河水齊發,水位高於城牆,淤泥土一丈多深,此城圮水。

故城從建成到水毀,共經歷9個朝代,歷時1042年,在漫長的歲月里,先後做過郡、道、州、藩鎮、路、陪都、國都、府等;大都督府、總管府、大都府、節度使、安撫使等重要軍事政治機構都先後駐紮此城。管轄過今北京市、遼寧省大部及黃河以北山東、河南兩省廣大地區。


大名府故城與京杭大運河的聯繫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南北水運的大動脈,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京杭大運河的通航對其沿線城市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名府故城的發展就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據,它的興衰演變與歷史上京杭大運河沿線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隋代時期的京杭大運河途經大名府故城,就是當時的永濟渠。現在的衛河就是當時京杭大運河的故道。大運河的開通為大名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開元盛世」後,大名府已經成為河北最繁華的地區、北方與江淮水運交通的樞紐和都會。唐末五代時期,在各魏博節度使的精心經營下,大名府成為了華北地區首屈一指的城市。

北宋時期,大名府為陪都是京都汴梁的北大門,有著特殊軍事戰略地位。

金朝時期,大名府成為金朝藩國齊國的國都,是金朝向南方擴張的大本營。

從隋到金代,大名府依託京杭大運河水運樞紐城市的地位,由中原地區的經濟中心發展成為了宋、金時期南北對峙的軍事戰略重鎮。

元朝建立以後,中原的政治中心遷移到北京,京杭大運河的改道東移,使山東臨清取代了大名府的戰略位置,大名府從此衰落為一個府城,直至明初1401年被漳衛洪水淹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大名今天的衛河(京杭大運河故道)

大名府與北宋四京的城市群格局

北宋時期,北方遼國,對宋的北方構成強大威脅。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國家採取東、西、南、北四京制,以東京開封府作為首都,其他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應天府為陪都。四京分別承擔不同的城市職能。東京開封府地處黃淮之間,控治接引汴河、惠民河、廣濟河和金水河,具有良好的漕運條件,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西京是今天的洛陽,位於黃河中游南岸,北依邙山、黃河,南望洛河、伊河,西據秦嶺、潼關,東靠虎牢、黑石。地形利於防守,設為陪都以備戰時之需。北京位於今天的河北省大名縣,西依太行山,東臨齊魯,南接中原,北望幽燕。府城在當時京杭大運河的西岸,為南北水陸交通要衝。宋考慮過對遼採取進攻戰略,把北京大名府作為與遼對峙的前沿陣地,大名府在當時的軍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南京為今天的河南商丘,為宋太祖帝業肈基之地,以汴河北連東京開封,南接淮河,具有溝通江淮之利。因此,北宋的四京就形成了當時獨特而重要的城市群格局:以東京開封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以西京河南府為全國的次中心,以北京大名府為軍事重鎮要地抵禦外敵,以南京應天府為樞紐城市加強與江淮的經濟聯繫。

大名府故城的特色及價值分析

大名府故城的特色及價值分析

全國唯一可開發、具有壟斷性的、保護較完整的北宋都城遺址

故城由於是一次性水毀,區內保存豐富的文化層。古城遺址地表多為大面積農田,村莊較為稀疏,沒有大型的工廠企業,有利於故城遺址的完整發掘與對外展示,與北宋時期其他都城遺址相比,開封宋城遺址被當今的城市壓在下面,洛陽唐宋城遺址南半部也同樣被壓在地下,商丘是明朝重建。因此大名府故城是唯一可開發的、保護較完整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十分純粹、保護完整的宋代文化遺存

具歷史資料考證,未曾發現大名故城在金、元及明代遭到嚴重的戰亂毀壞及大規模建設的記錄,其宋代文化的保存相對可能更加純粹,也更加完整。

最具考古價值的北宋都城,填補我國北宋都城考古的一項空白

大名府故城因一次性水毀,遺址保存完好,其建築基址、宮室布局、街區格局保存優於其他廢棄的城池。經文物考古專家考證後認為,大名府故城是中國最具發掘價值的北宋都城,對之進行發掘,不但對研究北宋北京都市文化有極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必將填補我國北宋都城考古的一項空白。

氣勢恢弘的古城規模

故城周長22.2公里,外城南北長6.8公里,東西寬5.7公里,總面積26.1平方公里,呈不規則形狀。內城即宮城居中,呈距形,周圍約3里.站在雙台村宮城遺址之上四周望去,方圓遼闊。

結構嚴謹、防禦嚴密的內外兩重城

故城由宮城和外城兩重城組成。宮城居中,共6門,處在整個城的中軸線上。外城呈不規則形狀,共9門,2個水關。故城布局符合周禮城制營建思想。

城河互動的完美城市形態

京杭大運河(今衛河)在故城東門外呈s型由南向北穿流而過。大運河既是故城的母親河又是故城的繁華河,同時又像一條飄帶裝點著不規則形的故城,從而形成了城河互動的完美城市形態。

與古羅馬帝國龐貝城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於大名故城為一次性水圮,城內建築、街區格局等,在大約十七個小時內被泥沙淤沒,類似古羅馬帝國龐貝古城被火山迅速淹沒。由於城池在淤沒後沒有在原址重建,可能較好的保存了城池原貌。若對之進一步發掘,便是中國的龐貝古城。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極具開發旅遊文化的獨特優勢

與北宋時期其他三京開封、洛陽、商丘相比,大名府是唯一可開發完整展示的北宋都城,是極具開發旅遊文化的獨特優勢,可開發成中國唯一的北宋都城遺址文化風景公園。

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

這座城從建到廢共歷時1042年,經歷了9個朝代。在漫長的歲月里,先後做過郡、道、州、藩鎮、路、陪都、國都、府等;大都督府、總管府、大都府、節度使、安撫使等重要軍事政治機構都先後駐紮此城。管轄過今北京市、遼寧省大部及黃河以北山東、河南兩省廣大地區。

宋太宗、真宗在此駐蹕,狄仁傑、寇準、包拯、韓琦、文彥博、王欽若、歐陽修、蘇轍、黃庭堅等曾在此為官,李白、高適曾在此遊覽,並留下著名詩篇,這些都是這座古城厚重的歷史。

十分豐富的文物遺存

大名府故城一千年多年的發展,留下了豐富而珍貴的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宮殿遺址、城牆遺址、古河道遺址、衛河古碼頭遺址、村落古地名、盧俊義莊園遺址 、臨濟興化寺遺址、紅羅寺遺址、地下遺存。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文物古迹

五禮記碑:俗稱五禮碑,為天下第一碑。原立於大名府故城皇宮門外雙台之上(即現雙台村)。碑高12.34米,寬3.04米,厚1.08米,總重140.3噸。原為唐魏博節度使何進滔的德政碑,由著名書法家柳公權親自撰寫碑文,後宋徽宗改刻為「御制大觀五禮之記」碑。因而稱「唐宋碑」1989年修復後移立於石刻博物館院內。

1956年11月、1966年4月李先年、周恩來總理先後視察此碑。古碑經歷兩代帝王的興建,保存著兩代手法名家的真跡,是研究唐、宋時期歷史、政治和書法藝術等方面的重要資料。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狄仁傑祠堂碑:位於故城西南角。初立於大周聖曆元年(698年),後祠堂及碑因戰亂而毀。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十一月,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在原址為狄公重建祠堂及碑。現祠堂已不存在,僅殘留此碑於原址。該碑青石質地,由首、身、座三部分組成,碑體(除座)高4.46、寬1.46、厚0.46米。碑首為六龍戲珠圓首,碑額陽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3行3字排列。碑體陽面楷書碑文,由馮宿撰文,胡澄書丹。碑文記述了狄公任魏州刺使時的政績和重修此碑的經過。此碑為研究武則天時唐史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出土大量的唐、宋、元、金、明瓷器,器形有壺、罐、碗、盤、杯、瓶、燈、玩偶等瓷器。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全國唯一可展示的北宋都城遺址


北京大名府是京杭大運河的水運樞紐城市、曾發展成為華北地區最繁榮的城市、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都城。在古代城市發展歷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興衰見證了北宋以來歷史的發展、見證了北宋陪都城市建設的狀況,同時也見證了全國政治中心從中原向北京遷移的過程。故城遺址上現存的建築遺址、生活遺址、瓷器文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寶貴結晶,對於我們研究中國歷史、都城發展史、瓷器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