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皇帝開始削弱宰相權力,將相權分散而且是臨時性的職務
原標題:隋唐時期皇帝開始削弱宰相權力,將相權分散而且是臨時性的職務
到了唐朝中宗、武則天之後開始,皇帝設立了一個職務,叫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職務是個臨時性的職務,不管你現在是幾品官,只要給你加上這個銜兒,你就相當於宰相。皇上若要提拔你,給你加這個銜,入政事堂議事,你就相當於宰相了。如此說來,宰相就由固定的變成了臨時的。它的好處是,正式任命的宰相如果要罷免,是有一套嚴格程序的,現在這個是臨時宰相,皇上能把這個臨時工說撤就撤。比如說國家公務員晉陞應該是逐級晉陞。科長、副處長、正處長、副局長、正局長、副部長、正部長,應該這樣有序晉陞。但是後來你別晉陞了,我給你加一個銜兒就完了。假如你現在是處長,我給你加一個同中書門下三品,你就一下子相當於副總理了。優點就是哪天我看不上你,我把這個銜兒一摘,你就又回去接著當你的處長去,特方便吧。所以以後,既然設立了同中書門下三品,這三省的長官就變成了虛銜。甚至不設。
中書令該退休的時候,本來要選一個新的,現在就不選,就空著不設。即使設了,也都是給那種還有兩年就快死的老臣,讓他榮譽一下。一把年紀了也不入政事堂議事,也議不了事,連自己姓什麼都忘了,老到那個分兒上的,給你個中書令、太師中書令,位高權不重。真正掌權的,是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幫臨時替換,來去全由皇帝秉斷的人。
中國古代的官員一二品穿紫袍。《紅樓夢》里說:「昨嫌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然後三四五品是紅袍,六七品官是藍袍,也就是青袍(江州司馬青衫濕),八九品的官就是綠袍了。所以中國有一個成語,形容一家全是當大官的就說他們家滿門朱紫,除了紅的就是紫的。現在所說的紅的發紫,意思也大致相同。
這樣的話,充當臨時丞相的如果是小官,是青衫的,給你加個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銜,你只要換個顏色的官服穿就是了,只換件衣服,從青衫變成紫紅的就完了。等什麼時候皇上不待見你了,這個銜兒一扒,你還回去穿你處長的官服去,紅袍的還是紫袍的給脫下來,換青的上去。
說了這麼多,就為了說明隋唐時期皇帝想出來的削弱相權的辦法,它不但將相權一分為三,更關鍵的是後來把丞相之職演變成了臨時工,成了皇上的雜工仔。中國古代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宰相由一個變成一窩,由獨相發展到群相。


※傳統服裝的改變:以前漢人服裝是最笨拙的,不便於生產和戰鬥
※造反靠農民:輕罪重刑徭役繁重沉重的賦稅,把老百姓逼急了就造反
TAG:歷視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