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文殊普賢勸法照往生極樂

文殊普賢勸法照往生極樂

大曆二年,法照大師住衡州雲峰寺,於粥缽內忽見五彩祥雲,雲內現大聖竹林寺;他日又於缽中感見五台山諸寺及凈土勝相。

大曆五年,也就是公元七七年四月六日,法照等一行人到達五台山佛光寺,就在那天夜裡四更(也就是凌晨一點到三點之間),法照大師遠遠看到一道奇異的光芒照到自己身上,因此就向前接近這道光芒,跟隨這道光芒而去,走了大約五十里,見到一座山,山下有溪澗,澗水北邊有一道石門,石門下有兩位童子,自稱是善財和難陀,這兩位童子引導著法照大師到一座寺院,寺院匾額寫著「大聖竹林寺」,就如同法照大師過去在缽里看到的完全一樣。這間寺院黃金鋪地,七寶行樹,眾寶莊嚴。法照大師進入寺院,登上講堂,見到文殊菩薩在西邊,普賢菩薩在東邊,各自坐在師子座上,有數以萬計的菩薩眾圍繞在兩位菩薩身旁,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正為圍繞在旁的大眾說法。

法照大師於是至前向兩位菩薩問訊頂禮,然後問道:「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距離世尊在世的時間已經很遙遠了,知識淺薄,根器陋劣,業障煩惱尤其深重,本來具足的清凈佛性無法顯露出來。而佛法又浩瀚廣大,無量無邊,不知道要修什麼法門,才最容易得到佛法的心要?」

文殊師利菩薩就告訴法照大師說:「你現在修習的念佛法門,正是最適合這個末法時代的法門。在一切的修行法門當中,再也沒有勝過念佛和供養三寶的了,如果能夠這樣做,就可以快速圓滿福慧雙修。此念佛和供養三寶兩種法門,最為勝善和重要。我文殊師利在過去劫中,因為觀想佛的緣故,因為念佛的緣故,並且由於供養三寶的緣故,得到如來的一切種智。所以你應當知道,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以及甚深禪定,乃至十方諸佛,都是從憶佛念佛而生。因此可知,念佛法門是一切法門之王。」

法照大師又問:「那麼應該要如何念呢?」文殊師利菩薩回答說:「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彌陀佛,彼佛所發的願力不可思議,你應當要凈念相繼,不要令它間斷,臨命終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住於不退轉之地。」

說完之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兩位大聖同時伸出金色的手臂,撫摩法照大師的頭頂說:「你因為念佛的緣故,不久之後就可以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期願能夠儘速成佛,再也沒有比念佛更好的了。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夠快速證得無上菩提。」

法照大師聽完之後歡喜踴躍,頂禮菩薩,然後告辭,退出講堂。兩位童子將他送出寺院。大師才一抬頭,整個寺院突然消失,法照大師因此在該處堆積石頭,以標記它的處所。

這段典故出自《高僧傳》。由此典故我們知道,無論是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還是普賢菩薩,都勸我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這段典故的起因是,法照大師曾經在他的缽中看到一個景象:有一座寺院,大門上寫著「大聖竹林寺」,而且這座佛寺跟一般的寺院不同,地是黃金鋪地,樓閣、講堂都是用種種寶物莊嚴而成,而且有不可計數的聖眾菩薩四周圍繞著。寺院也好,大眾也好,都非常莊嚴殊勝,非世間所有,就好像是《小經》上所描寫的極樂世界。因此法照大師心想,這一定是聖境而不是凡境,所以他一有因緣就問高僧大德或長輩,他缽中所現的這種境界到底是在什麼地方。長輩都跟他說,這種境界應該是在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顯化的道場,如果能往五台山誠心祈求,往往能見到文殊菩薩示現。之後,法照大師以虔誠之心跟隨著同窗道友來到五台山,果然遇到這段不可思議的靈應事迹。

一般修行者見到菩薩,不論是在夢中,還是在坐禪中,或是在念佛中,大都沒有對話,即使有,也只是幾句而已,沒有像法照大師這般面對面互相對答、受到開示,甚至於摩頂授記,所以這種感應非常殊勝。

當時,法照大師登上講堂,向兩位菩薩問訊頂禮之後,就請問:「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距離世尊在世的時間已經很遙遠了,知識淺薄,根器陋劣,業障煩惱尤其深重,本來具足的清凈佛性無法顯露出來。」這段話是法照大師就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問,而我們更是如此。

法照大師向二位菩薩問說,距離世尊時代已經很遙遠,很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雖然說現在還有佛法在流布,有出家眾,但是畢竟真正修行的人很少,能證果的人也可以說幾乎沒有,所以沒辦法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來指導我們,而且自己智慧淺薄,根器陋劣。根器陋劣就像杯子有破洞,根本就沒辦法裝水。如果是根器陋劣,要修行解脫生死,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對佛弟子而言,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了脫生死,要了脫生死必須要學佛。而學佛當然就是要成佛,成佛有近期跟遠期,近期的目標就是先了脫生死,遠期的目標才求成佛。如果連了脫生死都未能做到,那麼成佛也就不用談了,所以要先求了脫生死。不過,如果能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不但生死了脫,而且徹底成佛,是一生成佛,二者同時完成。

法照大師是很有學問、很有道德、很有修持的人,才可能被聘為國師。但是他即使已經當國師了,可是真正面對生死輪迴的解脫問題時,才知道自己淺薄陋劣、煩惱業障深重。本來一切眾生都具有清凈的佛性,也因受了煩惱業障覆蓋,所以無法顯露出來。這樣說來,自己生生世世豈不是無法出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

一個人能徹底相信自己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出離三界六道輪迴,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信機」

有了「信機」的人,他才能夠徹底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如果沒有了解自己真的是知識淺薄、根器陋劣、業障深重、煩惱強盛,他就無法徹徹底底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

就好比一個人,如果沒有自覺已墜入大海、正在大海中隨浪浮沉、即將滅頂的事實,他就很難生起求救的心。如果他能夠自覺已落入大水中,只有浮沉的份而已,當有大船來救他時,他就會即刻接受這艘大船的解救,完全歸投。

所以唯有自覺知識淺薄、根器陋劣、煩惱深重的人,才能徹底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我們根器陋劣,就好比賺不了錢;業障深重,就好比債還不完。如果這樣,解脫就遙遙無期,成佛就永遠無望。認清自己是無有出離之緣,這就是「信機」。一個信機的人要怎麼辦呢?不是到處去乞討,而是要趕快依靠一位大富長者,就是依靠阿彌陀佛的救度。但是大富長者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他很富有,是國中最有錢的人,他的財寶甚至比國王還多,多到不可計數;第二,他是最有愛心的人,他的愛心是絕對的愛心。所謂絕對的愛心,就是沒有條件,不管任何人向他求救,他都會援助,這才是真正的大富長者。

一個無有出離之緣的人,就是要靠大富長者,靠大富長者就是完全認定佛力的救助,而不是到處去乞討。

雜修雜行就好像到處乞討一樣,今天修這個,明天修那個,今天參加這個法會,明天參加那個法會,到處跑道場。這些修行好不好?相對於沒有修行來說,當然是好,也有功德,但是這就好比行乞一樣,能討得到,就能勉強一時、維持三餐,不然就得挨餓,但是結果還是沒辦法徹底將債務還完,一生沒辦法有個地方安住,只得一直都在乞討,永遠沒有個依靠:這就是雜修雜行。

將我們無常的生命完全依靠無量壽命的阿彌陀佛、永恆的阿彌陀佛、絕對救度的阿彌陀佛,就是徹底歸命「南無阿彌陀佛」。此後就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雜修雜行,這樣,生死根源一刀斬斷,就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成佛!

這就是完全依靠大富長者,而不是四處乞討。依靠大富長者就是任憑佛力,不再四處乞討就是舍自力,舍自力才能夠完全靠他力,能夠完全靠他力自然就會舍自力,就不會雜修雜行,而是專修專行

而佛法又浩瀚廣大,無量無邊,不知道要修什麼法門,才最容易得到佛法的心要?

佛法好比大海,一望無際,無量無邊,令我們望洋興嘆,不知道要修哪一種法門。而且每一個法門看起來都不是我們所能修得起的,連法照大師也這樣感嘆:「不知要修什麼法門,才能夠最容易得到佛法的心要?」但是這麼多的法門,只要能掌握到根本,就算其他的都沒有學,都學不來,也沒有遺憾;可是如果沒有掌握到根本,就算是其他的都學了,也還是有缺失,也會有遺憾。

上一段是法照大師就自己根器陋劣來請問,這一段則是從法的重要性來請問。

文殊師利菩薩告訴法照大師:「你現在修習的念佛法門,正是最適合這個末法時代的法門。」針對法照大師所問,文殊菩薩先告訴他答案,後面再詳細說明理由,「念佛法門」就是這段的關鍵。

有一首偈語說:

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

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

這首偈語的意思是說,不是隨緣跟別人閱藏、誦經、朝山、參禪、拜懺、參加法會……這樣叫做修行,不是的!

修行無別修,只要你能夠識路頭,能夠掌握到總根源,找到修行的心要處,生死輪迴當下就一齊斬斷了。反之,路頭如果不識得,沒有掌握到根源,沒辦法得到佛法的心要,這樣的修法就等於白修,因為只要生死沒有斬斷,還是繼續輪迴,那些都只是跟佛法結個緣而已,等於是入寶山空手而回。

所以「念佛法門」是這一段開示的重心點,也就是法照大師所問的「佛法的心要」。

念佛法門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一句話說「三藏十二部經,六字全收」,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結集成為三藏十二部,六字就全部包含了。

所以,如果能夠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是掌握到佛法的心要,這不但最適合末法時代,也適合正法時代和像法時代。

為什麼?因為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人修萬人去。上等根器也好,中等根器也好,下等根器也好,聰明也好,愚笨也好,識字、不識字,無論男女老幼、智愚賢不肖,只要念佛,都能夠成就。如果修其他法門,就不一定成就,因為都要講究根器堪修或不堪修。

念佛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任何人只要會講話就會念佛,最簡單,最容易,而且最快速,最圓滿。

為什麼?因為一世就成就,今生這口氣一斷,就往生極樂世界,一旦往生極樂世界,三界六道生死輪迴就永遠斷除,到那裡就成佛,沒有第二世。因為極樂世界不是聲聞、緣覺的境界,也不是菩薩的境界,而是佛的境界,入佛的境界就絕對成佛。就好比地面上的千江萬水,有清凈的、污穢的,有香的、臭的,可是一旦進入大海就跟大海的水同一味。

所以念佛法門不但適合任何時代,也適合任何根器的眾生,所以說念佛法門是「易行道」。

菩薩又講:「在一切的修行法門當中,再也沒有勝過念佛和供養三寶的了。」

當然,如果能念佛,又能供養三寶,這樣做是很好。如果沒有能力或因緣不足,那也不用在意,只要念佛就包含一切。供養,有的人有能力,有的人沒能力,有的人雖然有能力,不過不知道要去哪裡供養。

但是念佛,不管有能力沒能力,只要有口就能念佛,不管他到什麼地方、做什麼工作,都可以念佛,但是其他法門就不一定了。

「如果能夠這樣做,就可以快速圓滿福慧雙修」,快速圓滿福慧雙修就是圓滿成佛的意思。

有一首偈說:

不用三祇修福慧,

但將六字出乾坤。」

通途而言,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福慧,累積六度萬行的功德,再經過百劫的時間來圓滿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福報,這樣才能夠究竟圓滿佛果,如果沒有經過這個過程,是沒辦法成佛的,這就是依自力。以自力而言,必須智慧非常高超,根器非常銳利,業障非常淺薄,也沒什麼煩惱——可是我們做不到。

不過,如果能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能夠快速圓滿福慧雙修,所以說「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乾坤」在這裡是指三界六道,只要依靠南無阿彌陀佛,不但可以使我們離開六道,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可以快速成佛了。

菩薩又說:「此念佛和供養三寶兩種法門,最為勝善和重要。我文殊師利在過去劫中,因為觀想佛的緣故,因為念佛的緣故,並且由於供養三寶的緣故,得到如來的一切種智。」

文殊師利菩薩過去劫中,以觀想佛、念佛、供養三寶三種功德得到如來一切種智。

以這三種來說,「念佛」就是持名念佛,只要開口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就是了。

如果要教我們」,我們觀不來,很困難,而且功德較少;念佛容易,而且功德殊勝。因為這六字名號就是名體一如,阿彌陀佛的功能,都顯現在這六字名號當中,致使凡是念這句六字名號的人,身上就會放佛光,消除業障;在黑暗、不清凈的地方,只要念這句六字名號,當下就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當地如果有鬼魂、魑魅魍魎之類,當下就會避開;如果過去的冤家債主到身邊,念南無阿彌陀佛也能夠化解,甚至會超度他。

所以說念佛既簡單容易又殊勝。如果是觀佛,我們無法作觀,無法作觀就沒有作用、功效。所以這三種當中,以持名念佛最容易。

得到如來的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佛的智慧。

智有三種:「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

「一切智」是聲聞、緣覺的智,是小乘的智;「道種智」是菩薩的智;佛的智是「一切種智」。雖然我們還是凡夫,還有貪瞋痴的煩惱,還有業障,但是單靠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可以超越「一切智」「道種智」,快速得到「一切種智」。

所以印光大師有一首偈語說:

莫訝一稱超十地,

須知六字括三乘。

不要懷疑、不要驚訝,只要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超越十地,就可以超越聲聞、緣覺以及超越三賢十聖菩薩的一切智和道種智,你應該要知道:「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是囊括三乘直至成佛的功德(三乘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與菩薩乘)。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是「橫超」的法門,橫超什麼呢?橫超聲聞的境界,橫超緣覺的境界,橫超菩薩的境界,直接到佛的境界。

橫超的境界不是靠我們自己的本事、功夫或根器,而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靠阿彌陀佛的力量與功德,完全是靠佛力。

如果是靠自力,我們連將來能否再做人都不知道,就算可以做人,能否再遇到佛法也不知道,要上生天界都很不可能,何況超越三界六道輪迴!更何況超越聲聞、緣覺、菩薩!

所以,不是靠我們自己,是靠阿彌陀佛。我們如果能了解這個道理,就不會懷疑,不會驚訝,所以印光大師說「莫訝」,就是說你不要驚訝,不要懷疑;「須知」,你應該知道、應該相信;「六字括三乘」,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是包含三乘、超越三乘的。

因為阿彌陀佛將他修行的所有功德都包含在這六字名號裡面,這六字名號就是佛所有功德的結晶。

所以文殊菩薩才在這裡說「念佛的緣故就可以快速得到佛的一切種智」。

文 / 慧凈法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視界 的精彩文章:

阿彌陀佛饒了我
念佛人該如何面對病苦

TAG:凈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