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解決人於人的問題,比起理性更需感性!

解決人於人的問題,比起理性更需感性!

網上有很多虛假的名人名言,還有一些看似機智的老道說,當然這個老道肯定沒名沒姓,回答文化宛如小學生問老師一般。這些掛上道家名字的故事內容多是雞湯變種,這裡想說的是道家理,故說的也是道家故事。

當然很多人覺得非得是道士的故事才是道家故事,但在魏晉南北朝時三玄為顯學,道家思想流行於世,記錄當時名人名事的《世說新語》中很多不是道士,甚至豬腳是和尚的故事比那些捏造的網文有道家風範得多。

此處想說的故事是長安比太陽更遠。

東晉時期衣冠難度,長安一片腥膻!時為晉元帝,有子司馬昭,其歲不滿十,常做元帝膝上。當時有人從長安來,晉元帝問當時長安的情況,思鄉情切淚流滿面。司馬昭好奇問「父親你為什麼哭?」元帝如實相告。

後元帝問明帝「你覺得長安和太陽那個更遠?」司馬昭答「父親我認為太陽更遠,因為我從沒聽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所以我推斷太陽更遠。」晉元帝頓時覺得此子不凡,足托社稷。

第二天君臣宴樂,又重新問司馬昭這件事,司馬昭卻答「我現在覺得太陽更近了。」晉元帝頓時變了臉色問「你為什麼今天說的話和昨日不同。」司馬昭答「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晉明帝司馬昭不滿十歲便展現了文理雙修的道家功夫,他雖不知太陽有多遠,但知曉未有人去過,未有人從此來,便能推斷太陽更遠。第二日,他則是以人情的角度出發,人心的距離和現實不同,天天可以看到的太陽,當然比難以回去的家鄉近。

事實因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自然不同!後來禪宗有風動心動的公案教人體諒人心,但僅僅是說人心,未言事實!道家則是希望關心事實和人心,如陰陽太極一般調和好兩者的關係,以解決現實問題。

《世說新語》整本書的基調就是人的智慧基本上是天生的,所以裡面說孔融從小除了讓梨,還以智慧被傳為神童,孔融的孩子更是小小年紀便明大道理,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是的這個成語的來源就是孔融不滿十歲的孩子。

智慧或者說察覺客觀事實的能力人和人之間是有巨大差距的,但在體諒人心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因為我們都是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些領導者並不聰明,但依舊可以做得好,帶領大家一起賺錢,這一切皆因體諒人心只需要心。

從心的角度看晉元帝就是覺得長安比太陽遠,因為長安是難以回去的家鄉!但客觀事實就是太陽更遠,但你能以此事實去體諒晉元帝的心嗎?在人情上很多事都是如此,於事實無關,僅需體諒他人之心。

所以此處以道家的角度推薦大家在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時不要做個機器人,只關注冷冰冰的事實,能感知他人之心,便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