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可少,而最先教給的應該是:遇事先冷靜

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可少,而最先教給的應該是:遇事先冷靜

每位父母都希望讓孩子生活一個安全的、穩定的、幸福的世界裡,為了實現這個願望,父母做了諸多努力。可是,生活畢竟不是溫室,不是生活在一個固定空間里,而是要面向社會,接觸到很多人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那樣的危險。可是,一向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一旦遇到危險的話,會怎麼做呢?父母又能及時趕到,幫助孩子解決嗎?這個就很難說了。

因此,父母不應該把孩子包裹得太嚴實,而是應該告訴孩子:當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要冷靜面對。只有冷靜下來後,頭腦才會清晰,才會懂得如何去處理突發事件。如果一遇到突發事件,就慌慌張張,三魂沒了七魄,那就只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同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首先冷靜。只有冷靜,才能解決好問題。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孩子也會學習到冷靜的品質。

近年來,經常發生一些校園暴力事件。這些事件都告訴父母:除了要教會孩子善良、誠實、懂禮貌,更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要知道,年幼的孩子對危險具有一種天生的感知能力,但是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差。

對於那些已經上學的孩子來說,父母不能每時每刻在他們身邊,老師也沒辦法照顧到所有的孩子,因此,傷害、欺騙、暴力等等頻繁發生。

面對這些手無寸鐵、善良無辜的孩子,我們除了要呼籲相關部門加大打擊違法犯罪的力度外,還要提前教給孩子們一些必要的自我防護知識。這樣的話,即便是在面對一些突發事件和危險時,孩子也能夠冷靜面對,機智保護自己。

看看這個故事,也許對你會有不錯的啟發:

浩浩最喜歡爸爸在家的時候,爸爸很喜歡和他一起打網路小遊戲,在遊戲中爸爸教會浩浩一些識別壞人的小常識和自我保護的小能力。浩浩很喜歡在玩網路遊戲之後,再跟爸爸把家裡的玩具,如綠巨人啊、熊大啊、海綿寶寶一起集合起來,分戰隊展開攻略。爸爸會在攻略中教會浩浩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父母要時常像浩浩的爸爸一樣,在遊戲中教會孩子如何面對突發事件。因為一旦真的發生突發事件再去對孩子開展教育就很晚了。

僅僅跟孩子講述一些自護自救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孩子當時可能記住了,過一會兒可能會忘記。唯一能使孩子掌握的途徑是通過角色遊戲和演練。在平時的親子教育中,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玩遊戲,或者家庭成員設置角色進行模擬演練,在遊戲和演練中,向孩子提出問題,測試他們的反應能力。引導孩子如何發現障礙與危機,如何應對與化解危機,從而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孩子畢竟是孩子,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這些練習中,還要演練父母和孩子之間如何保持通訊聯絡的內容。隨時告誡孩子,突發事件來臨時需要冷靜地尋求警察和父母等的幫助。

又比如:孩子獨自在家,有陌生人來時,應該如何面對?父母也要很耐心地一次次對孩子灌輸安全知識。

當然了,父母要教孩子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面對。下面,我們來看這樣的一個故事:

小雨在門鈴響起的時候,總是第一時間就衝過去開門。這是他很樂意做的事情。爸爸發現小雨的防護意識並不強,於是想出一個好辦法。

萬聖節這天,爸爸單位舉行了萬聖節活動,爸爸扮演了綠巨人,他將綠巨人的面具戴上回家,在按響門鈴的時候,依然是小雨衝出來就開門。

開門後的小雨沒認出是爸爸,看到綠巨人很驚訝,但是老師也說了,綠巨人是動畫片里的人,不可能真的出現的。於是小雨想到了爸爸講過的不要輕易給陌生人開門的事情,很害怕,便想把門關上。

這時爸爸取下面具,再一次笑著對小雨講了如何安全應對敲門的方法,也講了當真的壞人出現時,再關門實際上就已經來不及了。

小雨通過這一次深刻的教育,將保護自己的安全常識記得很牢.……

在平時,父母應該教育孩子: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管陌生人如何說都不要開門,可以隔著門告訴他:爸爸在睡覺,讓他過一會再來。或者給警察、爸爸媽媽或鄰居打電話,告訴他們有一個陌生人在家門外,讓他們不要掛斷電話,直到陌生人離開為止。

此外,父母還需要告訴孩子,在遇見突發事件的時候,能幫到孩子的人很多。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識,但僅此還不夠。假如警察不在附近,還應讓孩子知道,公園、商場、電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員都可以求助,多一個機遇就多了一個生存的希望。

告訴孩子遇事冷靜,不是一件短期且簡單的事情,這件事看似繁瑣,還會顯得有些嘮叨,但當危險來臨時,讓孩子學會冷靜比你孩子會什麼鋼琴、英語的更重要。教育孩子遇到危險冷靜是可以讓孩子活下去的,而鋼琴、繪畫是讓孩子活得更好的,只有先活下去才能活得更好。

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同成長的粑粑 的精彩文章:

寶寶太以自我為中心,你怎麼辦?這種方法最可取
你是孩子的「全能超人」嗎?最該成為超人的應該是孩子,不是父母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