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別笑,幾年後你也是雲玩家

別笑,幾年後你也是雲玩家

八年前,那時我才剛上高中。

當時我們家有一台電腦,非常老的那種,拿來玩玩《紅色警戒2》和《主題醫院》還好,但一旦你讓它運行類似於《鬼泣3》與《使命召喚4》那樣稍微有一些吃配置的遊戲,那基本上等待你的就是最低特效和日常掉幀,非常令人不爽。

然而有一天,在上網的時候,我偶然發現了一個推廣「雲遊戲」的網站。

並被該網站的宣傳語所吸引:

不需要你的電腦有多高的配置,也不需要你安裝任何外接設備,只要你的電腦能上網,便能流暢體驗時下最新的大作!

於是,在好奇與疑惑中,年少無知的我沿著網站所給的鏈接,註冊了體驗賬號,下載了客戶端,打開了我一直想要體驗的《鬼泣4》。

在短暫的等待後,「Devil May Cry 4」的標題出現在了屏幕上,我移動滑鼠,點擊,屏幕立即做出了交互反應,進入遊戲,按下鍵盤,尼祿便按照指令向前跑動。

我徹底震驚了:

不需要下載任何東西,也沒有任何配置要求,只要打開客戶端,我就能玩任何我想玩的遊戲,互聯網真的是太偉大了!

在讚歎中,我嘗試用滑鼠轉動視角,立刻,尼祿從流暢的跑動變成了PPT,又從PPT變成了一張截圖,最後,截圖變成了一句話語:

網路連接不穩定,正在重新連接……

而在重連了幾次後,我所有的震驚就都變成了遺憾。

誠然,「雲遊戲」是很厲害,但由於當時家裡還處在ADSL時期的緩慢網速,我根本就沒法體驗到這項技術所能呈現的最佳效果。

因此,想要玩大作,買光碟,換電腦,去網吧(劃掉)才是正確的途徑,而想要通過「雲遊戲」繞開這一切,嗯……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等網速變得飛快的時候,應該就可以了吧。」

當時的我這樣想著。

因此,在八年後的今天,當「雲遊戲」再一次成為各大公司所關注的焦點,已經成為「社畜」的我不由得回想起了當年的那個暢想:

「難道說,那一天真的來了嘛?」

於是,我開始有意地去留意與這方面有關的消息,很快,一個反覆出現的辭彙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5G。

5G並不算一個很難理解的概念。

畢竟在今天,不少手機用戶都經歷了從2G到4G的網速變革,體驗自己一個月的流量從20~30m到2~3個G的變化。而5G,按照我們慣性的思維,應該就是一種比4G還要快的移動通信網路。

事實也確實如此,5G確實快的飛起。

舉一個例子,理論上,下載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3G要用26個小時,4G縮短到6分鐘,而5G則僅需要3.6秒。

而在網路延遲這方面,4G的響應時間差不多在50毫秒左右,而5G則直接縮短到了幾毫秒——差不多也就是你正常眨一次眼所用時間的百分之一。

說白了,就是5G網路擁有著遠超現在的上傳和下載速率,並且在該網路下,網路延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這兩者恰恰是決定雲遊戲遊玩體驗的關鍵。

雲遊戲基於雲計算技術:讓遊戲在大型伺服器上運行,而玩家則通過網路進行遠程遊玩。

如果要拿我高中時的經歷來舉例,雲遊戲大概就是這樣的:

在一個離我很遠的地方有一台性能強大,運算能力極強的伺服器,而在這台伺服器里存在著多個虛擬機,其中一台虛擬機運行著《鬼泣4》,並將這款遊戲的畫面和聲音通過網路發送到我所使用的電腦上,而我在自己電腦上的所有操作也都會通過網路再傳回到虛擬機。

也就是說,理論上我所使用的電腦與伺服器之間的交互越快,延遲越小,那麼我的遊玩體驗就越好。

在八年前,雖然雲遊戲在概念上已經成型,但由於當時絕大多數用戶所使用的還是ADSL寬頻,連光纖都還沒有徹底普及,因此自然是難以實踐。

所以,即使OnLive在09年就能讓當年的「顯卡殺手」《孤島危機》流暢的通過雲遊戲運行,但一旦將該技術轉為民用,效果卻完全不盡如人意。

然而這兩年,伴隨著網速的不斷提升,雲遊戲的體驗也正發生著改善。

就在上個月,谷歌聯手育碧,在其剛剛推出的雲遊戲平台Project Stream開放了《刺客信條:奧德賽》的測試。玩家不需要安裝任何插件,只需要打開瀏覽器,進入特定網址,同意一份協議後便可開始遊戲。

而根據部分玩家的遊玩反饋,自然,這款網頁版的《刺客信條》和主機版是沒法比的:

畫面最好只能維持在720p,載入出來的圖像經常模糊,陰影和渲染也經常出問題。

但和八年前相比,它已經進步了太多:

遊戲幀數在大部分時間內都能夠保持穩定,網路延遲低,鍵位反饋相當迅速,遊戲的載入速度較以前也好了不少。

而且,按照谷歌給出的建議,玩家想擁有這樣的遊玩體驗只需要讓帶寬達到25兆 (大約3mb/s)就可以,與2017年由Akamai所公布的全球平均網速7.2mb/s相比,25兆對於很多用戶來說並不算是一個苛刻的要求。

此外,與八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的雲遊戲也已經不在僅僅局限於PC,伴隨著移動端的崛起,多平台的串流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尤其是在今年,Youtube上湧現出了一大批有關串流的教學視頻。在這些視頻里,製作者通常將配置較好的PC改造成一台小型的雲端伺服器,再將類似於手機和平板的設備與之串聯,以此達到在iPhone上玩《GTA》這樣的神奇操作。並且從這些視頻的效果來看,遊玩的體驗還相當不錯。

而上述的這一切都還建立在百兆光纖與4G的基礎上,一旦5G正式進入我們的生活,那雲遊戲勢必將會迎來一輪全新的飛躍,而為了應對這場馬上就要到來的飛躍,各大廠商也是早早便開始布局。

如果單拿雲遊戲平台來說,除了我們在之前所提到的谷歌的Project Stream,類似的還有英偉達的GeForce NOW,EA的Project Atlas,微軟的Project xCloud,索尼的PlayStation Now……

而拋開平台來講,今年,任天堂讓《生化危機7》與《刺客信條:奧德賽》的「雲遊戲」版登入了Switch, 華為則與Rostelecom和LOUDPLAY合作,在前兩天剛剛向全世界展示了在5G網路環境下所進行的雲遊戲,而在接受參訪的時候,育碧的老總Yves Guillemo告訴媒體,遊戲主機的迭代即將終結,未來將屬於雲遊戲。

彷彿一切都在預示著一個美好的未來,只要5G正式投入民用,那麼電子遊戲的歷史似乎就將揭開嶄新的一頁,而距離那一天的到來好像也近在咫尺。

畢竟,明年北京雄安就將率先試用5G商用網路,而中興與中國電信也已經完成了5G的無人駕駛的測試,看上去差不多在2020年左右,5G就將從實驗場走入千家萬戶,而雲遊戲也會隨之而真正崛起。因此,部分媒體已經早早地就將2018年稱為「雲遊戲元年」,以此來慶祝一個屬於電子遊戲的新時代的到來。

然而,實際情況可能遠沒有這些媒體所想的那樣樂觀。

因為5G網路的升級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舉一個小例子:5G網路的一個特點就是該網路所使用的毫米波,而這種波本身不但會被障礙物輕易阻斷,還非常容易被雨水和樹葉所吸收,因此,這就需要大量的小型基站或者微型基站來增強網路覆蓋。

所以,升級5G不僅僅是一批設備的升級,更是整個城市網路基建的升級——大量的基站需要增加到城市的各個角落,而這就需要一個漫長的建設過程。

並且,即便我們有幸成為第一批能夠使用5G的用戶,想要暢玩雲遊戲也依舊是阻礙重重。

一方面,理論速度並不等於實際速度。雖然在各大測試中,5G的最高下載速度讓我們驚呼,但落實到每個用戶,由於運營商的限制與分流等諸多因素,現階段我們能夠體驗到的5G網速其實是大打折扣的。

比如,在今年國家所下發的發展規劃中就提到:5G試點區要保證用戶能獲得不低於100兆(約為12.5mb/s)、毫秒級時延的5G寬頻數據業務。雖然這個網路標準相對於4G已經快了不少,但根據那些用百兆光纖遊玩雲遊戲的PC用戶反饋,實際的遊玩體驗依然無法和下載版的遊戲相比。

而另一方面,由於有Netflix這個流媒體之王珠玉在前,所以現在的雲遊戲平台所使用的基本都是包月訂閱模式。但一旦5G讓雲遊戲徹底開展,那麼伺服器所承受的壓力將會瞬間增大,而服務商所要承受的成本也會直線上升,很難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這與大公司的發展方向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設想是很美好的:

在一個並不遙遠的未來,得力於5G技術的加持,不再有平台限制,也不再有機能限制,我們每個人都能靠著高速網路享受著遊戲的樂趣。

但現實也是很冰冷的:

雖然5G在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但面對著資本,環境,發展規劃,產業轉型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這個所謂的「並不遙遠的未來」其實還相當遙遠。

所以,八年前的我懷抱著「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等網速變得飛快的時候,應該就可以了吧。」的期待,而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或許5G的技術會回應我的期待,但至少不在今天。

不過說句題外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特意去嘗試了一次今天的雲遊戲。

該怎麼說呢?

八年前,雲遊戲讓我震驚,因為它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在我那台破爛不堪的老電腦上運行了根本跑不起來的遊戲。

而八年後,雲遊戲卻讓我嘆息,因為即便是它當前最好的狀態,也終究無法和同類型的下載版遊戲相比。

但對於下一個八年,對於是否有一天,我們真的會在5G的網路下用手機暢玩3A大作,至少我還保持著相當的樂觀。

因為今天的我們就好像正站在一個現在與未來的尷尬交界,我們能看到未來的形態,但伸手卻抓不到他的存在。但既然能看到,我們就會向著那個方向前行,只要時間向前推進,我們就總有一天就會抓住未來的實體。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杉果娘Sonkwo 的精彩文章:

《輻射76》杉果正式發售,大陸獨家199元
我不想再聽見「網癮」這個詞了

TAG:杉果娘Sonk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