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戰,是魯西南戰役的最後一仗,全殲敵66師,並俘敵少將師長

此戰,是魯西南戰役的最後一仗,全殲敵66師,並俘敵少將師長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以30萬軍隊圍攻中原解放區,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全國解放戰爭由此正式開始。至1947年6月,解放軍處於戰略防禦階段,戰爭主要在解放區進行。

1947年6月30日,國民黨軍主力向山東、陝北對我軍實施進攻,魯西南僅有劉汝珍兩個師在黃河南岸防守,力量空虛。為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遵照中央指示,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第1、第2、第3、第6縱隊,在東起山東陽谷以東20公里的張秋鎮,西至鄄城西南15公里的臨濮集這150公里的正面上,從孫口、林樓、於庄等8個渡口強渡黃河。

國軍得知解放軍這一戰略意圖後,很是驚慌,急忙從豫北、豫皖蘇等地調集32、55?66、68、70師等,分東西兩路對我軍實施夾擊。

6月30日,我野戰軍三縱7旅已進至羊山集東南的胡庄、黃家橋、八義集一線,準備攻擾羊山集守敵。同時,野戰軍其他縱隊也在向羊山集集結。7月10日,國民黨援軍東路整編第70師、整編第32師和第66師主力,分別進至六營集、獨山集、羊山集地區,並擺出一條「長蛇陣」。敵我兩軍在這一地區形成對峙。

羊山集是山東金鄉一座小山,遠遠看去,該山很像一隻山羊,故而得名羊山集。羊山羊頭向東,羊身最高,羊尾最低。整個羊山長約5里,北為峭壁,南邊是平地。羊山南部與集鎮連接。羊山集利於屯兵據守,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其周圍至今還保留著明朝末期的一些寨牆,寨牆外面,東、南、西三面建有壕溝,水深盈丈。

此時,羊山集已駐紮國軍嫡系第66師。師長宋瑞珂,山東青島人,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畢業,少將軍銜。

我3縱與2縱完成對羊山集的包圍後,於7月13日發起進攻。敵66師憑險據守。國民黨蔣介石又急忙調58師199旅由金鄉北進,支援羊山集。這天,大雨滂沱,狂風怒吼。3縱7旅的20、21團在友鄰配合下連續多次向羊山集發起猛烈進攻。

羊山上的敵人頑強抵抗,加上火力異常強大,解放軍幾次強攻都沒有成功。雨勢不減,積水成渠,羊山前丈余深的水寨水滿外溢,血雨相加,一片血海,戰況之慘烈,超乎想像。

強攻不成,傷亡太大,上級下達停止攻擊命令,主力撤到後方休整,留下少部兵力繼續在羊山集圍敵。

此時,敵199旅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繼續從南往北向羊山集奔來。解放軍阻截敵199旅部隊,從正面放開一個缺口萬福河。敵人果然中計,急急渡河。大雨中,趁敵渡河之機,我阻擊部隊奮力出擊,經過數小時激戰,全殲199旅。3縱7旅20團還俘虜了199旅旅長王士翹。

199旅被殲後,敵人又趕緊從豫皖蘇邊界地區抽調主力部隊增援羊山集。此時的羊山集之戰,已成膠著之態。3縱隊司令員陳錫聯親自帶領旅營以上幹部到前沿查看地形,鼓舞大家士氣。經過集思廣益,決定改變以前全面進攻戰術,成立突擊隊,著力先打「羊腰」。

在敵增援部隊未到前,解放軍突擊隊向「羊腰」發起猛攻。戰況空前慘烈,敵我雙方都殺紅了眼,展開拉鋸戰。我軍英勇奮戰,前仆後繼;敵66師也不愧是國民黨的精銳部隊,硬是頑強抵抗,死不退讓。

解放軍攻至羊腰,突遭敵軍暗堡機槍阻截,敵十數挺機槍從暗堡中噴出火焰,形成火牆。突擊隊戰士迎著火牆衝鋒,一排排倒下,又一批批猛衝,就這樣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攻上主峰「羊腰」。

此時,雨停風靜,天空放晴,縱橫交錯的戰壕里積滿了泥水、血水、膿水,英勇的解放軍指戰員們吃睡都在這「水」里。壕溝旁全是敵人的屍體,連日的大雨,使得屍脹如鼓,惡臭遍山。

戰鬥很快接近尾聲。敵66師大部非死即逃,可師長宋瑞珂還在率領一部,躲在羊山集一些院落里,拚死抵抗。於是,敵我雙方又一次展開了逐房逐院的爭奪戰。在激烈的巷戰中,3縱7旅19團3營營長南峯嵐、3班班長史玉倫等解放軍官兵英勇犧牲,戰士們踏血擊敵,終將敵師長宋瑞珂俘獲。至此,66師被全殲。

羊山集之戰,是解放戰爭期間魯西南戰役的最後一仗。也是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的轉折之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吊蘭書苑 的精彩文章:

張國燾3次欲處死他,他卻3次死裡逃生,建國後被授少將軍銜
這位副總理彌留之際,艱難寫下一個歪歪斜斜的字後,溘然長逝

TAG:吊蘭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