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黃埔軍校前6期名將如雲,後17期碌碌無為?倆原因讓人惋惜

為何黃埔軍校前6期名將如雲,後17期碌碌無為?倆原因讓人惋惜

原標題:為何黃埔軍校前6期名將如雲,後17期碌碌無為?倆原因讓人惋惜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非常著名的軍事學校,為我國培養出了大批優秀將領,但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這些優秀將領大多出自前幾期,後幾期基本沒有出現過特別傑出指揮軍官,這是怎麼回事?


該軍校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創辦,目的是為中國培養優秀的軍事指揮人才,在南京、武漢等城市也分校,從1924年~1949年這25年時間內,黃埔軍校共創辦23期,培養出32萬各級軍官,名將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大將陳庚、還有發明出三三制戰法、斯大林願意拿15個將軍來換的林彪、張靈甫等人,都出自於此。


新中國成立後,十大開國元帥中5位出自黃埔軍校,55位開國上將中8人出自黃埔,但這些人基本都是出自前6期,後面17期基本上沒有出現特別優秀將領,這是為什麼?大概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環境因素。黃埔前六期時間是從1924年~1929年,而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間是1924~1927年,也就是說這段時間中國基本上是沒有戰事的,這些畢業學員陣亡率比較低。另外當時中國軍隊缺乏指揮人才,這些人畢業後都能分到不錯的崗位,稍微磨礪一下就能優秀將領。


六期以後學員畢業後部隊高層指揮基本都飽和了,這些人只能從底層軍官做起,而且他們一畢業就要面臨國共內戰、接著就是更加殘酷的抗日戰爭,陣亡率極高。據統計,戰爭結束後,30多萬黃埔學員活下來的只有1萬多人,陣亡率接近97%,很多學員剛上戰場就犧牲了,自然沒有名留青史的機會,而前六期學員大多成為部隊中高層軍官,大多情況下在後方坐鎮指揮,相比之下陣亡率要低的多,更容易成名。


這兩點也是黃埔軍校前6期名將輩出,後期卻大多碌碌無為的原因,但不可否認,是黃埔軍校的這些學員們撐起了整個抗日戰爭,而且令人驕傲的是,他們中極少有人叛國投敵,大多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他們都是優秀的中國軍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走廊 的精彩文章:

雍正封了兩位鐵帽子王,一位幫助他的十三弟,另一位卻讓百官疑惑
九子奪嫡很悲壯?看一下歷史上最強的皇位之爭,簡直就是內戰

TAG:歷史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