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麼樣?
做個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鳳凰WEEKLY
(公眾號ID:phoenixweekly)
中國人很喜歡用「聽話」來誇讚一個孩子。好像聽話順從,是一個孩子所擁有最好的品德。
但在成人世界的語境中,「聽話」似乎又成為了一種貶義詞。
說一個人「聽話」,背後的含義是這個人,生活平庸、毫無創造力、性格溫吞,或許還有內心壓抑。
那些從小聽話的孩子,長大以後到底都經歷著什麼樣的人生?
我們採訪了幾個曾經「聽話」的孩子。他們中,有人後悔曾經的聽話,有人覺得自己的前半生開心順遂,也有人對「聽話」這個詞提出了異議……
下面是他們的故事。
01
我從小就特別聽話,因為聽話能得到表揚。
那時候我們一家跟爺爺一起住。我爺爺屬於情緒特不穩定的那種人,有的時候莫名其妙就不高興了。
我就覺得,我要是聽話些、懂事些,能討好爺爺讓他開心一點,家裡就不這麼壓抑了。
我父母在家的時間不多,他們唯一表揚我的時候,都是那些我聽話的時候。偶爾我也會覺得憤怒,覺得父母也許並不愛我。
漸漸的,我就變得特別敏感,身邊人一不高興,我能立馬感覺到。
長大了慢慢也理解了父母。當時他們是雙職工,還要照顧身體不好、情緒反常的爺爺,能分給我的精力實在有限。
教會我「聽話」,是於他們而言,最低成本的教育方式。
後來的社交里,朋友都覺得我特別貼心,能很細心的照顧到每個人。
但我卻總是處在焦慮中。
在我的世界裡,別人永遠比我自己更重要。
《葯神》剛上的時候,一個同事跟男朋友約著下班去看。快到下班的時候她手頭工作干不完,就向我求助。當時辦公室只剩我倆,看著她為難的樣子,我接過工作,默默退掉了自己其實已經定好的票。
每當感受到別人的負面情緒,我都會很擔心,是不是我哪裡做的不好,使別人厭煩。
我特別羨慕身邊那些很自信的朋友,好像他們的出廠設定,就是註定會被愛著的。而我,只有萬分努力、只有聽話懂事,才值得被愛一點點。
現在我也在努力給自己找一些出口,譬如給自己設定一個框架,把一些與自己無關的情緒向外歸因。
但如果可以,我真的很希望自己,從小就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我希望能多愛自己一點點。
02
我小時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聽話,很乖。
我爸媽很喜歡當著我的面,在別人面前誇我。
但我總覺得他們的表揚是一種綁架。
初中的時候,我晚自習前會回家吃飯,通常我媽已經吃完了,要麼在打麻將,要麼在客廳跟串門的鄰居聊天。
一次我回去的時候,我媽在跟人聊天,給我盛了一大碗蛋炒飯。
我媽特驕傲的跟鄰居說:「我家孩子一定能吃完這一整碗飯。」
本來就沒胃口,聽著這句話,我突然惡從中來,當即放下筷子,說吃不下了,也不看我媽,徑直回了學校。
一路上,我不斷地告訴自己,這是在報復他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道德綁架,我應當是開心的。
但實際上,我恐懼,並且感到愧疚。
我一邊擔心以後鄰居會怎麼看待我,一邊心疼我媽可能會有的尷尬。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當著別人的面,反抗他們的誇獎。
很羞恥的說,我其實有些享受被他們當作驕傲在別人面前表揚的感覺,即使那個被表揚的人,根本不是真正的我。
長大以後,我有意識地想遠離我爸媽,
因為覺得自己被他們口中的那個聽話的人綁架了,我已經不是我了。
所以我報考了很遠的學校,並且留在了當地。
人到了一定年齡以後,以後很少再有人會誇讚你「聽話」了,但是一個升級版的詞出現了——「懂事」。
它意味著你識時務、識大體、從不給人添麻煩。但和「聽話」一樣,它也意味著你唯獨不能在意自己的感受,你要閹割掉一部分的自己。
後來我戀愛中、工作中,每每被人評論「懂事」都會下意識的反抗。我覺得這是對真實的我的否定。
但可悲的是,當表演和自我閹割成為一種習慣,我總是無法擺脫「懂事」的形象。
03
我們家姐弟三人,我是長姐。
家裡孩子太多,我父母對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聽話,不用他們太操心。我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98年,我考上了本科。畢業以後,進入了郵政部門工作,穩定,有編製。我一直很聽話,父母也高興。
那個時候電腦剛剛興起,工作也不忙,我就報了個電腦學習班。開班的老師跟我同齡,了解越多,我越覺得這個人很有意思,還特別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後來他成了我男朋友。
但是我爸媽意見很大。他們覺得這個小夥子專科畢業,還是個個體戶,根本配不上我。
在我父母那代人眼中,看人也是劃階層的:
體制內>國企工人>個體戶
不管能力多強,都得遵循這樣的規則。
我能理解父母的立場,但是我覺得時代背景不同了,這一次,他們的經驗不適用。
跟家裡拉鋸了很長時間,最終我父母妥協了。
從小到大都很乖,這或許是唯一一次,我不聽父母的話。
結婚以後我丈夫用開電腦培訓班積累的資金和人脈開始投資,又趕上了國內的房地產熱潮,也在潮退前成功轉型。
我辭職深造,成為了大學老師。現在我們的女兒在多倫多讀高中,我申請了訪問學者,交流一年,剛好陪陪孩子。我丈夫國內外來回飛,盡量多陪我們。
我媽後來有一次跟我聊天。說現在看我的生活狀態,他們也承認自己判斷失誤。
有了孩子以後我對「聽話」這個詞有了更多的理解。實際上,聽話並不是讓人做一個任人操控的牽線木偶。
我從小教育我女兒:你要聽話,但是不可以沒主見。
要聽話,是因為在很多事情上,父母比你更有經驗,但是這些經驗是否適你用現在的境況,需要你自己思考。
我覺得這才是對「聽話」這個詞最好的解釋。
04
我的人生特別簡單。
小學、初中、高中都讀的是我們縣城裡最好的學校。高考成績還不錯,但爸媽希望我離家近一些,就報了省會城市的一個普通一本。
大學畢業以後,我聽父母的建議,考了本地的公務員。工作不忙,當然工資也不太高。但離家近,吃喝住都在家,沒什麼開銷。
後來,我在父母的幫襯下買房結婚,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學。15年兒子出生,剛好我媽退休,就在家幫忙帶孩子。
我的生活,每一步,大概都是「聽爸媽話」的範本。我也算是過上了他們一直以來,都想要我過上的生活。
日子很安穩,卻也一眼能看到頭。
去年過年的時候,我中學時期玩得最好的朋友從北京回來了,我們一起吃了個飯,他買的單。
說起來當年他的成績並不如我,讀了個北京的三本,畢業之後卻堅持留在北京發展。
他爸媽那時還找我勸他回來,我也覺得他沒有什麼資本能留在北京,跟一群高端人才爭有限的資源。
但他堅決不妥協,說自己不奮鬥一把不甘心,大不了頭破血流再回來。當年
我覺得他特幼稚。
但如今,看著他混的人模人樣,月入小几萬,30多了還充滿朝氣在不斷奮鬥。再反觀自己雞零狗碎的生活,偶爾也會想,如果我當年也去了北京……
但是再想想,
這麼多年按部就班的過來,一路順風順水,我其實已經失去了應對風險的能力。
在外人看來,我這樣生活安定,妻兒圓滿,已經超越了很多還在漂泊的人。
他們磕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我在既定的軌道上,平安順遂。
如果真的把我丟進大城市,我也不能過的比現在更好了。
05
離開父母以後,我才意識到自己有多糟糕。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貼心的好孩子,從小父母對我的要求我都能做到,乖巧懂事,從不叛逆。
大學期間,我遇到了當時的男友,倆人感情很好,可是越親近摩擦越多。
分手之後我開始反思,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非常自我、並不太顧及別人感受的人。
工作以後,一次,我很喜歡的一個創意被領導否了,為此我跟領導爭執了很久,最終誰也沒能說服誰。
領導人不錯,也不跟我計較。只是評價我這個人太過有主意,太執拗。
類似的事情重複了幾次之後,我才認識到,自己並不是一個懂得妥協的人。
我之所以向來聽話,其實是因為我的父母根本不會提出讓我為難的要求。
他們太擅長於自省,以至於所有本應向我提出的要求,本應當由我承擔的壓力,都被他們一力承擔了。
每一次受挫之後、成長一些,我再回頭看,都會發現原來我的父母曾經替我承擔了那麼多東西。
即使現在,他們依然在我意識不到的地方,承擔著我的過錯。
我依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女兒。
聽聽他們說...
不會拒絕別人,不善做選擇,討厭社交
最好什麼事情都有人安排好了
可是這樣子一點也不開心一點也不開心
明明內心有很多想法啊
討厭這樣的自己
@Y楊ang2
要麼非常好
要麼一塌糊塗
@
Zachariah_子豪
「感覺他們很平庸又不平凡」
@
遠方有個姜楠
對現實不甘,對未來害怕,對過去後悔
對,那就是我
@舊不成悲
常常迷失自己
放棄了很多很喜歡的東西
沒有主見
@桑葚味的旺仔
我就是那個聽話的孩子
小時候父母跟別人說起我很聽話
可以我從小都不喜歡這種假象
卻又不能在他人面前駁父母面子
而成了一個所謂的乖乖女
現在的我沒有朋友,不擅拒絕
通常委屈自己成全別人
可是我明明很不開心呀[淚][淚]
@我有一杯酒可以
就是我這樣啊
很努力了沒有考上大學
現在準備專升本了
想談戀愛可是沒有機會
有時候 看著別人肆無忌憚玩的時候
我真的想走點彎路了[傷心]
@亞里士多茹
一個有個性的姐姐
大三保研中科院
研一退學考雅思
表哥很聽話現在中南大學
所以凡事都沒有一定的吧
@一首體面
本科211,保研985
建模一等獎
還他媽有對象
[微笑]
@都在秀
我問他快樂嗎
他猛灌一口酒說
他已經不知道他想要什麼了
他的人生在十八歲那年就已經死了
一直以為只要聽父母的話什麼都是對的
後來發現他並不開心
娶著父母安排的對象
過著不好不壞的生活
@與誰訴
你是個聽話的人嗎?你身邊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得怎麼樣呢?請留言告訴我們。
值班編輯:張茹
▼
推薦閱讀
優衣庫要爭奪小鎮青年,但逼格和價格都沒有
魯煒的懺悔書,周永康的合影照
秦嶺違建別墅引發反腐龍捲風:多名省部級落馬,1000餘人遭問詢


※為什麼大學裡總有些沒啥用的課,能取消嗎?
※一塊抹布毀掉中國五星級酒店
TAG:中國新聞周刊 |